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影无忌
      静态页面搜索:         原来网页链接
无忌短信 资讯频道 行色频道 影像频道 玩主频道   器材纵览  数码乐园  摄影基础  摄影经验  器材测试  旅游摄影  专题摄影  摄影资讯  摄影附件

 

AF系统:主动型自动调焦系统


   作者:Xitek

 发表时间:


二、单束和多束红外线测距

前面所提到的基本主动型AF系统是采用单束红外光线来测距的,而且这束光线都是指向画面中央的,因为大多数人拍摄时都是将被摄主体放置在画面中部的,此时是能够正确地自动调焦。

如果总是将被摄主体放置在画面中部,所拍出的照片就显得呆板。为了使画面更生动活泼,一般原则是将被摄主体放置在画面的三分之一处。其做法是先将中央部分对准主体,调焦完毕后再锁定焦点(见本章第四节),然后重新构图。这样就要求拍摄者知道相机的基本原理和具体的操作方法,但对于这类相机的大多数用户来说,似乎有些困难,因为他们中的多数人是不懂或者不关心摄影技术的。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是,绝大多数采用红外线主动型AF系统的都是旁轴式平视取景照相机。这类照相机的取景器与摄影镜头是相互平行的,取景器的作用仅限于取景,并不像单反机那样还有调焦判断功能。所以用户从取景器中所看到的影像总是清晰的,并不知道摄影镜头的焦点是否已经对准。因此有可能会将焦点对在非被摄主体上,比如在拍摄人物风景照时,将焦点对在风景而不是人物上,所以最终的照片是风景清晰,而人物却很模糊。

为了使调焦更为方便和准确度更高,解决的办法是用多束红外线光线来扩大AF区域(相当于用多个测距器来工作)。如将3束红外线按画面的左中右来排列,分别测量画面左中右各部位的距离,这样就能够直接构图来拍摄主体偏移中央的照片了。现在的大多数多束红外线系统都是3束(有些为5束),按左中右排列(有些则按品字形或对角线排列)。第一架采用多束红外线测距的是企能于1987年推出的Chinon Auto 3001定焦距袖珍相机。

  图 2-4  多束红外线测距示意图

 但是采取多束红外线测距又引发了另外一个问题:如果每个测距器得出相等的测距结果,那么调焦就容易了;但如果各个测距结果不相等的话,相机的控制系统就应该作出相应的决策:究竟哪一个测距结果是被摄主体的? 现在多数相机采用了模糊逻辑推理方法来确定,所依据的是一系列的推理规则。各个厂家的规则都有所不同,下面是一组规则的例子(3个测距器):

(1) 当左边测距结果最近时,主体在左边的可能性最大;

(2) 当右边测距结果最近时,主体在右边的可能性最大;

(3) 当中间测距结果最近时,主体在中间的可能性最大;

(4) 当左、中、右测距结果分别为远、中、近时,主体在中间的可能性最大;

(5) 当左、中、右测距结果分别为近、中、远时,主体在中间的可能性最大;

根据规则,得出可能性最大的结果,然后按可能性最大的测距结果来设定调焦距离。当然,实际系统的规则可能要比前述例子要复杂。

采用多束红外线测距,还可以实现自动变焦构图(详见本章第七节).

解决调焦难的办法除了采用多束红外线之外,还可以采用移动单束红外线的办法。柯尼卡于1991年推出的AF变焦袖珍相机Konica Aiborg(眼之神),首创了可移动式调焦区域的自动调焦系统,即测距用的红外线光束不再是固定的,而是可由拍摄者根据主体在画面的位置,水平地移动自动调焦点,可以对被摄主体进行更准确地调焦。

从总的来说,判断一个红外线主动型AF系统优劣的标准是AF级数和测距光束的多少。AF级数多,表明AF系统的调焦精度高;而测距光束多,则表明调焦区域扩大,自动调焦更容易。

本文章共2页 第2页  « [1] 2  

 相关文章

打印本页       编辑 

AF系统:AF不是万能药
AF系统:自动调焦(AF)原理
AF系统:相位检测被动型自动调焦系统
AF系统:TCL相位检测原理
AF系统:透镜分离相位检测原理
AF系统:测距组件的性能
AF系统:自动调焦系统框图
AF系统:复合型自动调焦系统
AF系统:一些与自动对焦有关的新概念
AF系统:焦点检测和陷井对焦
AF系统:焦点预测自动对焦方式
AF系统:几种新型对焦点排列对比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管理团队  ©版权所有:色影无忌  桂ICP备11002528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桂B2-2004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