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来说说70-200


建筑    2000年12月15日


最近大家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围绕着小百,小小百,适马70-200等说个不停,而且还连带上28-135is的搭配问题。

70-200这个焦距段向来是各家镜头的至关重要的必争之地,一来是这个焦距段非常流行,销量仅次于被当作标准镜头的28-80焦距段的,成败与否对生死存亡休戚相关。再者这一段的镜头发展已经很久了,光学结构已经非常成熟,而且为了尽量使镜头的成像质量达到相当的水准,几乎每一家都毫不吝啬地在镜头上应用了像内对焦、低色散玻璃等等成本较高的技术,恒定的大光圈注定使这一产品成为高价格的货品。

不过,对于原厂,毫无疑问的是他们在光学技术上是领先的,为了达到要求严格的专业用户的满意,他们的产品在机械和光学上都达到了最佳的水平,对于镜头这样的光学产品而言,他们的最为关键的就是构成镜头的玻璃镜片。众所周知的是,德国镜头的好主要来源于使用肖特玻璃厂的光学玻璃,所以制成了世界上最好的光学产品。

而日本的镜头不管如何努力,都仍有不小的差距,这就是玻璃的威力。现在对于原厂和副厂的镜头,也有这样的说法。在日本的镜头厂中象尼康、佳能、潘太克斯这样的都有自己的玻璃厂,镜片的配方和生产工艺都是高度保密的。在副厂中,光学玻璃生产水平最高的是图丽,它的ED玻璃是很多知名大厂指定使用的。可惜的是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图丽本身很少使用这样高档昂贵的材料,不过它生产的大直径ED玻璃的产量,在全世界排名前三,像直径300毫米的单片售价就在70000日元以上,呵呵。全世界可没有几家有这样的生产能力。

再来就是设计能力。在光学方面,日本设计能力最强的毫无疑问是佳能的光学研发中心,尤其是最近几年,佳能在光学上的创举非常多,尽管不能与蔡斯创立经典的结构的成就相比,但是在应用方面的确实领先各厂5~10年。在非常重要的电子光学方面佳能在很多关键技术上都有具有决定性力量的专利权,就好像超声波马达,令各厂限于专利的影响,白白浪费了5~8年以上的时间,还要发展出一种与之匹敌的技术以免被淘汰。其实可以预计,5年内,包括尼康、美能达这些有能力提供AF相机的生产厂都会向超声波技术全面靠拢。现在,这种趋势正在不断被表现出来。

在日本,还有一家的设计和反向设计能力很强的厂家——适马。这是一家历史很短的专业镜头厂,他们起家就是依靠一个设计中心而来的。他们的长处就在于反向设计的能力非常强,这一点大家应该有所感觉,不管原厂推出什么新技术,他总是第一个跟进的。这家公司的弱点就是由于生产的历史和管理经验缺乏,他们的镜头从来就是不耐用的,或是机械质量较差的,这一点比起腾龙和图丽的坚固,确实是无可奈何。

我还想再说说关于低色散玻璃的事。现在的镜头动辄就说自己用了几块几块低色散玻璃,但是,各厂家的低色散玻璃是有高下之分的。

先说莹石,这是现在自然界最好的低色散的光学材料,主要成分就是氟化钙,这是一种化学稳定性非常高的化学物质,耐酸碱,它并不像各位大虾所说很易溶解于水。正因为如此,他的天然结晶非常少,人工结晶也很难,它的最大缺点是易碎,不易加工,抗震动能力较差,所以军事上是使用氟化镁来代替他来制作红外导弹的头罩。在摄影镜头上使用莹石来制作镜头只有蔡斯、莱卡和佳能。其他的厂家都使用特殊的混合玻璃来达到低色散的目的,这个一方面是为了尽量降低色散带来的问题,另一个方面是为了避免应用莹石使镜头的耐恶劣环境的能力降低。

由于是混合,各厂的产品不可避免的有所差异。在混合的玻璃中,佳能的Super UD是最好的,它有接近莹石的光学性能,但是又有普通光学玻璃的加工性能,而且生产的成本大为降低。不过由于是近几年的产品,所以在镜头上的应用还不多,但是以佳能的新产品来看好像还是不能取代莹石的地位。不过相对而言以后的产品中可能莹石的会越来越少,取而代之应该就是Super UD。

佳能还有一种UD玻璃,和尼康、潘太克斯、奥林巴斯所用的ED玻璃是同一种类型的东西,这是到现在为止生产技术最成熟的产品。不过就实际而言,这几家的光学性能都还是不尽相同,总体上来说是基本一致的。他们的产品用了几块几块可以看作同样的效率。

对于各个副厂,他们的立场和对经济性能的看重使他们在对这种相对贵重的材料的使用上有了些变调。首先应用的图丽利用自己强大的原材料生产能力,开发了一种成本低廉的具有较低色散的材料并且广泛应用。但是这种材料好像也分成好几种:SD、SHD等。像腾龙更是明码实价地表明:他们的LD镜片不是一般说的低色散镜片,只是较低色散的而已。对于适马,它的镜片也有好几种,现在大量用的类同于图丽腾龙,却要略高一点,和原厂的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适马也有比较理想的低色散玻璃大致相当于ED玻璃,不过到现在为止也只在它新出的180/3.5微距镜头上使用了一片,不过这支镜头的价格就变得很高了。

在低色散玻璃上的分别还可以从结构上看出来,镜头的优劣也可以从结构上看出来。低色散玻璃应该用在镜头上最厚的镜片上,如果不是,而且低色散镜片又很少,比如只有一片,那就是幌子,就好像尼康的70-300ED,那是欺骗消费者的广告行为。而且,像莹石这样的镜片一般不能和别的镜片胶合,只能独立使用,好的低色散镜片也是如此。对于功能性能指标相同的镜头设计上,镜片越多越优秀,这主要是减小每一块单一镜片的加工难度,更加精确地矫正所有的像差,但是这又对各厂的镀膜水平严重的考验。

从日本的测试来看,现在世界上生产的各家镜头厂的镀膜以佳能、富士、禄来三家最佳,他们可以比较轻易地生产出超过9层以上的多层镀膜。余下的潘太克斯的SMC 7层、T*的6层、尼康的mc等等都是非常优秀的。副厂镜头中镀膜水准最高的是腾龙,它具有某些超过原厂的镀膜技术。像理光这些,就是它倍受好评的GR1的28/2.8镜头也不过是3~5层而已。在大家比较关心的三家镜头副厂中,适马是最差的。它的多膜透过效率略低于其他厂家,最麻烦的是它的镀膜坚固性能不佳,在高湿度地区一向缺乏好评,比如像日本、香港、成都等等。这也是它的镜头为什么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性能下降得很厉害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二手市场上,适马的镜头往往是最为廉价和不被重视的。

好了,再回过头来看看实际的东西。在中长焦距的变焦镜头品种繁多,选择颇多,但是对于真正适用和实用的却远非想象的那么多。对于不管是对于业余还是专业,这个距离上的选择大多都应该是70(80)-200(210),或者100-300。现在所有的75-300的变焦镜头,在像质方面还是有很大的问题,皆属于狗头一类浪费钱财的东西。

最为被大家所看好的是70-200/2.8这样的大家伙。确实,这种镜头是现在变焦镜头里面的最好的镜头。口径大、成像质量高、也最为常用,次一级的f/4的产品也是属于可以接受的底线。不过不用推搪,现在就对几种产品点名评论一番,不过一家之言,难免过于主观,大家悠着点看就得了。

首先说说尼康吧,尼康在80-200这个焦距段一共推出了5代,最早的Ai-S非常少见,价格性能一直比较神秘,不过根据第一代的AF的来推测应该相差不大。AF版的一代二代,光学结构一模一样,只是为了改进机械设计上的问题才有两种不同的产品,他们的分别主要是遮光罩的位置。这支镜头总体上来说是很成功的,虽然在机械上问题重重,成像上倒也不负尼康多年的盛名,虽不突出,但也决不落后。在当时也属于独树一帜的东西,除了略微落后于当年的EF 80-200/2.8L外,倒也是笑傲江湖。

真正比较完美的是尼康出的第三代AF80-200,这一代镜头把原来不可靠的单环结构改成了流行的双环结构,加入了内对焦。内变焦的设计,这是一代成熟的产品,在像质上也有很大提高,有3块ED玻璃的帮助,成像上尼康味道十足,在销售的价格上也出乎意外地没有采用高价政策,适中的售价具有相当的吸引力,甚至影响了很多在NC间犹豫不定影友的去向,可见其魅力一斑。

<next page>

在佳能的强大攻势下,尼康再次推出了新一代的80-200,不过可以看出这是一代很不成熟的产品,尽管应用了多达5块ED玻璃,光学性能提高有限,很多方面反不及上代产品。尽管用了对焦更迅速的无声的超声波马达,但是体积重量上都是巨大无比,虽然拿在手上英明神武,不过拿起来有点感觉平衡的只有F5。认真地说,这镜头的光学水准的确有些提高,尤其是弥补了上代为人垢病的200段的性能差距。不过有得必有失,在70段就反不如上代了,而且这一代的成像越来越柔和,尼康味道几近荡然无存,令很多N家用家之不快。鉴于售价的原因和品牌忠诚度的问题,N家大佬必应拥有AF 80-200/2.8ED DN,而且不应与别家攀高比低。因为尼康就是尼康,别无分号,独一无二。

接下来说说尼康的生死大敌——佳能。佳能在进入AF时代后突然发力,凭借极为优异的光电技术迅速跃居领导地位,很多镜头都是率先引入专业领域,提供了一系列非常好的L镜头。不过可惜的是佳能的L镜头的L就是奢侈的意思,明火真枪地抢钱,业余级的镜头虽然有很多能给人惊喜,但也有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狗头。

佳能最早的80-200/2.8L镜头是配套当时的专业机EOS1推出的,虽然售价不菲(是当时最贵的,果不负L的名号),但是成像非常好,AF的速度就是以现在的标准来看也快的了。很快就为佳能在专业摄影方面打下一片天下,一吐多年被尼康压制的恶气。在超声波马达技术成熟的时候,佳能再次推出了登峰造极的70-200镜头,这支镜头不管从那个方面来看,都是非常优秀的。到目前为止,尚未有能出其右者,无愧镜皇的称号,能再超过它的只能是佳能自己,而且如果没有创新的技术引进的话,超越也只能是空话一句。无怪出厂这么多年,售价变化极小,而且二手市场上芳踪难觅,由此看见用家的肯定程度。

不过这支镜头在分辨率方面比起80-200来好像好要弱一点,但明锐度却有提高,整体性能提高不少,尤其在200端,可与定焦媲美。佳能在高价镜头方面尝尽甜头的同时也没有放弃对中等价位镜头的市场开发,被称为小小白的70-200/4L就是这样的代表,这支镜头的定价在小白的一半左右,对很多囊中羞涩的影友有着非常强烈的吸引力。

大家在看到这支镜头使用了莹石和Super UD的镜片,就以为这支镜头一定会比小白好,其实大家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镜头的分辨率和最大有效口径有关,口径越大,分辨能力越强。虽然由于一些其他的光学问题,这种规律不是等比例的,不过还是比较明显。经过多方的测试证明,小小白还是略逊小白一筹。就算如此,小小白的成像仍然时非常好的,不能因为他低于小白就看轻他。虽然它缺乏大一级光圈独有的焦外虚化效果,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尤其对于那些拍摄风景和携带远行的,它的轻小是很有魅力的。小小白的失误在于发售的时候没有附上脚架环,这是令人大伤脑筋问题,尤其实用一些较轻的机身和他搭配的时候。

现在的美能达和潘太克斯的用家不多,拥有80-200/2.8这样的极贵的镜头的更是异数。美能达在国内常被人所轻视,认为它不够专业,镜头也不够好。但是在国外这是不可思议的,它的80-200/2.8G是一支高水准的镜头,在很多测试中它可是领先于尼康的80-200(2代)和EF 80-200/2.8L。它的体积和重量在这一组别也是很有优势的,呵呵。国内倒是只见Xi老能慧眼独具,选中这支不显山露水的好头,不过它的价格也是让人难以接受的主要原因。潘太克斯的就更少见了,可能阿康有一支吧,这支镜头是一直无缘以见的,但是在潘太克斯的年鉴中倒是没少见他的身影,应该是一支很棒的镜头。

现在再说到副厂的镜头。副厂中近年以适马的风头最劲,广告多,获奖多,不过像欧洲相机大奖中的镜头奖项好像没什么意思,那里面狗头多的是,商业上的意义更大些罢了。

适马的70-200镜头毫无疑问的是比着佳能而去的,要学就学最好的,对适马来说搞出了象70-200EX HSM这样的镜头来也颇不容易了,而且价格并不是非常地高,它的光学结构和佳能的小白几乎同出一辙,电气模仿的也像模像样,使用起来也很合拍。成像嘛?很好,而且是出乎意料地好,机械性能据说也大有改进,摸着它的镜身,总还是有点单薄的感觉。适马的机械性能不好是名声在外,我看见过很多修过的适马镜头,毛病百出,并不集中,这可以证明它是总体加工水平较低。

大家大概都比较喜欢逛二手店吧,不知有没有注意二手店老板对适马镜头的挑选和评价?他们是门槛最精的,他们对适马镜头的光学系统的说法是前一两年好用,后面马马虎虎,摔过一两次就大大不行了,最怕是镀膜霉斑。适马镜头易生霉是业界心照不宣的公开秘密,尤其是我所在的这个高湿度的城市。还有的是,大家为什么可以感觉到到处是适马的托?几乎每一个店家都喜欢大力推销适马的产品,真的是他们很好吗?我这人有点叛逆,凡是很多店家大力推荐的东西我反而要提高警惕,这里面是有问题的。据说店家每卖出一支适马70-200的利润大致有卖一支佳能的70-200的两倍那么多,所以这就是他们的推荐。

坏话说了一滩,平心而论如果放得开原厂情节的话,这支镜头还是很不错的,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成像上确实非常接近原厂的水平,色彩还原也不错,对于用镜头用得狠,换器材换得快的还是很适用的。就专门用他状态最好的时间,对于保存条件好,使用很少,也不错,是个理想的选择。

再说图丽吧,它的80-200是最便宜的,而且很重,金属成分很足。不过好像它太吝啬应用像低色散这样的镜片,使它的镜头比其他各厂有些落后,它的反差比较大,有点象尼康,70端成像很好,200端下降明显,应该是色差的影响了。我试过的图丽80-200镜头并未发现像大家所说的偏黄现象,这种一般是用了一种含有燧石的高折射玻璃才会有的现象,多在广角中使用,长焦应该没有这个可能。

腾龙是最为低调的,它的精力现在全部转到对主流市场的开发上去,高变焦的镜头层出不穷,而摆明了告别高质高价的专业镜头。我看到的70-210/2.8是一支手动的,价格很贵,比尼康的贵很多,成像中庸,很好,但是却觉得有点平淡,非常锐利,仍然是200端略差,不过尚算优秀。

最后再替图丽的100-300/4镜头说几句好话。这是一支好镜头,连佳能的EF 100-300/5.6L都望尘莫及。价格虽然贵点,但是贵有贵的道理,在这个焦距段唯有它还算可以选择的。适马也有100-300/4的新镜,不过可以断言,在机械上决不会达到这枝头的水平。

末了,说说选择,大家尽量选择原厂的,这决不会错,副厂的现在还没都达到能够挑战的地步,在这个焦段宁缺勿滥,实在想用可以买一支80-200/4.5-5.6来顶着,等钱够了在下手,要不以后后悔的时候多着呢,什么100-300,75-300,最好想都不要去想,这是一点经验,个人以巨大的损失的发烧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