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我与无忌的故事 [主题管理员:彼得潘]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泡菜
泡网分: 4.054
主题: 17
帖子: 632
注册: 2003年12月
本贴从2月份写到4月份,最初是想写我被无忌的“毒害史”,所以题目取为“我与无忌的故事”,但写着写着就海阔天空了,不过,跑题也是无忌特色嘛。
近来闲得无事,又修改整理一下:

《想:相由心生》
——写在摄影发烧两年后

“很难辨明你究竟止于何处,而照相机却于斯开始…”
——上个世纪的美能达广告语

“开始我们不过迷上了相机这个尤物,而结果却爱上了摄影这门艺术”
——《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卷首语

上篇:回 想

在2001年这一年里,我看了一本书:王小慧写的自传《我的视觉日记》和一部电影:苏菲-玛索主演的《忠贞》(港译《情欲写真》),觉得拿着照相机四处游走,挺酷的。
再加上在这之前,作为一个“驴友”,也渐渐开始不满足于用一台美能达的“咔博士”拍一些“到此一游”的照片。
于是,有了想买一台好一点的照相机玩玩拍照的念头。

就像所有尚未入门的菜鸟一样,以为要买一台显得专业的单反相机,才不“傻瓜”。那时候,其实还搞不懂什么是SLR、什么是RF、什么是P&S、什么是120等等,反正是要那个头上突出、镜头长长的东东。接下来是买哪个品牌,那时候真是菜,不知道世上有C、M、N、P……更勿论ZEISS、LEICA了。只知道照相机最好的就是NIKON、CANON两牌子,而CANON,老在电视上看到大眼睛MM(酒井法子)做的“大眼睛”(佳能“露娜”)的广告,便以为CANON的相机也不过是适合小女生的时尚玩意。而同时,我有个“驴友”,平时一起出去玩的时候,带着是一台Nikon的FM10,我一直非常喜欢听那台东西的快门声。
好了,那就“败”(Buy)尼康(Nikon)的吧。收集了一些广告宣传手册,做了一些现在看来很不专业的调查,把目光锁定在F80上,理由嘛,就是性价比高。镜头呢,基于同样理由,选的是AF 28-105/3.5-4.5 D ED,焦距合适:从风光的28广角到人像的105中长焦、还有极强的微距、成像据说很有尼康味(那时,天知道什么是什么味)。同时,买了本《柯达35毫米摄影手册》开始学习一些摄影基本常识:光圈啦、快门啦、曝光啦、对焦啦……另外还知道了一些附件对于摄影也很重要的道理。

2002年春节前,拿了年终奖,就买下了:
Nikon F80s(自以为比较好学,多花近千元要了个带“s”的那种)
AF 28-105mm f/3.5-4.5 D
   另外,还扛了一个Manfrotto(曼富图)190NAT + 141NAT的三脚架和云台以及一块保谷的偏振镜和一个吉尼福的摄影包回家。这下觉得该有的都有了,便一个人利用春节长假跑到广西去了,从程阳风雨桥到龙脊梯田再到阳朔,照片倒没一开始以为的那样拍的很多——主要时间都花在与当地人民勾兑和FB(‘腐败’)上了——,两个星期一共才浪费掉八卷柯达富士负片,回来冲出来一看,构图啦、色彩啦…还真的和以前的不一样了。如此,尝到了甜头,就越发喜欢上了摄影。

就在这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上网,发现了一个可以算是最大的一个中文摄影网站:“色影无忌”(http://www.xitek.com/)。好了,这把完了,我开始陷进了“泥坑”,开始慢慢中某些人的“毒”了…“无忌”成了我漫漫“发烧之旅”的“指南”。
2002年上半年这段时间,“无忌”上有一个贴子很红,那就是“化名”的《尼泊尔游记》。看完这一“毒贴”,我也有点摩拳擦掌地想到尼泊尔去FB、FB了。
尼泊尔可是个出片的好地方,加上自己也开始发烧了,所以出发前想扩充一下自己的装备。也是有福气,刚巧那个时候,我被一家大公司辞退了,拿到一小笔遣散费。出门的盘缠不仅不缺了,连扩充装备的钱也着落了。

开始行动,“无忌”名贴:《漫漫器材发烧路》教导得好,镜头要往两头烧,广角镜头能表现强烈的透视感,长焦镜头能轻松地虚化背景。

“无忌”里的“Curtner”在点评——“Jura”在那篇赫赫有名的《20毫米万岁》里所歌颂的——尼康20MM/2.8头时说过,“有一支头胜过了20mm/2.8定焦头,那就是AF-S 17-35/2.8变焦头!”在我看来,这几乎是一支完美的广角变焦镜头。于是,广角一下就拿下了:
AF-S 17-35mm f/2.8 D

而长焦方面,本来一眼看上的是“XGP”(小钢炮:AF 80-200/2.8 D),但那时尼康正好发布了一款AF-S VR 70-200/2.8 G的头子,但迟迟不见上市。我还是比较看重长焦“防手振”这一点的,尽管每次出门都会带三脚架,但是还是有很多机会容不得我架架子。而且那时,“无忌”正开展着一场“批XGP”的大会,说它的焦外成像不好。(唉,当你开始会看“Bokeh:焦外成像”了,那你就等着高烧吧。)再说,我当时想即然广角到了17mm,那么长焦只到200mm,还是短了些。当时,“无忌”里有位“洋仙”DX(‘大侠’)在做AF-S 80-200与80-400VR的评测,觉得80-400VR和AF-S 80-200有得一拼。于是,就买了:
AF VR 80-400 f/4.5-5.6 D

定下此头后还是有点心病,那就是“大光圈”的心病,凡是发烧的都有“f/2.8”情结(除非是定焦派的,他们更厉害,因为他们有“f/1.4” 情结)。另外在“洋仙”的评测里也说到80-400VR对焦速度慢了点。再说我想AF VR 80-400/4.5-5.6的Bokeh也无法胜任人像摄影。所以想再买一支光圈大一点,对焦快一点,焦外成像好一点的人像头作为AF VR 80-400/4.5-5.6的补充。查了Nikon的宣传资料,说N家有一独门绝技叫“散焦控制(DC)”专门用来制造美仑美奂的Bokeh的。有两个“家伙”会这门功夫:DC105/2和DC135/2。考虑到我一直想买个微距头,而且很可能就是AF Micro 105/2.8,为了不重复焦距,便决定买:
AF DC 135mm f/2 D

这样,到了2002年8月底,我就有了档次参差不齐的四支Nikon原厂头子:
1、AF-S 17-35mm f/2.8 D
2、AF 28-105mm f/3.5-4.5 D
3、AF VR 80-400 f/4.5-5.6 D
4、AF DC 135mm f/2 D
焦距从17mm到400mm,中长焦也有大光圈到f/2了,AF 28-105/3.5-4.5 D这支头还带1:2的微距,风光、人像好像什么都能拍了,而且还可以把玩一下尼康公司在镜头上一些静音马达(-s)啦、防手振(VR)啦、散焦控制(DC)啦等高科技体验。

好,接下来要升级机身了。其实F80s对我来说已经够用了,但《漫漫器材发烧路》上怎么说的?“你开始需要第二个机身了”。《漫漫器材发烧路》毒就毒在这里,它什么都说了,但你还是要亲自“死”给它看。唉…我有那么多镜头,两个机身就方便点嘛。从F80s往上升,也就是F100和F5了(以我当时那点本事断然是不敢去买二手的老机子,如F3、F4),F5好是好,但我觉得它太大太重了,如果它的电池盒能拆能合,像佳能的EOS1V和EOS1VHS那样,我就买F5了。可惜,它不是,如果它真的如此,那它不就是F100了吗?“G2”兄说过,出门在外,哪怕轻掉1克也是有意义的。冲着机动性,我选F100。当我了解到那个拍过《阿富汗少女》的NG(《National Geography》)的Steve McCurry用的就是左右两台F100后,二话没有,就是它了:
Nikon F100

刚才说了,去尼泊尔的念头是源自“化名”的《尼泊尔游记》,在那篇文章里,“化名”露出了“家伙”,除了一套Nikon单反系统外,还带了套CONTAX G2。在“无忌”待得久了,很容易被“小蔡”他们带过去,中中ZEISS的毒。玩ZEISS最方便上手的大概就算是G2了吧,那位赵兄还以这个做了ID,并在赫赫有名的《七种武器之一》里大书特书了G2一把。单冲G2的外观,就把我馋得口水长流。但当我冷静下来后,还是没有出手,我玩SLR还不到半年,实在是没有自信能玩转旁轴。而且,同时也看到很多人在泼G2的冷水,说“90头经常脱焦”、“35头有待提高”、“21头的取景器容易丢掉”、“AF也不知道合没合焦”…而在这个时候,却又看到了T3。这个T3很漂亮,更主要的是据说T3的35mm松纳(Sonnar)镜头还好过了G35那支。而且,如“败”一台T3的话,既可以玩玩ZEISS头,又可以通过T3体验一把旁轴相机的感觉,为以后进G2打打基础。(后来“G2”大哥也把T3列进了他的《七种武器之三》中了)。再加上我已经有了些“长枪大炮”也需要个口袋机。那就拿下吧:
CONTAX T3

通过半年来的学习,知道了“摄影器材要成一个系统”的道理,以机身镜头为中心,上、下、里、外、前、后的附件也很重要。看看还有点钱,就投到附件里去。

下:脚架。已有了曼富图190,觉得还能撑得住这些家伙。暂不升级。(关于三脚架,“无忌”上有“西老”的《说说Manfrotto 055C和190、Gitzo G1126三脚架》和“Photoxu”的《我的脚架之选择》这两个贴子,很值得推荐给初烧的色友)

上:闪光灯。CN(Canon vs. Nikon)大战中,各有胜负,但闪光灯方面,我想N还是能完胜C的。所以,即然玩NIKON,没道理不玩NIKON的闪光灯的。而且也渐渐领悟了人家高手“白天用闪光灯、晚上不用闪光灯”的道理了。好,配合F100,那就买:Nikon SB-80 DX。

里:胶卷。这个要换了。我觉得有一种观念比较误人子弟,那就是“反转片只能是高手行家用的”。我直到现在都想不明白,拍彩色照片,不用反转片怎么能学好曝光?记得我刚拿到F80的时候,试练各种功能,用曝光补偿,又用ABC曝光,等负片冲印出来,愣没看出区别来。所以说菜鸟真要学好曝光,非要用反转片不可。增1/2级怎样?减1/2级怎样?什么样曝光才是自己要的?只有用了反转片才能搞得明白。负片过三级、欠一级曝光都一个样,误差也太大了一点吧。再说,反转片的效果的确好过负片很多,那一年的四五月份,就试着拍过一卷反转,那个通透,那个惊艳…除了当时看起来比较麻烦,单就效果而言,没话说了。后来,我自个也琢磨出一道道:若要画面出彩,器材方面,机身根本无所谓,投资镜头是事倍功半,而投资胶卷则是事半功倍。好,那富士的Velvia 50(RVP)、PROVIA 100F (RDP III)、PROVIA 400F(RHP)、柯达的E100VS就都各买一点回家吧。

外:摄影包。原来的吉尼福肯定装不下现在的这些东东了。“无忌”上说了,摄影包的投资应该和器材之比起码为1:10。那就上在“色友”当中最流行的“拉圾宝”(乐摄宝:Lowepro)吧,当时买了一大一小两个“Lowepro”:大的是S&F Rover Light,这个包主要用来放NIKON135系统,而且上面一层可以放一些生活用品,这样出门旅行的话,每到一个地方,把我的75升的“BIG PACK”大背囊扔在住宿地或车上,而把这个“拉圾宝”当作Day Pack。不过当时我买这个包的时候,只有Rover Ligh版,没有Rover AW版,所以我又到户外用品店专门配了VAUDE的遮雨罩。考虑到S&F Rover Light是双肩背的,拿取相机不是很快捷,所以我又买了个小的单肩斜挎的Lowepro Linx 160。我把T3和一台SONY的DV(SONY PC 115E)塞到这个小包里,外出旅行时方便抓拍一些人文照片。说实话,作为一个“色驴”,怎样合理选择出门时的背包绝对是件头大的事。

前:镜头前的滤镜。UV镜肯定要的,倒不是用来过滤紫外线,而是和遮光罩一起用来保护镜头的,“无忌”前辈教导过我们,如果镜头上花了血本,那么UV镜千万不要马虎。所以,基本上我在每个NIKKOR的前面都配了Nikon原厂的L 37 C,除了AF-S 17-35/2.8这支头,因为它是超广角。我给它配的是B+W的超薄UV镜。B+W大概是我这里能买到的最好的滤镜,所以偏振镜我也是选的B+W超薄型CPL的。可能是受NG的影响,再加上我主要拍彩照,不大玩黑白的,所以各种色温镜、柔光镜、星光镜等一概都不感兴趣。只是后来实际拍摄时候,有碰到光比比较大的场合,而我较常用的RVP的动态范围又比较窄,所以,我又配了套COKIN的渐灰镜。直到现在,除了起防止划伤作用的UV镜外,滤镜我只用CPL和渐灰镜,而且用得也很少。

后:后期的一些设备。当时看了“无忌”上“小刀刀”的《关于幻灯片制作、收藏和观看等一些问题的常识》,加上那会儿也急着想看幻灯效果,就买了:吉尼佛95050观片箱、凯撒4x LOUPE、BRAUN NOVAMAT M330幻灯机。现在看来倒有点简陋了,目前正琢磨着想把放大镜和Projector升级一把。同时,为了顺应当前的数码大潮,也想再买个scanner。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好,两个NIKON机身、从超广角到超长焦四支NIKKOR镜头再加上一台作SNAP用的P&S机:

Nikon F80s
Nikon F100
AF-S 17-35mm f/2.8 D
AF 28-105mm f/3.5-4.5 D
AF VR 80-400 f/4.5-5.6 D
AF DC 135mm f/2 D
CONTAX T3

以及一应俱全的附件:

Nikon SB-80 DX
Manfrotto 190NAT + 141NAT
Lowepro S&F Rover Light
Lowepro Linx 160
B+W CPL
RVP、RDP III、RHP、E100VS…

这把基本上差不多了。收拾停当,向尼泊尔进发...

那一次尼泊尔旅行对我而言,收获非常大。其中人像照片的拍摄一直到今天为止都是我个人最满意的一次(当然这也是拜尼泊尔人民的比较上镜所赐)。还有个收获就是:我遇到了现在的LD(‘领导’)。她不仅后来成了我拍照的一个重要素材,更为重要的是:她在我发烧之路上给予了极为有力的支持:大笔一挥,批准了我的十年“发烧”“败家”资金预算——此乃后话,暂且不表。

10月的尼泊尔旅行过足了拍照的瘾,回来后对照相机就更痴迷了。除了周末,每天至少都要到“无忌”来兜一圈,有事没事总在琢磨着还可以再“败”点什么东东。首先想到的就是数码相机,DIGITAL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有句话怎么说的?“与时俱进”嘛。何况在我看来,DC(Digital Camera)比FC(Film Camera)更像玩具。而我,是个贪玩的人。记得有人统计过“无忌”编辑都用什么数码相机,结果是除了DSLR(数码单反相机),消费级DC被选用最多的就是NIKON CoolPix 990-995-4500这个系列。这台东西现在看看比较一般了,但当时在我看来却是市面上我能买得起的最好玩的一台机器。首先,我觉得它的旋转头的设计很酷,而且它的这种设计让我体验到更多的取景方式。其次,它号称是“微距王”,由此,我拿它来翻拍的我的幻灯片,目前(在我后来买了Epson 4870之前),我就是靠它来解决传统照片数码化的问题,尽管成像还是糙了点,“下毒”是不行的,但与朋友们分享一些照片却显得方便多了。另外,它还有些很有意思的功能,比如全景拼接、透视变形纠正等。站在消费级DC的主流层面,CP 4500并不是最佳选择。但作为一个用传统胶卷为主的人,尤其是象我这样还没有移轴镜头、宽幅相机、对PhotoShop还很不精通的普通发烧友而言,只想找一台DC在数码化方面作一个很好的补充而已,于是我就买了:
Nikon CoolPix 4500

从2002年10月到2003年的1月,我就一边在自己生活的城市里晃悠、拍照,实在没什么好拍,就在家里拍器材玩。一边就逛逛照材市场,时不时扛点东西回家。稍微值点钱的东东先后败了这么一些:

Leica MiniLux Zoom:
这又是一台高档傻瓜机。真的象“无忌”上《漫漫器材发烧路》上说的,我开始迷恋那种“机不离身”的感觉了,而单反相机作为随身机却显得太大了。于是,发烧不到一年的我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傻瓜机的身旁,“虽然别人还是称之为‘傻瓜机’,但你管它叫有自动功能的‘旁轴相机’”(《漫漫器材发烧路》)。发烧到这个地步,眼光也已经开始瞄上“蔡丝”“莱兹”(徕卡)了,“无忌”里的那位“暗淡里的光辉”不是说过,“追求梦幻用‘ZEISS’;追求庄严用‘LEICA’的”吗?。因为有了T3,我通过傻瓜机体会了一把ZEISS头的味道,所以就想再弄一台莱卡的傻瓜机。与T3齐名的就是MINILUX了。但一来,MINILUX的“E02”故障太有名了,二来,T3是个定焦头,所以我想换个变焦头玩玩,这样两台傻瓜机可以各有用处,不太冲突。于是,便买了这台Leica MiniLux Zoom。这台东西的“头子”虽然没有MINILUX的“头子”那么有名,但也是系出名门,设计师是设计“LEICA”R系头的“Lothar Kolsch”。事实上,在LEICA自己的宣传资料上,MINILUX ZOOM也是排在MINILUX的前面的。这台傻瓜机的使用率现在是越来越高了,在做长途旅行时,已经取代了T3成为我必带的P&S机。

AF NIKKOR 50mm f/1.4 D:
上这个头的时候,口袋里的闲钱不多,但又熬不住总想买点什么。NIKKOR 50/1.4是一支最便宜的“1.4”的头子,而且,它还是一支“标头”。早一点的时候,也流行过“标头”风,说真正的DX大多都是一个“标头”走天下的,为了寄托哪一天俺也成为一个“大侠”的梦想,嘿嘿…于是就买了此头。

GITZO 1228 + 1276M:
“G2”在《七种武器之二》里下了“捷信”的毒。我在尼泊尔Trekking的时候就觉得我的曼富图190NAT有点重了。所以回来后,就想找一个轻点的架子。又要稳、又要轻,那就只有在“捷信”的碳素里找了,考虑到我已有的器材,再加上以后发展的余地,就把眼光集中到“2”系架子上,这样一来也就只有1227、1228了,为了出门时携带方便一点,就选了1228。云台就配了“2”系最普遍的头1276M,而且1276是球形台和我已有的141三向台正好可以作为互补。现在看来当初选这套“捷信”碳素算是选对了,在以后的旅行中,我家领导承担了帮我背脚架的“重”任,如果还是用以前的190的NAT版,那我可就舍不得了。

其它还买了一些零零碎碎的附件:
“DOMKE”的F-1X、
“Lowepro”的Photo Trekker AW、
“Lowepro”的Trim Trekker、
“Lowepro”的Stealth Reporter 600 AW、
“Lowepro”的Mini Trekker AW、
“Billingham”的306 Press TOP等摄影包、
“GITZO”的1560独脚架、
“U2”的0199外影灯、
“万得福”的防潮柜等。

2003年的春节,我带上了几乎所有的器材到安徽宏村去采风,这是一次纯粹的摄影之旅。在那个走一圈也不过一个半小时左右的小村子里,我整整呆了一星期。一开始的两天我只拿着傻瓜机和数码机在村子里游走,熟悉熟悉环境、寻找寻找灵感。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开始浪费胶卷:用AF-S 17-35/2.8去表现村落里古巷的幽深;用AF VR 80-400/4.5-5.6去记录民居中木雕的精细。早晨闻鸡而起,等待第一缕阳光洒在月沼古祠的马头墙上;黄昏的时候,坐于南湖之畔,静待游人散去后,炊烟在夕阳余辉下升起;而中午时分,去拍徽居内景,阳光伸进室内,明暗对比的影调更衬托出徽居的古朴。通过这次的拍摄,终于开始渐渐体会到光的美妙,而对曝光也终于有点入门了。这次的风景照片,是迄今为止,自己最满意的,这主要归功于这次我有充足的时间。
我想,摄影之所以被很多人认为是奢侈的,不仅仅是因为要花很多钱在购买器材上面,更重要的是它很花时间,无论是拍人还是拍景。“有钱并不是很难,难的是你有了这点钱后还有时间”。

随着春天的到来,百花开始争艳了,于是,我想需要一个微距头了。以前,一直就有买MICRO 105/2.8的想法,但随着发烧的温度越来越高,就想买个再好一点的。于是两支比较另类的镜头进入视线:一个是“失落的帝国”Nikkor AF MICRO 70-180mm f/4.5-5.6 ED(语出“无忌”上“听蓝”的《失落的帝国—Nikkor AF MICRO 70-180mm f/4.5-5.6 ED》),另一个是“用处不大”的Nikkor AF MICRO 200mm f/4(语出“无忌”上“135F2DC”的《开吹用处不大的一只镜头Nikkor AF Micro 200/4D IF-ED》)。到市场上一打听,前者杳无踪迹,“失落的帝国”成了“消失的帝国”。于是,便打算买后者,想把它的用处搞搞大。其实,买微距头对于我而言,是出于“如果不出门旅行,那拍些什么呢?”这一问题而考虑的……所以,尽管贵了点,我还是一无返顾地“败”了:
AF Micro 200mm f/4 D IF-ED

另外,我还为了此头专门再配了:
Nikon DR-4(直角观景器)
Nikon DG-2(接目镜放大器)。

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带着Nikon F100、Nikkor AF Micro 200/4D IF-ED、GITZO 1228+1276、DR-4、DG-2、RVP、E100VS倘佯在这个城市的花草丛中,成了一个“花花公子”。微距摄影让我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

当我从“花花”世界里抬起头,却发现这个真实的世界“非典”了。
快5月长假了,再到什么地方去腐败、腐败呢?正好碰到“非典”,除了“骨灰”级的驴友,很多人都不出门了,这倒是出游的好机会。记得在尼泊尔初识现在的LD时,就答应过她老人家要陪她去※※,于是想趁现在年轻还跑得动,那就早点兑现诺言吧。原本打算参加《中国国家地理》组织的所谓的科考队去的,但因为“非典”,团队被取消了。LD说,※※太吸引人了,人家不走,咱们自己走吧。好,在此之前,※※省俺去过2次了,广义上的青藏高原地区也进出过5趟了,这次的行程大多是旧地重游,所以一路上驾轻就熟地就过来了,只不过沿途屡次被拦下,量体温、消毒,稍微麻烦了点。
※※,大家都知道,即便是傻瓜机都能拍出自己一生中最好的片子。由于,以前去过几次,多少对那里的环境和人文有点熟悉,而且摄影发烧了一年多,所以对这一次的旅游摄影有了一些新的想法:我不想再做猎奇式地拍摄,不想去表现宗教的神秘和物质的贫穷。我希望我的照片最后能表达出一种平和与积极的感觉,这才是真正我理解的西※※民的精神内涵。从技巧方面,我想练习一下用广角镜去拍人,这一方面锻炼我走近被拍对象,另一方面,这也更能表现人物与环境的关系。而风光、建筑的照片,我希望自己能找到新的角度,尽量拍得和看到过的别人的照片不一样。当然这些对我来说,要求也是高了点,但是我实在是太喜欢※※和摄影了。在后来的实践这些想法的过程中,也增添了很多乐趣。最后,我两个礼拜的旅程共拍了22卷反转片,从里面也可以选出5、6张我自己较喜欢的照片。对于这个成绩,我也算满意。但是,还是有很多照片,意思是到了,但由于基本功还不够扎实,于是照片上或多或少留下了遗憾。所以,现在又开始琢磨着:是不是最近两年再跑一趟※※

旅游归来后,一方面我又回到了“花花”世界里去了,继续做一个 “花花公子”。夏天来了,正是拍荷花的时机。躲在AF VR 80-400/4.5-5.6和Nikkor AF MICRO 200mm f/4后面,我可以忘却这个夏季的炎热。另一方面,我的CONTAX T3的P&S和NIKON 4500的DC,机不离身。当我在城市里游走的时候,或用T3在街头SNAP,记录身边的生活;或用4500拍些小品,记录自己的心情。
到了2003年的年底,“毒瘾”再度发作。2003年下半年,“无忌”最红的器材贴莫过于“Curtner”的《Nikon变焦镜头新秀:AF-S VR NIKKOR 70-200/2.8G》了。对于此头我心仪已久,防手振功能自然是我一直关注它的理由(作为旅游摄影,此焦段带VR功能真的可以带来极大的便利)。更令我喜出望外的是它的Bokeh极其出色,用“Curtner”的话来说,“在光圈全开时背景的虚化非常优美,几乎可以和尼康最优秀的人像定焦镜头(AF 85/1.4、AF 105/2DC、AF 135/2DC)相比美”。而且,加上2倍增距镜后,AF、VR功能不失,成像也绝不输给AF VR 80-400/4.5-5.6的长焦段。如此,我以后出门旅游时,完全可以用此头来代替AF 135/2DC和AF VR 80-400/4.5-5.6两支镜头。于是,下定决心,在2004年的元旦,“败”下了:
AF-S VR 70-200mm f/2.8 G

中篇:感 想

一、135单反系统:最好用的器材
两年来,自己的感觉,135的单反系统是最容易上手的机器,这一套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方便、操控上的方便。当然,有人会说“傻瓜机”最方便。但,在我看来,除了一般拍些生活留影的照片以外,真正用得转“傻瓜机”的,绝对是行家高手。比如,“Jura”…

1、 首先是两台机身:一台主机、一台备机
“无忌”里的一句老话,“机身不过就是一暗盒”。这话是有道理的,以我现在的经验来看,一台具有以下的功能——※※重点测光、光圈优先曝光、曝光补偿功能、最高1/2500快门、最高1/125闪光同步——的相机,就足够用了。所以,于我,一个NIKON的用家,F80绝对是一架功能齐全、可以用得非常趁手的机子,甚至,F75都差不多了。
但是,我更喜欢F100。用比较糙一点的话来说,F100更尽“操”,对我这样的经常喜欢到西部旅游的“色驴”来说,相机的封密性和可靠性尤为重要。F80刚才已经说了,功能上完全够我用了。但是,它比较容易进灰,尤其是我出远门到风※※较大的西部旅游的时候,F100远比F80更能赢得我的信任。

所以说,我觉得,选机身,功能并不是主要的,稍微懂得一点曝光知识和经验后,那些情景曝光模式都是儿戏,那些什么多分区测光也嫌得华而不实。目前,世面上无论是C、M、N、P哪一家的中档机身的功能都能符合绝大多数摄影爱好者的要求。
真正要上专业机身的最大的理由就是:尽得起“操”。

现在,我把F100当主机用,F80当备用机。一般拍摄,就用F100。如果长途远行,就把两机身都带出去。F80配广角变焦,因为F80上有网格取景的功能,所以用在AF-S 17-35/2.8上正好是绝配;而F100+MB-15配上AF-S VR 70-200/2.8G,手感也是正正好。

好了,开始说镜头…

2、 两支变焦镜头:超广角-广角变焦、中长焦-长焦变焦
我想,就我而言,出门旅游,一支AF-S 17-35/2.8、一支AF-S VR 70-200/2.8G几乎可以拍我想拍的一切题材。
通过把玩这两支镜头,即可以最方便地得到具有视觉效果的照片,又可以进一步提高摄影的技巧:
在刚开始拿单反拍照的时候——
我喜欢用广角镜拍风景,广角镜特有的强烈的透视感使拍出来的景色显得更幽深、更浩瀚;
而用长焦拍人,较长的焦距和较大的光圈相结合,使主体结像大而清晰、背景柔而虚化,大头照呼之欲出。
用广角拍景、长焦拍人,这样拍出来的照片非常讨巧。

后来不满足了,反过来玩。
用广角镜拍人,这样使“人像摄影”变成了“人文摄影”,我以为“人文摄影”的精髓就在于那种“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的入世的慈悲精神,而广角镜让我“走近”被拍的人,不仅在照片上能表现出被拍的人与环境的关系,也在照片内涵里反映出拍照的人和被拍的人的关系,这样也让我学习去“沟通”,学会去“听”;
同时,用长焦镜拍景,这样使“风光摄影”变成了“小品摄影”,我以为“风光摄影”的真谛就在于那种“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的出世的平和意境,而长焦镜让我“走进”被拍的景,从而 “于细微处见精神”,让我学习去“发现”,学会去“看”。
用广角拍人、长焦拍景,让我学着去尝试对“镜头语言”的思考。

好,现在夸夸我手头的这两支变焦镜头。
曾经圈内流传着这样一句话:“N家的广角、C家的长焦”,然而科技发展到今天,随着镜头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普遍化,其实各门各派之间的差别也逐渐趋同。
把NIKON的AF-S 17-35/2.8这支头放到所有的SLR广角变焦AF镜头中去比较,综合分,我想肯定能入前三甲(能与之匹敌的大概也就只有ZEISS的AF17-35/2.8和CANON的AF16-35/2.8)。
另外想当年,N家的“XGP”(AF 80-200mm f/2.8 D)总被C家的“小白”(EF 70-200mm f/2.8 L USM)压着一头,然而如今的AF-S VR 70-200/2.8 G全然不会输于“新小白”(EF 70-200mm f/2.8 L IS USM),而且由于“年轻”,其防手振的功能甚至还略胜“新小白”一筹,同样,把这支头扔到SLR中长焦变焦AF镜头中去排排座次,如果它居老二的话,估计目前也没哪个头敢称老大。对于这支头,我这个N家的“扇子”(Fans)唯一不满的地方就是:它是G头——虽说此“G”头非彼“G(狗)”头——但它还是无情地浇灭了我想上NIKON手动机的激情,想当初我是那么迷恋“老当益壮”的F3和“风华正茂”的FM3A(还有它的前任——充满传奇色彩的FM2)。
这两种镜头,我现在都用的是变焦头,这对于目前的我而言,的确带来了很多方便。长焦头变焦的方便主要是体力上的,毕竟出门在外旅行,用80mm和200mm要想取同一个构图,进几步或退几步,有时候这几步那可是一个甚至几个山头的距离啊;而广角头变焦的方便主要是使用上的,一个35mm或28mm的镜头有时候会觉得还不够广,而一个18mm或20mm的镜头有时候却又驾驭不了。

两支变焦镜头已经让我领略到摄影的魅力,但为了更进一步体验摄影的乐趣,我认为我还需要两支定焦镜头……

3、 再加两支定焦头:微距头、人像头
“无忌”上“P”门(PENTAX)大侠“风之眼”把这两种定焦头叫做“微、软(柔)”之杰。而我比较艳俗,把我的AF MICRO 200mm/4和AF DC 135mm/2称之为“美的使者”。
相对于那两支变焦头我是放长假旅游时带出去用的而言,这两支定焦头却是周末在这个城市里玩的。

一支(AF MICRO 200mm/4)我用来拍花园里的花。
微距头的魅力在于:它让我发现了另外一片世界。
那些曾经忽略的细节在通过Macro镜头的取景器里却呈现出抽象之美,很多人认为拍照是为了记录下现实,而我却在微距镜后面,用摄影来逃避现实。在那个时空里,所有尘世里的不快和烦恼都消失了,天地间一切都是美的。
发烧友们都知道,所谓“微距无弱旅”,而我的200mm长焦段的微距头又可称得上是“N”家所有微距头中的NO.1:更长的工作距离有利于布光,宽阔的对焦环、恰如其分的对焦阻尼和行程在手动对焦时给予我近乎完美的手感。
我想,这将是一支陪我到老的镜头,它将是135单反的最后一块阵地,因为它是不可替代的。

另一支(AF DC 135mm/2)是用来拍自家的那朵“花”。
对于我来说,拥有一支人像头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发掘我家领导的美。
如网上的“G2”在《七种武器之一》里讲的那样:“因为家里有领导,而且我们家领导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美人。我对于挖掘出她的各种美极有兴趣。”尽管这段话“G2”是为他的CONTAX G90说的,而且估计我迟早也会烧到旁轴这一步的,但是50mm朝上的长焦人像头,我还是会留给单反的。毕竟,较浅的景深控制,用SLR比较有信心一点。
现在我的问题是:当初选135mm这个焦段主要是为了出门旅游时拍别人用的,也就是说当初是为了“偷”拍“野花”的。现如今拍GF,用这个焦距的镜头,拍的时候就嫌离咱家那朵“花”远了一点。
所以,最近想把AF DC 135mm/2出了。但是,是再进AF 85/1.4呢?还是AF DC 105/2呢?现在颇为此而头大。前者,我无法让自己不中“无忌”上“听蓝”的《起点,也是终点——Nikkor AF 85mm f/1.4D》的毒;而后者,有“DC”可以玩——虽说此“DC”(散焦控制)非彼“DC”(数码相机),但,两者都蛮好玩的——,而且105的焦段,进退更方便一些。

两机四镜(加上脚架、闪灯)这么一套单反系统,对我而言,可以拍我想拍的所有一切题材。但,有个前提:只在有明确目的的情况下,我才会使用这套单反系统。
而我的生命中绝大多数时间是沉浸在 “快速转换的影像、瞬间一瞥的中断与突如其来的意外感”的都市生活中的。很多时候,摄影的感觉和冲动是突发的、被动的。

于是,我想需要一台携带方便的相机,而单反机显得太大太重了…

二、两台傻瓜机:旁轴机的前奏
或许旁轴相机是游移在都市中最好的影像工具,但是还没搞透SLR的我,终究缺乏驾驭RF个性的自信。
于是,出于对投入风险的控制,玩一玩具有一支表现出色的镜头、有着人工曝光操控功能的傻瓜机成了我选择旁轴机的前奏,而且它比旁轴相机更小巧。

“…一手拿着照相机,向街头踏出一步的话,前面就是无边无际的海滨的沙土。那里是照片的海,照片的森林…只要有袖珍相机与胶卷,…我的人生就心满意足了。”(森山大道)

1、 CONTAX T3
   CONTAX T3简直就是一套CONTAX G2+G35/2的简约版。
  ZEISS T* 镜头——你只要在阴天里拍一张风光照,看看它的色彩表现;再用大光圈拍一张人像,看看它的焦外成像——与其它头一比,高下立现。而且35mm镜头真的是一种非常经典的人文镜头,即比标头更能交代照片内容间的关系,同时和20(21)mm、28(24)mm比起来,画面控制又显得方便的多。
T3的取景器在傻瓜机里显得比较大而明亮,且又不失传统RF取景器的玄妙:可以通过结合观察取景器内取景框的框外,来预测取景框的框内所要拍摄事件的趋势。
35mm焦距、传统旁轴风格的取景器、非常有用的AF-L钮再加上小巧的机身和轻弱的快门声,T3简直是一※※美的街头人文SNAP的利器。
另外,光圈控制、曝光补偿、出色的镜头描写力,用它拍些风光照也非常不错。
怪不得“G2”说,T3是他设备携带的最后底线。
T3的好,“无忌”里追捧的海了去了,我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对于这台近乎完美的相机,它唯一令我感冒的地方就在于它的镜头盖,在使用不到一年的时间,T3的镜头盖的开启闭合就发生了开不全、合不拢的状况(可能是进灰的缘故),而且,据说这不单单只是我的个例,T3的镜头盖,予我颇有“阿喀硫斯的脚踵”的感觉。

2、 Leica MiniLux Zoom
在CONTAX T3盛大的光环下,使我在买了Leica MiniLux Zoom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感到迷惘,这第二台袖珍机是否有点买得重复了呢?
T3是一台个性显明的机子,那么MiniLux Zoom的个性是什么呢?
如果说T3是今后通向CONTAX “G”系的跳板,那么MiniLux Zoom与Leica “M”系的血缘关系多少远了一些吧?
其2倍变焦的镜头,即没有定焦头那么经典,也没有大变焦比的镜头带来视角上大变化的冲击,这支镜头是不是一个鸡肋呢?
其曝光控制竟然只有“P”档,而没有“A”档,这是不是不够严肃?
然而,每当我摸着比T3制造工艺还要显得精致的这台相机的时候,我总是想,是不是我还没有真正领略它独有的内秀?
记得有一次去听演唱会,台上李宗盛对周华健说:都中年了,别老是“工笔”,该“泼墨”了。
有时我想:当我拍所谓的风光照片,把光圈收细,“邯郸学步”般效法亚当斯用“想像(Visualization)”的法则来操控曝光的时候;又,当我拍所谓的人文照片,调好快门速度,“东施效颦”般揣摩布列松的“决定性的瞬间”而摁下快门的时候,是否同时也渐渐麻木了最初之所见一刹那间对心头的纯粹触动?
游走四方,猎奇地拍一些沙龙式的风光照片和采风式的人文照片也许能让我去领悟“在场”的理念,但同时是否也应该忘却一些技术上东西而去体验一把“当下”的纯粹?
或许,Leica MiniLux Zoom的过小的取景器,是为了让我去与 “手动焦距设置”功能相结合从而尝试盲拍的练习;
或许,Leica MiniLux Zoom只有“P”档的操控,可以让我领略一下“乐摸”(LOMO)一族的“Don’t think,just shoot !”的理念;
或许,Leica MiniLux Zoom的35-70的小变焦镜头是针对于标头,而赋予构图上“放、收”的自由。
我想,Leica MiniLux Zoom于我,其最大的意义就在于:让我管窥到拍摄《美国人》的弗兰克大师(Frank)所说的:“比照片表面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在一瞬之间将某个事物捕捉并将其以更自由的形式加以表现。”的精神内涵中的些许皮毛。

Nikon的两机四镜的135单反系统加上两台CONTAX、Leica的P&S傻瓜机是我目前胶卷式相机的主力,接下来就说说胶卷…

三、胶卷:重要性绝不亚于镜头
   对于胶卷式相机而言,我以为,胶卷的选用是非常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对于“迷信”(敏感)镜头表现特性的摄影爱好者来说。
我现在基本上放弃了对各种负片的使用,理由我相信很多国内的发烧友都知道。
至于黑白片,我也玩过几卷柯达、依尔福的黑白卷,包括染料型的伪黑白。在玩过几卷后,我深深体会到要玩好黑白片有近一半功夫要花在后期的亲自冲洗上面,由于目前我还没有相应的条件和兴趣,所以现在暂时也放弃了玩黑白的念头。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对市场上主流的一些彩色反转片的尝试使用,我现在渐渐固定下来只用以下三种FUJI胶卷:

1、 Velvia 100F:
2003年才推出的新款反转片目前已成为我主打使用的胶卷。在此之前我主要是用富士的Velvia 50和柯达的E100VS。RVP几乎是非常完美的胶卷,但是ISO 50的感光度,在使用上,对拍摄条件有时候就显得苟刻一点。E100VS在拍风光照的时候,某些情况下甚至比RVP还好用,但它有个致命的弱点:拍人像时,肤色会死得很难看。而Velvia 100F综合了Velvia 50和柯达的E100VS的长处。尽管,有一些非常喜欢RVP的朋友觉得RVP100F没有RVP那样艳丽,但我个人反倒更欣赏它现在略带一点收敛的高饱和色彩。如今我使用Nikon单反系统的时候几乎清一色选用Velvia 100F反转片。

2、PROVIA 100F:
我觉得RDP III与我的CONTAX T3简直是绝配。上面说了T3是我经常拿来作城市人文摄影的,而ZEISS头与RDP III结合,其略微偏冷的色彩,锐利的成像和细腻的层次,超级适合用来拍摄城市题材。

3、PROVIA 400F:
选用RHP,理由无它,就是看中它作为高速胶卷依旧有近乎极限的细腻表现。我现在外出旅行,都会在Leica MiniLux Zoom里装上RHP当作拍快照来使用。

下篇:遐 想

HASSELBLAD & ROLLEI:玩两种新的构图方式
很多朋友看我“发烧”到如此地步,便劝我可以上120了。我不是不知道中画幅对于风光摄影、人像摄影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我更清楚自己只是爱好摄影而已,对于卖照片、参加展览等,我即没这实力又没那兴趣。何况,相对于玩相机而言,我更喜欢玩拍照,这样就不得不考虑后期的投资。弄一套120的系统,咬咬牙投资一把,于我也不算太困难,但长期拍摄的话,购买胶卷的费用、冲印的费用、观片设备和其它一些附件(如脚架等)重新购建的费用不仅较之135系统大得多,而且获得以上这些服务也不是很方便。所以,我决定拍摄主力系统还是放在135上面。
当然,大一点画幅的相机偶尔弄两台来玩玩,体验一把超越24mmx36mm的感觉,这种诱惑,我也是不会放弃的。
从这个角度出发,HASSELBLAD X-PAN II就首先被我看中了,“无忌”里“阿托品”的《宽幅俱乐部》,我是时不时地会进去瞅一眼的,“中毒”久矣。X-PAN用的是135的胶卷,宽幅拍摄,得到的却是120的享受。而且,全景式的宽画幅又是一种崭新的玩法,用来拍风光,颇有中国传统美学的效果,而且还能兼拍人文,亦具特殊的视角。“无忌”里“Shishamo”、“G2”、“背心”、“Badman”、“阿托品”等都是用宽幅拍人文的高手,绝对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看中X-PAN(X-PAN II),镜头当然是哈苏“X-PAN”系的FUJINON 45mm f/4(宽幅时是25mm视角)了。另外两头:30mm那个头好是好,很多人都认为广角头到HASSELBLAD X-PAN 30mm这里算是到头了,但是此头宽幅时是16mm的视角,对我而言实在是太难驾驭了,能用好的机会肯定不多,站在这个基础上看,16多K的价格真的是天价了。而90mm那头,宽幅时50mm视角(玩X-PAN当然就是玩全景模式,除非万不得已,我是不会在X-PAN上用24mm*36mm模式拍照的),于我用处也不大,那就索性也不要了,省得换头麻烦。
好,明年的“发烧”计划中首先列入:
HASSELBLAD X-PAN II + 45mm f/4

有了“哈苏”,就得陇望蜀想再弄一台“禄莱”玩玩。“HR双修”可比“CN双修”来得厉害吧?——哈哈,开个玩笑。
既然HASSELBLAD我选的是现在看来比较另类而即将成为经典的X-PAN,那么ROLLEI我就买已经成为经典而现在看来比较另类的TLR。而且,刚才也说了,上中画幅,玩玩而已我不想投资太大,TLR也就让我死了“扩军”的心。
RolleiFlex TLR也是风光(画幅大加镜头好)、人文(相对轻便加俯视取景)两相宜。

同时又是6x6的方画幅,这样我的“HR双修”就颇有玩头了。一种是宽画幅,散点透视的味道;一种是方画幅,比较收敛的气氛。所谓“一开一合,张驰有道”嘛。

现在考虑RolleiFlex TLR当然首选:
RolleiFlex 2.8FX

但若等到后年准备“败”时,那款传说中载有135/4镜头的TLR也面世的话,那也将放入到候选当中。毕竟,小一点的视角更具有收敛性。

玩了另类的HASSELBLAD X-PAN和RolleiFlex TLR,胶卷式相机,我想无论如何也逃不掉要上经典的旁轴。

CONTAX & LEICA:经典还是要属旁轴
我想,在“败”HASSELBLAD X-PAN的前后不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会出手把垂涎已久的CONTAX G2弄一套回家的。
在两年前,我就知道,上CONTAX G2,对我来说是迟早的事。
镜头呢,毫无疑问,ZEISS T* Biogon G21mm f/2.8肯定是要的,“无忌”的“Curtner”不是说过,上G2不就是冲着G21去的吗?我想过的,俺也学“Curtner”做一把“CN双修”:
拿CONTAX G2 + G21和NIKON F100 + AF MICRO 200/4做个组合。
这是两个各具自身独特摄影语言的组合,而且强强联手后,更是相得宜彰、进退自如。
即可以“飞城掠地”(用M200拍人)、又可以“近身肉搏”(用G21拍人);即可以“远而取其势”(用G21拍景),可以“体现细节之美”(用M200拍景)。
外出做旅游摄影时,一个“广角播报”、一个“深度发掘”。在城市里SNAP时,一个表现疏离冷寂的人文思绪、一个用于剥离抽象之形式美感。
我想,于我,CONTAX G2 + G21和NIKON F100 + AF MICRO 200/4是用来拍一些主观个性照片的完美的组合。

除了G21外,再上哪几个头呢?比较经典的组合是G21、G35、G90。于是问题来了:
G90的跑焦问题,想来不会是空穴来风吧?这个焦距段当然是要经常用大光圈玩景深的,而“合焦确认”又恰恰是G2的软肋,所以G90的跑焦传闻对我来说,颇有些“头悬‘达利摩克斯之剑’”的隐忧。
而G35的问题不是G35本身有不好的问题,而是我的T3太好的问题。T3的镜头表现和轻便性,绝不亚于G35,我有带G35的力气和空间,那还不如直接带T3呢,这样至少可以省掉一个机身的重量和体积(G2+G35和T3比),或省掉换头的麻烦(G2+G21+G35和G2+G21+T3比)。
就在我为上不上G35和G90而忧郁时,非常不幸的是,我又中了“徕卡”的毒。
对于我自己,我是知道的,无论如何,最后逃不过,总是要走到“徕卡”这一步的,如此,索性少折腾,35mm和90mm这两个头先忍一忍,到时候,直接上Summilux-M 35mm f/1.4 Asph.和APO-Summicron-M 90mm f/2.0 Asph.。
机身方面,只上一个,有暴发户的嫌疑,那就两头配两身吧。
给M35/1.4ASP配个0.72倍率的Leica MP,这正好是“经典配经典”。
给AA90/2配0.85倍率的Leica M7,90头是要玩景深的,M7上的“A”模式正好方便用用。
LEICA的这套配置没什么好多说了,除了贵。所以,这个计划得做得长一点,等俺年届不惑的时候全部搞定这套LEICA的两机两镜吧。我而立之年开始发烧,到那时正好十周年。这也有好处,一来多点时间筹集资金,二来现在血气方刚,和LEICA底蕴颇为不合,倒也正好需要一些时间来磨磨自己的脾性。

行文至此,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我的135胶卷式相机终极配置是这样的:

1、 CONTAX G2 + Carl Zeiss T* Biogon G21mm/2.8
2、 Leica MP(0.72)+ Summilux-M 35mm f/1.4 Asph.
3、 Leica M7(0.85)+ APO-Summicron-M 90mm f/2.0 Asph.
4、 Nikon F100 + AF Micro Nikkor 200mm f/4 D IF-ED

拿这套玩意拍拍东西,从器材上来讲是没什么好遗憾了。发烧器材到此,我想对我而言就算是到头了吧(数码的应该是另外一个路道,下文再说)?

或许应该再给自己一个梦…

大画幅:一个梦想
上大画幅,对我来说或许只是一个梦。
玩了135单反、旁轴,于中画幅也将会有一腿,最后便想摸上一把大画幅了。
事实上,看上大画幅,影像上的质的飞跃倒在其次,主要是“无忌”上“135F2DC”在《谈谈大幅相机的选择,使用和实际拍摄》里说的“拍摄过程有‘品’头。 我已经不太习惯于连发消耗135胶片了,也不爱拍会动的东西,发现花上十几分钟拍上一张4x5胶片,体验每一个细小的操作很有乐趣。这个所谓‘品’的过程就像俺听音乐和喝葡萄酒那样,乐趣更主要在于操作过程,而不在于结果。”
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理解的。对于我,虽然经常拿着相机跑到外面拍照,但归根结底,我想摄影的(重点)终点是回归于自己的内心中的。所谓“摄影师拍下了别人,但照片上留下了自己”嘛。我想,等我到了知天命的时候,估计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也不会太多了,或许真如“135F2DC”所言,“不爱拍会动的东西”了。大画幅的“大道至简”的风格倒与斯时的心境颇为契合…

好了,就当是个梦吧。老了的事就等老了再谈,现在年轻,年轻就玩年轻人的游戏。哦,年轻人都数码化了…

数码:不可抗拒的潮流
影像的数码化是大势所趋。我想,对于影楼广告摄影师、新闻报道摄影师来说,一套(或几套)DSLR,或者说输入输出的全面数码化,的确会带来影像处理上方便、得到最终图片快捷、总体上投入产出比划算等方面的优势。但对于我来说,作为一个普通爱好者,以上这些优势就未必显得突出。

我也曾经考虑过上DSLR,但真的进去寻一圈,却毫无收获,为什么呢?理由纷乱芜杂,我就不多说了。我就说,仅对于我,假如Nikon推出的DSLR,或者其它厂商推出的兼容NIKKOR镜头的DSLR,能满足以下几点的话,我会买的,要是不,我就再等:
1. 彻底解决核心图像传感器的除尘问题。
2. 在成像方面(尤其是色彩动态范围、降噪信能等方面)有进一步提高。
3. 载有类似D2H的对焦系统,机身和快门的可靠性接近D2H。
4. 载有全画幅尺寸、1000万像素以上的图像传感器。
5. 满足以上条件,单机身价格不超过RMB 20000。

在对DSLR暂无收获的情况下,我开始反过来想,我为什么要数码化呢?总结一下,对于自己而言,有三点:
A. 数码化的影像,与朋友交流方便,发个E-MAIL或者上传到“无忌”,无论一时有空没空,或者身在天涯海角,抑或是老友新朋、知己陌人,大家都能很方便地交流和分享彼此的照片以及照片背后的故事或心情。
B. 拍某些题材的照片的时候(比如说SNAP、视觉日记、人文印象、旅行记录等),也就是说某些用我的傻瓜机也能胜任拍摄的场合,用数码相机可以不记成本,大量拍摄的先。
C. 以影像数码化为契机,学习一些PS的基础技能。
如此一来,我的思路反倒清晰了,知道自己目前需要什么样的数码器材了。

于是,把今年定为我的数码年,今年的“发烧预算”都做到数码器材上。

针对于“A”,我想我需要的是一台好一点的扫描仪。我不是没考虑上个专业的底扫,但是一来较贵,我看上的4000ED要1万左右了。二来,我是要“败”X-PAN的,现在看来,对于我,宽幅最经济和方便的后期处理就是拍反转然后上Scanner。如此,用4000ED扫宽幅是比较痛苦的说。
正好看到了“无忌”上“新之助”的《试用Epson Perfection 4870,Epson3200的换代产品》,觉得4870这款平扫不错:3.8的动态范围,在平扫里数一数二了,而且能扫各种画幅的底片(我是迟早要上X-PAN和120的TLR的!),竟然还有ICE除尘功能(我可是个懒人啊!)。同时在“无忌”上“金点子”的《圣地纪行——去过※※或想去※※的朋友都来看看吧》一贴里我也好好享受了一把4870的扫描效果(同时也有和电分的比较)。再看“无忌”上“金戈”的《扫描仪评测!尼康8000ED、中晶1800f、爱普生4870、海德堡滚筒》贴子里8000ED和4870的扫描效果比较,以我的要求来看,差距不大,毕竟我不是做印刷的(考虑到这两台Scanner的价格差距之大!)。
我实在没有理由不买:
Epson Perfection 4870 PHOTO

不再犹豫了,给LD打了份报告,获批后,领了钱,于今年4月份把这台玩意扛回了家。
有了4870后,我可以定定心心用我的传统家伙拍反转了:即可以在家里打幻灯,慢慢舒服地欣赏原汁原味;也可以通过4870生成数字文件后,发个MAIL给朋友们分享,或挂到网上抛砖引玉和大家交流;就算是要选几张较喜欢的,冲成12寸大小的照片,也可先用PS调一下色彩、锐化一下,再拿到数码店冲印,效果也不差。如此看来,于我,目前阶段,用反转 + 扫描做摄影发烧的主力,是非常经济和方便的。

针对于“B”,因为有用过Nikon CoolPix 4500的体会,所以,我想买一台快门时滞短、手动操控方便、LCD显示屏大、支持RAW格式的DC(这些都是我对4500不满的地方)。
另外,我希望这台DC要比较坚固耐用,以便我有足够的信心带着它去跋山涉水。
而且,我对这样一台数码相机在摄影方式的定位上,还有个比较过份的要求:在较纯正的旅游摄影时,能成为我的Nikon F100( + F80s) + AF-S 17-35mm f/2.8 D + AF-S VR 70-200mm f/2.8 G等器材,在数码方面的补充。
而在休闲度假型的旅游时,也就是我不准备带冗重的单反器材而出门时,这台DC亦能独挡一面(当然我也会拿台T3作它的在胶片方面的补充)。
如是,我选择:
Leica DigiLux 2

除了贵了一点以外,Leica DigiLux 2基本上都符合我上面的要求。
存储格式为RAW、JPEG;2.5英寸的LCD显示屏;对焦、变焦、光圈、快门的手动操控方式一如传统旁轴相机;而Leica D 1便以快门时滞短而闻名于世,故于Leica D 2对此更无怀疑。
另,“固若金汤”的耐用性能本即与“豪华锐利”的成像效果而共成为“Leica”傲视群雄的两大法宝,虽LEICA D 2略有“庶出”之嫌,但毕竟是“名门之后”,纵观目前Digital浪潮里风涌而出的一批※※中,在工艺精良方面能出Leica D 2其右者,渺无踪迹。更何况其还有一“金丝软甲”(潜水罩),想必在沙漠海底,肆意枉为,亦无大恙。
Leica DigiLux 2载有的镜头是Leica Vario Summicron 7-22.5/2-2.4 ASPH,相当于135画幅的28-90mm。如此,旅游摄影时,我可以在F100( + F80s)里装上RVP 100F,用其浓艳的色彩结合AF-S 17-35mm f/2.8 D、AF-S VR 70-200mm f/2.8 G里反映出的夸张的视角,拍摄一些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影像。而用Leica DigiLux 2的28-90的相对平和的视角,留下大量内容大于形式的瞬间。
另外,若轻装外出,只是为了享受阳光、闲暇、美食和爱的同时,玩玩Leica D 2——轻松随意地为生活书写“当下”的心情日记或为生命记录“在场”的活动轨迹——也无捉襟见肘之憾。
我想,今年年底,在我家里的Leica MiniLux Zoom的旁边必会留下Leica DigiLux 2的身影。

而对于“C”,因为有了Epson Perfection 4870 PHOTO和Leica DigiLux 2,而于PhotoShop的学习则成了必然。我现在已从“无忌”上DOWN下了如“柯纳”的《五个简单PS步骤让你的DSLR片子更漂亮!》、“Maxxum”的《如何得到一张“通透”的图片——使用扫描仪和PS的几个技巧》等贴子,让自己对PS(PhotoShop)进行扫盲先。

对于数码器材,我以为不能拘泥于传统器材的分类陈规。我个人比较关注的是基于两条思路的四个数码发展方向:
第一条可能是镜头和感光器件模块化的思路。最当时令的数码模块化的思路其实倒和最具原始风格的传统大画幅相机的建构思路非常相吻合。仙娜的数码后背似乎让我看到了大画幅复兴的未来。我梦想有一天我的那个关于大画幅的梦想得以成真,那将是一种:前组由一套优秀的光学镜头通过精良的机械构件来连接后组的小型计算机而形成的一套完美的光、机、电合成的影像工具。
数码后背与传统135SLR、RF的镜头相结合,或许从徕卡的R9数码后背上能看到一些未来的曙光。然而类似的硅胶片,早就产生过,但其夭折的※※还是让人对徕卡的这一数码思路捏了一把汗。而现在广为令人注目的DSLR,因为有了柯达的DCS PRO 14n和佳能的1Ds,似乎让持有传统专业镜头的我看到了未来数码的春天。对于我,比较明确的是:不会为了上DSLR而上DSLR,并迁就DSLR而弄一、两支DX镜头。如果不能充分利用我手头上那几个专业镜头的话,DSLR对我没有太大意义。因为我相信,在能满足我要求的可换镜头的数码相机(后背)还没推出之前,Film和Scanner的发展和存在的空间依旧很大。
数码器材的另一条发展思路可能是镜头和感光器件一体化设计。Nikon的SQ、美能达的DiMAGE Xt、宾德的Optio S、SONY的T1等相机的镜头设计思路放到传统相机上是那么的匪夷所思,如此的设计使相机越来越小、越来越薄,成为了真正的口袋机。我也准备等京瓷公司推出CONTAX SL300R T*的后续产品后,弄一台送给我家LD,也偶尔顺着当自己的口袋机用用。
在一体化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功能,或许我们不再叫它“相机”,但它让“相机”回归到了“玩具”。我现在对带有摄像头的手机很不以为然,但假如有一天京瓷或索尼整出一个——可上网传输Mail、听听MP3、外观小巧时尚的摄影摄像一体机——这样的小怪物的话,我也非常想拥有一个玩玩。

Digital是大海。小DC的“浪花”已湿了我的鞋子;我也会把扫描仪当作“救生圈”,时而到“数码浪潮”中扑腾一两下;我也会抱着“无忌”上“背心”的“很多人对数码的抗拒态度是来自对一个新的系统的不熟悉以及对老的系统的眷恋”的警世恒言和“化学药水的味道很好闻,其实鼠标的触感也不错”的劝世良言而观望“潮起潮涌”。或许有一天,我会驾一艘叫“DnX”的游艇,挂上“PhotoShop”之帆飞驰于海上;也或许,我会在海边的沙滩上买一栋叫“暗房”的老屋,在里面晾干“潮湿”的心…

我对自己拥有的器材和以后感兴趣的器材,也就只能罗列到这些了。随着对摄影世界了解的增加,就越发觉得其海阔天空,浩瀚无涯。井底之蛙者如我,于摄影之堂奥,尽其力也只能获取些皮毛而已。

有NG的摄影师曾携带42件托运箱子的器材满世界地跑;而也有欧洲的大师一生只用一支镜头,甚至只喜好用一组光圈。网络上赫赫有名的“G2”自己最常用CONTAX的AF旁轴加广角头拍藏域人文,用他自己的话说100以上的镜头,现在不大用了;而“无忌”上的一个编辑:“MacroBug”用得最多的却是NIKON的MF单反加长焦微距头拍花鸟虫草,他自己曾说过,广角头就用过24一支,最后好象也出了。“无忌”上如“小蔡”、“okj”等,手上的好东东进进出出,似过江之鲫;而传奇人物:“Jura”,他的“一把T4走天下”的传奇倒也是“江湖”上路人皆知的。日本的竹内敏信到美国转一圈,带上了5台美能达的135机身16支镜头2台120机身8支镜头3支三脚架2支单脚架18枚偏振镜5个助理;而荒木经惟游弋在东京街头,手上只揣着美能达的小傻瓜TC-1。卡尔-布列松用徕卡完成他的“决定性的瞬间”拍下了《车站后面》,让所有人都知道了徕卡是人文摄影的利器;安塞-亚当斯拿着哈苏运用他的“区域曝光法”拍下了《月升》,而哈苏也成了风光摄影师们最爱用的工具。艺术工具选择的约定俗成有其一定的道理,王福春用徕卡M4-P加两个镜头拍摄了火车上的中国人;姜平用哈苏相机和50mm镜头去芬兰拍下了北极圈里的流星雨。艺术工具选择的约定俗成被常常打破也是必然,张吃站在皮卡上架起ALPA拍摄庙会里熙熙攘攘的人群;而李元的稻城风光却多用CANON的80-200的镜头所完成……

所谓“人无完人”“法无定法”,每个人对器材都有自己的看法,无论哪一种看法,绝大多数都无关对错,都源自于每个人自身的客观基础和约束或主观追求和习惯。

对于职业摄影师或“术有专攻”的摄影者,可以针对需要而选择器材。而象我这样带点“小烧”的普通爱好者,什么都想拍,对于器材的选择却颇费周章。其实,归根到底,发烧友买什么样的器材只取决于口袋里的银子和花掉它的决心。站在自己目前的基础上,我自己有自己的盘算: 15000 RMB(机身镜头;附件则为:8000 RMB)为警界线。在此线下,要买就买最好的,价格因素不考虑。15000 RMB(机身镜头)以上、20000 RMB以下价格的东西,考虑一下性价比。20K RMB为死亡线,高过20K的东西,再好也不考虑。而每年留出20K左右,最多30K的预算用于买摄影器材,对于目前的我来说还是具有可行性的。我上面的“败家”计划就是基于此做出的。

如果——我现在濒于下岗的边缘,我会买:
一台凤凰205E
一台海鸥4A
一套二手的俄罗斯暗房器材
在家里来冲冲国产黑白乐凯,我想也颇多乐趣。

如果——现在的我还需“发烧”:“胆机”和/或“四驱”的话,那么我会满足于以下器材所带来的乐趣:
Nikon F80
AF NIKKOR 18-35mm f/3.5-4.5 D
AF NIKKOR 28-105mm f/3.5-4.5 D
AF NIKKOR 80-200mm f/2.8 D
CANON PowerShot Pro 1

如果——我能“大梦一场”的话,嘿嘿,我将如此装备:
整一套LINHOF的KARDAN MARSTER GTL和一套SINAR E放在家里玩,另外带仙娜的P2和P3外拍创作;
用林哈夫的Technorama 617 S III装上施耐德的Super Angulon XL 72mm F5.6和哈苏203FE加蔡丝Tele-Tessar FE 350mm/4拍拍风光;
用两台爱尔帕12WA分别装上Zeiss Biogon 38mm F4.5和Rodenstock APO-Grandagon 55 mm F4.5拍拍人文;
而HASSELBLAD H1+HC55-110/3.5-4.5和Rolleiflex 6008 AF+Schneider Tele-Xener 180mm f/2.8 AF作为辅助快拍;
CONTAX G2加Planar 45/2、Biogon 21/2.8和Leica MP加M35/1.4 ASPH、M28/2 ASPH作为我洗澡也带着的口袋机;
如果不放几台CANON和Nikon的SLR和DSLR,估计很多人还不知道我是拍照的,得,把这些也抱回家吧:
CANON的1v和柯达的DCS Pro SLR/c,EF 16-35mm f/2.8 L USM、EF 24-70mm f/2.8 L USM、EF 70-200mm f/2.8 L IS USM、EF 24mm f/1.4 L USM、EF 85mm f/1.2 L USM、EF 200mm f/1.8 L USM、EF 300mm f/2.8 L IS USM。
Nikon的F5和柯达的DCS Pro SLR/n,AF-S 17-35 mm f/2.8 D IF-ED、AF-S 28-70 mm f/2.8 D IF-ED、AF-S VR 70-200 mm f/2.8 G IF-ED、AF 28mm f/1.4 D、AF DC 135mm f/2 D、AF Micro 200mm f/4 D IF-ED、AF-S 400mm f/2.8 D IF-ED II。当然,这些主要是借给朋友们用的。
我自己要用单反的话,也就用用CONTAX RTS III + ZEISS Plannar T* 100mm/2拍拍“家花”;
用用LEICA R9 + R100mm f/2.8 APO Macro拍拍野花。
还有一些零碎的东西也得装备一下:捷信的架子、美兹的灯、B+W的滤镜、白金汉的包;
弄一间房,里面放一台徕兹的放大机,冲冲依尔福玩玩。彩色的嘛,别烦了,都用富士反转吧。LEICA P-300 IR、Rollei Dual P幻灯机各弄一台。
再弄一间房,里面放两台苹果G5。扫描仪嘛,4X5的片子马虎一些,爱普生4870凑合着用用。135、120的片子就用NIKON 8000 ED。
另外,也顺一台SONY的PC330和一台Panasonic的AG-DVC180MC玩玩,毕竟是摄像、摄影“一家亲”嘛。(于我,摄影是比较主观性的,而摄像则更侧重客观纪录。)
还有,要再招4个手脚麻利的帅小伙,外出时两个装脚架换胶卷,两个打灯补光;再聘2个细心能干的美眉,一个整理底片、一个处理数码。
我自己嘛,一年的四分之一时间驾着陆虎,跑在※※的天空下,拍摄《虔诚》主题;一年的四分之一时间开着甲壳虫,穿梭于欧洲都市中,拍摄《爱情》主题;还有一个四分之一的时间哪都不去,在家里读读怪力乱神的书、听听靡烂寂美的音乐、看看香艳迷离的影碟…;最后的四分之一时间,啥也不干,象现在这样,做做春秋大梦……

我以“Nikon”的器材起步,或许会以“Leica”作为终极器材。所以我想以徕卡和尼康的广告语作为此文的终结:

“如果你能看到,你便能拍到。但是学会如何看到,也许要再花很久的时间…”

“At the heart of the Image”

(全文完)

图片小结请看:
《发烧两年小结——献给无忌》

器材亮骚在此:
《我的器材亮骚图》

糖水作品:
《宏村 冬春》

人文作品:
《走过拉卜楞寺》

SNAP作品:
《上海 上海》

精选集:
《一些景 一些人 (糖水 人文 SNAP)》

[彼得潘 编辑于 2004-09-20 09:59]
相关标签: Nikon F100 Contax G2 Contax T3 Leica Minilux Zoom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浏览:16587 回帖:197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6.263
主题: 165
帖子: 8817
注册: 2002年11月
老潘,你的起步和偶一样啊,都是F80S和28-105,可偶现在比你还中毒,哈苏\45\摇头都有了,上周来杭州,在西湖边兜了三圈,也没找到你的观景办公室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6.213
主题: 10
帖子: 4041
注册: 2002年12月
我们的症状差不多。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497
主题: 23
帖子: 2470
注册: 2005年5月
建议封贴!
都象这样玩,十个有九个都得破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1.151
主题: 36
帖子: 2417
注册: 2006年3月
好文章,读后让我感觉到,什么人用什么器材!每个人对器材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我的打算:minolta x700 28/2.8 50/1.7 和nikon F80 50/1.8,让我拍人文足够了,至于超广角和长焦,或者大光圈之流,一是没米,二是也没想法。个人以为,要学会舍弃,才能学会获得!嘿嘿!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979
主题: 141
帖子: 14766
注册: 2004年12月
写的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9.146
主题: 56
帖子: 3330
注册: 2003年12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1
帖子: 36
注册: 2001年12月
毒!太毒!实在是太太毒!!我要破产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0.902
主题: 18
帖子: 1606
注册: 2005年4月
A month ago, reading this article felt very strange, right now read again, like old friend. In fact, it is not importmant--who to write, but you got more you want.

[2006-03-05 08:35 补充如下]

如果——现在的我还需"发烧",那么我会满足于以下器材所带来的乐趣:
Nikon F70
AF NIKKOR 20-35mm f/2.8D
AF NIKKOR 28-105mm f/3.5-4.5 D
AF NIKKOR 80-200mm f/2.8 D
Panasonic LC-1

Nikon FM3a
MF AIS 18mm f/3.5
MF AIS 35mm f/1.4
SL AIS 58mm f/1.4
ZF AIS 85mm f/1.4

Mamiya RZ67
Z ULD 50mm f/4
Z 110mm f/2.8
Z APO 210mm f/3.5

[2006-04-06 03:30 补充如下]

Sorry, change again.

Nikon F70
AIS NIKKOR 18mm f/3.5
AF  NIKKOR 28-105mm f/3.5-4.5D
AF  NIKKOR 180mm f/2.8D

Nikon FM3a
MF AIS 28mm f/2
SL AIS 58mm f/1.4
ZF AIS 85mm f/1.4

[2006-05-25 00:37 补充如下]

Final Result.

Nikon F70

AIS Nikkor 25-50/4
AIS Nikkor 50-135/3.5
AF  Nikon  180/2.8D

Nikon FM3A

AIS Nikkor 28/2
VSL AIS 58/1.4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99
注册: 2005年1月
真人版发烧路,应该可以加精了吧,看的人在各个阶段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比较经典的是,“《漫漫器材发烧路》毒就毒在这里,它什么都说了,但你还是要亲自“死”给它看。”---浮想联翩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435
主题: 32
帖子: 926
注册: 2000年7月
优质内容勋章
高人!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8.816
主题: 125
帖子: 3914
注册: 2005年4月
写的好,拍的也好。先买镜头后买机?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1.929
主题: 24
帖子: 223
注册: 2004年12月
看来还是得有雄厚的资金为后盾呀!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7.868
主题: 3
帖子: 544
注册: 2005年3月
形象生动、切实感人,文采飞扬,内容翔实丰富,既是学习良好指导贴、又是一篇可读性极强的摄影文篇。向您学习!
如此好的文章顶上来,让大家一睹眼福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565
主题: 31
帖子: 2909
注册: 2003年9月
惟有杜康 + 鹤顶红能解毒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2
帖子: 84
注册: 2004年2月
有神医吗?快来解毒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8.981
主题: 4
帖子: 117
注册: 2002年6月
这毒中的好潇洒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3
注册: 2005年1月
真的是篇好文章,对我这个刚对摄影有兴趣的人太有帮助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6.486
主题: 21
帖子: 4262
注册: 2003年9月
超长的帖子,大略看了下,感触很深呀,值得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9.107
主题: 2
帖子: 443
注册: 2002年11月
众测俱乐部标识
hoho,终于看完了,毒阿~!!!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1
帖子: 49
注册: 2004年10月
大毒帖啊。大毒帖啊。看的人。。。。。唉。。
好好念书。等俺海龟回来。先把俺的C系统完善了先。靠。口水又流出来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3.755
主题: 38
帖子: 3496
注册: 2001年10月
好你个彼得潘!
害得我一口气看完!
写得好!顶!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31
主题: 12
帖子: 760
注册: 2004年5月
真长啊,学习ing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4.054
主题: 17
帖子: 632
注册: 2003年12月
又一年过去了,翻翻身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8.246
主题: 18
帖子: 1499
注册: 2002年2月
太长啦!先打个桩,慢慢看。今天已经很晚了~~~啊哈~睡觉!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7.047
主题: 120
帖子: 18759
注册: 2003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楼主一个猛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5.209
主题: 13
帖子: 311
注册: 2004年2月
挺长的呀
我坐这慢慢看
还好我穷
不怕中毒
只是心里痒痒。。呵呵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1.02
主题: 95
帖子: 6906
注册: 2004年2月
楼主烧得够水平,无论器材、文字还是图片。
您这是真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
主题: 1
帖子: 192
注册: 2004年5月
不敢摸你的额头。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438
主题: 22
帖子: 1282
注册: 2002年10月
再顶  毒你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我与无忌的故事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