晚秋摄影纪行——京都、奈良拍摄散记


Smallhead    2000年12月11日


从富士山拍摄回来,到家都晚上8点了,想想这两天才睡了2~3个小时,而明天一早6点就要马不停蹄赶往东京,搭新干线到京都,心里想爱好摄影有时要能吃得起苦。

好在可以在车上使劲睡。这几天十分注意京都的天气预报,说是有雨。因此在到富士山之前就买好了一些ISO 400的胶卷 Fuji Provia 400,同时也可以测试一下这种胶卷,以前从来没有用过,广告倒是不少见,说是颗粒很细。另外F4里还有大半卷Fuji Tribe (ISO 100)。990的卡 (一个64M,一个8M) 在富士山用的差不多了,没有使劲挪到办公室的机器里,因此还要删掉一些。三角架是不准备带了,因为实在太累,并且也太重了,后来证明这是我十分后悔的决定。为了进一步减少重量,把F4S的MB21电池盒卸了,换上MB20电池盒。由于这次京都之行是公款旅游(花日本公家的钱),有4天时间,第一天是公事,剩下三天全是自由活动。

从东京到京都乘新干线是3小时 (单程1万3千日元)。新干线车次很多,白天大约10分钟一趟。第一天下午到了京都后就到京都大学,先讨论问题,然后作了个学术报告,接下来拿了个红包后就与邀请我的教授和他的三个博士生,一个博士后一起到一家日本餐馆喝酒。席间他们给我介绍了不少京都寺庙的特点。在来京都之前,我也买了一本介绍京都的旅游书,还到图书馆借了本京都的摄影集“京都红叶名所”,了解别人的拍摄特点和视角。京都风景最好的时候是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我去的时候已经过了鼎盛期一周,所以我住的旅馆也从一个星期前的1万5千日元一晚降到5千日元一晚!从这点看还去的是时候。

12月5日是玩的第一天。与天气预报相反,阳光普照大地。上午,我步行从JR (日本铁路) 京都站到东本愿寺,那里没有红叶,但银杏树叶子正旺,金黄色,以寺庙瓦屋沿为背景拍了一些。接下来步行到西本愿寺,内容与东本愿寺差不多,并且最主要的大堂在维修中(10年前开始的,10年后才能结束!)。再步行到东寺,这个寺比前两个大,但是到里面要买票。京都和奈良的许多寺庙,神社都要买票,价格从200日元到600日元不等。东寺有红叶,但不是很多。其日本庭院很不错。

京都商店的扇子

东寺的庭院

<next page>

下午,我乘JR火车(日本叫电车)到差峨岚山,大约要17分钟,票价330日元(单程)。这里的风景是我在日本所见过最美的 (为避免误解,我说明我没有去过日本的北海道,东北,九州等地),尤其是那条山边的河,和山上的五彩秋叶。在河边散步真是极大的享受,无数枫树,其叶子都是鲜红,在你的头顶。而河水是绿色的,很清。还有游船飘荡。附近的天龙寺也有许多红叶,并且满地落叶,红红黄黄的。用广角镜头拍脚下的落叶,画面延伸到几米之外的树跟,是一个拍摄想法。

岚山

岚山

<next page>

12月6日,到奈良,乘坐近铁火车,时间为1个小时左右,单程为610日元。奈良为日本比京都还有古的都城,相当于中国的长安,而京都就相当中国的西安。原来的奈良古皇宫已经彻底毁坏了,只留下一个“平成宫迹”,也就一片空地,还不如“圆明园”留下的东西多。因此在奈良还得看庙。先到兴福寺,除了个五重塔,没有什么太有拍照的机会。再到东大寺。这个寺的门前的平地上有一条溪流,两边竟然都是火红的枫树,几乎没有其他任何别的树。溪流的两边和水里全是红色的落叶!真是摄影者的天堂!许多抱着三脚架的发烧友在树里溪边钻来钻去。更奇特的是许多鹿在溪流边闲逛。如何构图,选取视角却变成令人头痛的事了。东大寺里有声称是世界上最大的木造建筑和一个巨大的大木佛。东大寺之后是春日大社,边上还有个春日大社花园,是典型的日本庭院,里面十分安静,人很少,到处是红叶和落叶。最后到依水园转了转,也是日本庭院。

奈良东大寺

奈良东大寺前的红叶溪流边

春日大社庭院里的饮水池。几乎所有的日本寺庙都有共游人饮水的水池。如果使用三脚架,
而不用闪光灯,可以使水流柔和。发白。没有带三教架使我追悔莫及

奈良依水园边的一棵枫树,长在一个深水沟里

<next page>

12月7日,也是最后一天。先到二条城,再到金阁寺,再到清水寺,最后到祗园 (歌舞妓集中地) ,想拍些歌舞妓的照片,结果没有碰到。二条城是幕府将军德川的家,外面有围墙和护城河,里面还有个小的城堡,也有围墙和护城河。红叶有一些,还有日本庭院。金阁寺很有名,因为在池塘边上有个镀金的阁楼。清水寺建在半山腰,有条小路弯弯曲曲地通到清水寺,小路两边都是纪念品商店。清水寺里有大面积的枫树,可是已经有不少树的红叶已经落了。从清水寺的展望台上可以向下观览满院的红叶,人多时可是人挨人。

池塘落叶

二条城内

金阁寺。典型的明信片照片

<next page>

记得有人讽刺摄影发烧友,说有两类发烧友,一类是烧器材,他们的梦想就是能写出照相机的维修手册。另一类是烧拍照,他们的梦想就是能复制出每张明信片上的照片。看样子我是他说的第二类人。但我对拍这类照片并不感到害臊,第一,这证明我也能拍出明信片上的照片 (也意味着技术上好的照片);第二,拍照更在于过程,就像临摹大师油画的画画爱好者,在拍照过程中,我也试图从其他角度构图,取景,最后还是采用经典的视角,这并不是完全的模仿,是比较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我已从不同的视角观察了我的拍摄对象,这可能比拍到此一游的人多了解了我的拍摄对象。)

(照片12,京都的红叶,这样的照片在几乎每个寺庙都可以拍到。)

京都,奈良后,我感到极累,因为整天面对可以任意拍摄的美景,老是想到底选什么拍?这是我从来没有过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