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试Canon EF 100mm f2.8 Macro USM


虫虫    2001年1月16日


俺自小喜欢花鸟虫鱼,自从十年前玩起相机后,拍摄题材里那些小生灵占了不小的比重。后来看过一些外国名家的自然题材作品,羡慕不已,心想什么时候自己也能拍出些精彩的照片那该多美(先陶醉一番)。

工欲善其事,必先力其器,比起那些带微距的变焦头、近摄附件,一支高素质的微距镜头用起来应该是最爽的。同时人像也是俺很舍得投入的题材,一直想拥有一支大口径的中焦定头。根据以上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目标定在了100mm左右微距头上。在Canon EF 100mm f2.8 Macro USM未上市时,着实为买原厂头还是副厂头费了很多脑筋。最后耐心等待终于得到回报,C的微距U头出世了,她战胜了俺心中的其他对手,被俺娶了回来(大出血啦!!!)

一、外观与操作

相信大伙对新器材的关心不亚于本人,她的身材体重等就不一一道来了。新镜的表面粗糙处理就象N的F100的表面,显得很有身价,同时也不会留下手印。对焦环包覆宽达28mm的橡胶,令到对焦手感很好,转动对焦环,手感顺畅,有适当的阻尼。从无穷远到0.31m只需转动约135度,而且从1:1到1:5(0.31到0.49m)就转了约100度。实际使用中并不觉得那么短的对焦行程有什么不妥,因为在0.49m到无穷远的范围内AF发挥得既快又准(USM的好处),即使手动也没问题。整支镜头除对焦环外没有活动部件,因此她的密封性应该好过那些会伸得老长的型号。她的第一镜片相对同类来说很大,而且很浅,因此擦拭很方便(尽量别擦),也更需要保护。所以C为她配了一个又大又深的遮光罩ET-67。镜片的镀膜非常漂亮,幽幽的暗绿色,从一定角度看镜片几近无物。镜筒后壁植绒,内部消光处理很到位,对着太阳观察只有很小的一个小耀斑,而且只要太阳偏离画面中心,耀斑就会消失。可见镀膜质量是上乘的。把她接在俺的50E上,重心有点靠前,用左手托着就正好。在50E的机身、半米的距离以外(限位开关拨到0.48到无穷远),对焦快速果断,室内光线较暗的时候稍慢一点,但与俺的24-85相比差别不大,统属“快速”。在微距范围内,AF常常会来回搜索,尤其在光线较暗和反差较弱时。所以,最好先手调到大致清晰再启动AF,或干脆MF。如果用3或1V的机身,相信表现会更好。微距拍摄与常规拍摄在操作上区别是明显的,玩过微距的DX都深有体会。和其他微距镜头一样,C的这只新镜也存在近距离时有效光圈变化的问题。0.49m到无穷远的范围内光圈变化可以忽略,但随着摄距的变小,实际最大光圈从1:5时的3.6,1:3时的4.1,1:2时的4.6,1:1.5时的5.0,1:1时的5.9变化着,尽管机身仍显示2.8。这意味着近摄时快门速度会降得很低,比如1:1时,手持测光表显示F8、1/30,如果按此读数暴光,必然不足两级,因为此时机身虽显示F8,可实际光圈已变成F16,得把快门调到1/8秒才行。当然,在有TTL测光的EOS机身上这些并不成为问题,要注意的就是用稳固的脚架、闪光灯等措施来获得清晰的照片了。

这支镜头晃动时内部有响声,不知是什么松动,但没发现对使用有什么影响,可能都是这样。

二、实际拍摄

上面罗嗦了一大堆,各位一定急着要看实际拍摄效果了吧,其实俺更急。购镜的第二天,阳光明媚,俺包里装着一机一镜(专门试镜),扛着M家的455脚架,去到市郊良凤江森林公园,边呼吸清新的空气,边四处搜索“猎物”。阳光下,一丛小小的黄色野菊花在微风中摇摆,从取景器里看去,这平平常常的野花竟如此美丽;粗糙的树干上,花纹艳丽的象鼻虫静静地晒着冬天的阳光;幽暗的林中,一束阳光照亮了大树根部发出的嫩枝。。。拍摄时,用50E的局部测光,靠近被摄体测光,手动暴光或光圈优先。近摄时基本用手动对焦,因为在三脚架上用AF很不方便。胶卷是KODAK PRI100负片。在本市最好的扩印店冲扩。从6寸扩印片上看,颜色浓艳饱和,清晰度极好,纤毫毕现,背景虚化柔和。由于她有8片光圈叶片,形成接近圆形的正8边型,虚化背景上的亮斑是圆的,看不出所谓“二线形”。在大反差的照片中,高光和阴影处都有丰富的层次,色彩的过度也很柔滑,这其中也有PRI100宽容度大的贡献。由于没用反转片,所以色彩还原、暴光精度等就不好评价了。

接下来的试拍检验畸变矫正,拍窗框。从取景器看边缘有轻微枕形畸变,但照片上毫无变形(用直尺量)证明50E的取景器有轻微枕形畸变。各档光圈下画面四角与中心象质很难看出区别。

第二个胶卷试拍人像,全部用f2.8光圈。100mm的焦距透视关系很自然,工作距离恰倒好处,对焦很快。拍全身照人物头部放在边角时不会象某些变焦镜头那样往角上拉长(椭圆型畸变)。由于光圈还不够大,中等摄距时的背景虚化效果似乎比不上俺曾用过的85mmF1.8。不过随着摄距变小,虚化效果相当理想,拍特写时对瞳孔调焦鼻子都是虚的。有人认为微距镜解像力太高,拍人物太清晰,不够讨好,俺认为其实是风格问题,如果MM天生丽质,注意点用光角度,加上合理的化装,照片照样讨人喜欢。国外很多人像作品不是也拍得纤毫毕现吗。真的是最美的,俺认为。

拍得太少,以上只是初步体会一定有很多没涉及到的地方,由于没有扫描仪,上面都是空谈,俺还没机会和那么多银弹去试别的微距镜头,俺渴望各位喜欢自然题材、喜欢微距镜头的DX多多指点,俺喜欢交流。


我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