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4/3的春天到了[转贴自STEVENMD]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泡菜
泡网分: 20.798
主题: 30
帖子: 1128
注册: 2003年7月
引用:
stevenmd评析网上“斗0”之根源


51长假,门也出了,片儿也拍了。回来再看看网上吵架,其景也怡,其感也乐哉,呵呵。

不知诸位※※及政治之修为如何,天下之争莫过两类:凡是实行资本主义※※的国家或地区,流行朝野之争,

比如美国驴象之争,台湾蓝绿之争等;凡是独裁统治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流行※※※※,呵呵。

要说今年51,网上之争最有代表性的某过斗“O”了,呵呵。

O者,OLYMPUS也,呵呵。

只看过几期※※杂志或街边广告的菜鸟或许隐约记得好象O是某个二流相机品牌吧?!玩得比较深有比较深的资

历的影友(要深到成名立姓于90年代以前)一定记得O就是那个手动机时代四巨头之一,退隐江湖多年,史前数

码时期重出江湖的全球第一代※※※。呵呵。

原来是说数码相机啊,扯※※和政治做什么?呵呵。

市场小政治,政治大市场。以史为鉴可以知今,呵呵。

长假还有一天,建议各位重点重温两部电视剧:《走向共和》和《※※》。重点体会一下※※※的一次感悟:

为何国内有※※※捻军康梁维新派以及帝党等多种势力而“老佛爷”独惧流亡海外生计无着的孙中山,再体会一下

为何面对形形色色的割据※※甚至面对外辱老蒋却笃心“剿共”。如果各位对※※史也有兴趣,不妨想一想人所共

知的“毛刘周朱陈林邓”的排序前提下为何独要“批邓”?

答案其实很简单,要批的就是最有威胁的。

几年以前,摄影发烧友尤其是望重人士们大都对数码不屑一顾。那时,CN是河水,O是井水。最近,河水市场

日益干涸,井水行市每况愈上。井河相连,河霸与井霸之争自然不能避免。

相机测评者如同时评家,不通本质与必然,每每必一头雾水,隔靴搔痒。

CN之争,是135统治阶层内部之争,争的再狠,斗得再凶,整体利益不受损,不过不同集团之间多分点儿少分

点儿而已。M 与P以及SIGMA,都属于站在各省会博物馆门口挥手那个老人家说的属于既得利益一派,虽然是残羹

冷炙,丰盛不足果腹有余,但习惯了也就自然了,不成王也无成贼之虞。OLYMPUS与MPS有根本上的不同,AF时

代OLYMPUS被完全排挤出可换镜头单反市场,APS时期甚至有从诸侯沦为人臣之虞。(补充一些背景资料:80年

代中末期单反全面进入AF时代,OLYMPUS虽然在手动器材领域是专业强人,表现在微距领域首屈一指,但价高和

寡市场势微,而AF跟O机理念有比较严重的冲突。这一点我们动特点上接近O的NIKON AF头演变上能看出来,那就

是MF环越变越窄小,用料越来越轻漂,调焦转动角度越来越小,这一切都是为了被动适应AF快的要求。这让原本

讲究精确对焦的微距领域而又没有规模市场优势的OLYMPUS适应起来备感艰难与抗拒。因此,一个AF,让大批手

动强机品牌退出了市场,除OLYMPUS外还有MAMIYA、FUJICA、YASHICA等,这对众多并不依重AF的摄影门类用家

来说不能说是进步。到了90年代中期,甚至组成了所谓5巨头要搞APS,其它厂家要使用这一规格就得交钱,很明

显这就是一种联手霸占市场的行为。因此俺一向认为,APS之所以不能成功,CASIO首开数码先河只是一个原因,

更重要的在于可笑的5巨头未能将民用市场的大哥OLYMPUS和二哥PENTAX网罗进来,那时的市面上大街上看到的

不是OLYMPUS就是PENTAX的变焦傻瓜,低档些的都是理光,专业人士手中也往往拿的是UII,YASHICA T4(5)、

理光GR1等,CN无论哪方面都是二流。单靠单反用户毕竟影响太小。因此,在巨大的民用市场上行成了OPR的

135斗※※※的APS,而在单反领域本该大力支持APS的※※※却不能割舍对135的旧情,反而帮助了OPR,这直接导

致了APS的夭折。APS的夭折虽然未能动摇※※※在135统治领域的根本,但却让OLYMPUS看到了生存危机,直接把

这位民用机王推上了数码的不归路。让我们设想一下,假如5巨头将OPR网罗进去,市面上必会出现大批APS傻瓜

机及胶卷,成本及售价的下降会让民众迅速接受这种使用存放比135方便,带有微图索引的新产品。我们从

CANON的IXUS APS傻瓜机上也能看出APS机型的小巧漂亮。我们可以这么说,如果OLYMPUS对数码开发瞻前顾后

,市场上将难以再找出一位有着那么广泛销售渠道的相机专业厂家,数码进程将被大大延缓,也许我们现在仍会

看着KF的史前单反流口水或不屑一顾。既便数码照旧发展,失势的135胶卷必已早被APS胶卷取代,我们现在看到

的将会是形形色色的APS单反,也就不可能形成今天的全幅与APS及4/3之争。)从以上背景我们可以看出,CO之

争不但是90年代135和APS之争的延续,更是第一代数码王OLYMPUS和进入数码领域的135市场老大CANON之间

的王朝之争。它们的争斗,不是名次的排序,争的是规则和秩序的制定权。

因此我们明白了,凡是有着明确的革命纲领的,无论其力量再微小,也要着力围剿予以扼杀。因为怕的不是对

方的势力,而是那个刚领网网直插已方致命之软肋,一但时机成熟,星星之火瞬间便可燎原。而4/3对传统DSLR

的致命纲领有两点:一是完全数码优化满足未来要求;二是开放接口等规范将在最后的相机领域打破垄断。PC领

域早以先行,DV领域也已跟上。我们完全可以将CO之争视为割据的独裁与共和之抗争,而OLYMPUS争来的,并

不是OLYMPUS一家之天下,就象IBM争来的,不是IBM的天下一样。若干年来多少摄影人,看到喜欢的器材而未能

购买,全完囿于规格不能统一系统不能兼容,而这些器材也最终由于用家的选择指向而消声溺迹。这完全都是垄

断惹的祸,垄断只承认市场(金钱)说话,而一个统一规范的兼容市场,是技术实力和市场一同说话。我们不能

不承认APPLE的优秀,我们更要看到PC带给人类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是PC而非APPLE提升了人类文明。SIGMA从

割据的135市场走来,它选择了割据一方;松下从开放的DV世界走来,它选择了兼容。所以我们看到,如今斗“O”

声音最大的那些人,往往是旧的既得利益者;而最终选择O的,往往是一小部分没有负担(或说既得利益)的开明

者。

要说斗“O”,谁都知道那是不斗白不斗,斗了也白斗。原因大家都明白,C的势力远大于O,大欺小是人类自身

无法解决的痼疾。但要说O的尾巴长俺就不太能理解,哪有踩了人家还不让叫疼的道理?根结不在于尾巴长短,而

在于C乱踩踩惯了,遇到MPS等顺民人家一般忍了,遇到N就比较心有余悸出脚谨慎,弄不好还经常被反踩也只能

忍了。现在碰到O了,也不看看进O家那些都是什么人,只感觉对方人少势微,以前踩MPS对方不回手腻了,想踩

个新鲜的,没想到不好惹,如同牛二和镇关西碰上俩提辖,没留神自己功夫不行都是被媒体吹进的C们结果一上手

就狗啃屎,比机器不懂所以然拍片都暴烂,只好凭借人多势众了。

原来不是O的尾巴长,而是原本老的器材领域形成了一种秩序:到处踩人尾巴的CN和夹着尾巴的MPS等。要说

长度,CN为最,晃来荡去不太敢互睬又踩不着别人免不了经常互踩。现在来了个不知深浅的O,根本没想到谁会

来跟自家尾巴过不去,本来没长多长还嫩着呢宝贝的不得了,没想到这里规定除了CN都不许有尾巴,留尾不留头

。它娘的,也不看看啥年代了还玩这个,O们让你们开开眼,看看什么叫高科技踩落后垂死的长尾巴,看看技术含

量是怎么踩出来的。我们不难看到,斗“O”的“地区”,一般是标榜以传统和专业,其实无论年龄还是知识层次多少

都有些过时和落后;而在以数码时代理念的特征的“地区”,则经常是在O斗,呵呵。

说了半天,斗“O”斗什么?什么是被踩的尾巴?就O而言,无非是4/3的前景,而对于C,则是135及EF接口能否

千秋万代的问题。实际上就在上世纪,我们国家就几易政体,最终归于※※共和。你说俺是O家,其实俺手上只有

一个二手只值2XXX多大元的小机器,你说俺常踩C的尾巴,俺却在用一台怎么也值个1万5的能兼容EF镜头的XL1

。(CANON不要以为俺选用XL1是中了它可以使用EF镜头的计,俺选器材,钻得细,买前就搞清楚了CANON宣传上给用户下的套儿.DV本身就比单反长焦牛的多,但广角不足.CANON只说XL1可用EF头,但不说得要个暴贵的适配器,焦距还要乘7倍。骗傻子啊,7倍以后AF不能用了,加接环啥头不能用偏用EF头?但这种细节往往暴露出人品的奸诈)踩谁关键是要踩对,否则就是人民常说的那叫扬起巴掌拍了自家的脸,呵呵。

聊了半天理论,下面联系实际。CN踩O无非一踩前景,二踩镜头,三踩高ISO,呵呵。看前景,别说O会不会倒

,就算倒了,70、80年代的机器有哪个因为厂家不在生产了而用家还很有热情想用而不得的?没有。就今天O机

的规模而言,它已经远离了生僻系统和品牌的范畴。今天的O机,已经是除了CN外最容易买到的单反系统。今天

的世界市场,足以容下更多的品牌生存,因而才有松下等进入的空间。而松下的进入,也使得俺选购一台DSLR这

种本就不迫切的需求变得更加暧昧,心里甚至有了等到明年的安定感。而松下进入4/3,不同于SIGMA出单反,那

只不过是多了一种不太容易买到的不兼容的生僻系统,而松下和OLYMPUS这两家都有着强大的铺货能力,反正在

俺们厦门这小地方,这两家1+1的势力至少大于等于3。也许明年进4/3单反就不意味着进O家了。那没准儿是带

着LEICA镜用着SD卡的单反。也许松下进入不等于会出现LEICA的4/3单反,但俺用FZ20用出了LEICA镜的甜头,就

当成4/3 LEICA单反用谁能管得着?松下的进入在同时扩大两家影响力的同时,也会使得两家在机身和镜头方面竞

争加剧,而最终形成的是双赢的格局。它们的双赢虽不意味着CN绝对市场的缩小,但占有率的下降是必然的。松

下的加入目前还只能算是远景,单从O一家玩出的机身和镜头而言已经足够优秀了,既便松下机不能令人满意,至

少不会是坏事儿吧?!松下的进入还有另外一个深层意义,4/3的单反已经有了一定的占有率,对于ST等镜头厂

家而言,那是一块新的已经日益不再浅在的利润增长点。如果松下染指4/3镜头市场,对ST无疑是极为不利的。

只要4/3不死,ST就没有放弃这一市场的理由。由于缺乏垄断保护,ST的逆向工程师在4/3上是挣不到饭吃了。

4/3的镜头品种和生产厂家很可能在一到两年内超过CN。这个局面将远非柯达牌FUJI牌及NIKON牌NIKON机可比。

我们购入一支4/3镜头,将最少有两家各自设计生产的机身可以匹配,而这两家的机型也不是高高在上买不起的

,起码不会比KODAK、FUJI及N贵。单就目前O派4/3镜头而言,如14-54,那完全是以一挡三价廉物美的专业头。

C镜多,但大都是28-105,或着加个IS,或着变个大光圈,一个规格变成N个头,没一个全面好用的。比如谁能找

出一个价格只有3XXX大元,有28-108全程微距,2.8-3.5大光圈而又防尘防水的EOS镜头?没有吧?!因此说,C的镜头

多,那都是以前剩的,没多少可玩性。O家一个镜头顶C家一队镜头,还比它们都好都便宜。O家弟兄不借镜头便吧,

如果想借,借到想要的那支头的比率很大。而对C家来说,想借个28-105的普通头,可能只能借到五花八门的别

的焦段的头,看上去选择多了,其实满意的机会比率很小。因此上C踩O的镜头其实就是踩在了自家尾巴上,打在

了自家脸上。高ISO上O确实不如C,但俺想说的是自打C采用CMOS以来,评测的编辑们就被C下的药给忽悠了,好

象形成了这样一种误区,就是高ISO下噪声低,可以平推出来低ISO成像一定好。从目前各家机器的表现上来看,

这可以说是弥天大谎。这类似90年代我们只知道CPU频率快的好,不知道CPU除了频率还有其它性能平衡点。

CMOS本身在信噪上就不如CCD,想好用必须猛降噪。因此高ISO的噪点反而成了信噪比不佳的CMOS转移人们注意

力一个陷井。殊不知CCD高ISO噪不信不佳,而CMOS为了降噪更进一步损害了信。平推到低ISO上,就成了CCD信

佳而噪微,CMOS信差而噪亦微。结果应是高ISO噪声低的CMOS在低ISO时噪声持平而细节更差,而不是谁高ISO噪

声低就低ISO也更好。如果我们把噪点比做癌细胞,那么降噪就等于化疗,是连好细胞一同杀死。什么是好细胞?

当然是细节,当然是色彩质感等的微小变化。如果彻底的杀光癌细胞的代价是人都分人了,那还有什么意义?!

很显然,只要是可以容忍的无害的不扩散的癌细胞,正常的方法当然是不妨容忍之。事实将证明,改进了白平衡

和噪点的D70S及E300的CCD在日常表现中将战胜CMOS。而CMOS最初的优点无非是成本低,但就目前而言,既

便再加上EOS生产规模巨大有利于控制成本这一点,用户没有享受到这一优势,原因在CANON的利润报告里我们

可以找到,EOS机器比别家多卖一倍,利润翻的不止一倍。另外可以找到的根据是人人争当CANON的经销商,赚

钱,到处可见CANON花钱做的广告,谁的钱?所以,俺劝C FANS也别在提高ISO这回事儿了,提也提不了几天了

。FUJI的F10已经展现了指甲盖CCD的高ISO能力。说到底,CMOS在今天展现出的前景,主要还是各领域生产的主

旋律,那就是成本低,而水平仅是可用而已。大行其道的一向是质量平平但成本低廉的东西。

天晚了,不写了。STEVENMD认为,聪明的厂商,应当在斗O从学到东西。O所惧怕的,不是135全幅,而是

APS-C。如果CN最终转进135,那O要乐死。因为O的全数码优化对于APS-C系统来说优势不明显,而O的系统开方

优势就目前而言用户还赶不上CN任何一家。就好象蜀国自诩为正统,但地盘最小实力最弱也没啥用。假如CN死守

135,那就不同了。4/3可以跟120一起把135赶尽杀绝。但如果CN最终选择了APS-C,那就成了最不利的三国大

战。这三国不是CNO,而是4/3、APS、120。APS虽然也是CN,但APS的CN要比135的CN在系统上难啃得多。CN

的APS虽然目前在镜头选择上比4/3捉襟见肘,但那是因为不想过早扔掉135的暴利。(想想CN大批量生产原本应

便宜些的2.8专业头都卖多少钱,而小幅的2.8头多少钱)一但惹急了,忽忽啦啦地往外冒类似EF-S 60MM 微距这样的

APS头是不困难的。必会在4/3壮大的初期跟CN遭遇围缴与反围缴,对4/3前景是很不利的。因此,4/3的时机,

正是目前135单反拖CN后腿这段时间。CN其实早不想要135了,但它们怕扔了老FANS圈不进他们各自的APS圈里

,那还不如留个135给他们做想头。而其实,早在10年前APS胶片时期,CN等已经看到了135胶片在体积重量和

像质提高比上的不足,因而无论CN还是M,狂推APS小单反的激情都如蓄积以久的地下潜流奔涌不止。因此俺要

说,135系统总体落后如今已是定论,之所以抓住不放,CN各有难言之隐,KODAK和FUJI亦有难言之隐。比较傻

冒的只有SIGMA和X3,这两家一个在135上无法撼动CN但同时有一整套单反生产能力,一个是在芯片市场无法撼

动SONY但却有足够的卖点,两家的合作没有优化反而成了以两家之短敌对方之长,造成SIGMA单反及X3难以形成

气候,形势比4/3远远不如。不知为何不能以退为进,把那个尴尬的1.7倍焦芯片索性改为4/3规格,让SIGMA单

反从4/3异军突起(难道是OLYMPUS的4/3开放是看人下菜牒外热内冷?认为松下威胁小而SIGMA威胁大不成?那

样的话心胸不行难成大器啊)?X3生产不了更大的芯片难到小的也不行吗?

STEVENMD认为,假如SIGMA加入4/3,老4/3的FUJI和KODAK即便象征性的弄出个木头4/3模型,那么4/3的前

景就会大为明朗,象SONY、SAMSUNG等有望进军DSLR的厂家势必会选择阻力最小的市场进入,那时的情形,可

能就不再会是斗O,而是全世界无机者联合起来※※NC了,呵呵。

[2005-05-19 23:36 补充如下]

http://www_dpnet_com_cn/newbbs/dispbbs.asp?f_type=1&id=10219
http://www_dpnet_com_cn/newbbs/dispbbs.asp?f_type=1&id=19944
http://www_dpnet_com_cn/newbbs/dispbbs.asp?f_type=1&id=20780

STEVENMD

基本资料  

注册时间:2003-9-5

精华贴数:3  

论坛积分:5230  

评分额度:10  

论坛等级:0

评图权限: 10  

当前状态:正常

OICQ/MSN:无


所在城市:福建

常用器材:

最关心的摄影类型
以上为STEVENMD大作.版权为STEVENMD所有

[2005-05-20 01:28 补充如下]

从一楼到14楼贴子都是STEVENMD大作.版权为STEVENMD所有
寒山子转贴

[2005-05-20 10:33 补充如下]

CMOS愿本就是低档处理器,低就低在信噪差,好就好在便宜容易制造,因而通常用在摄像头上,达不到平面摄影的级别。俺没记错的话CANON改造CMOS始于D30,如果你手头有D30的资料不妨看一下。CANON提到它们采用了几种降噪方案,才使得CMOS的噪声水平达到”可用“。这个可用是那时的标准,D30出的片子在那份官方样宣上仍是很差劲的。
信噪比顾名思义要分信和噪来分别对比。强的芯片信要强,噪要低才是真强。但CMOS不是,它是单独强调噪低。因为CANON所谓的降噪并没有提到是如何改进或在不损伤信的前提下降噪。因此俺认为CANON的方法是把芯片功率加大,对信号进行增益,然后强力降噪。结果是噪降了,信也损了。但CANON每每在宣传时强调1600以上噪点表现如何好。似乎默认了一个前提就是不管降不降噪,高ISO的信都一样好。我们都知道事实不是这样的,高ISO噪声之所以高,是因为信号太弱,芯片无法正常采信,如果把微弱的信号放大,则会造成噪声问题。可见信和噪是共生而不可分的。除非芯片在结构和原理上发生变化,(比如SUPERCCD在结构上与普通CCD的不同)否则持续的永不停止前进的改进是不可信的。CANON偏重于强调高ISO的噪声表现有专移人们视线,使人们忽略对通常光线下CMOS的信的表现的嫌疑。

噪声,并不是一个画面最重要的指标,甚至可以说是相当次要的指标。但现在人们进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看到一个低噪声曲线图,就认为那张画面一定是最干净漂亮的。举个简单例子,同一个相机加与不家柔光镜出来的片子噪声表现是相似的吧?!但加了柔光镜的片子可能什么都看不见。或着在镜前加一张浅色纸,噪声不会有啥变化吧?!但画面的色彩可能已全被破坏了。因此,低噪声图像不能等于好图像。看图主要看的是逼真度,包括细节色彩明暗过渡等若干内容。这才是好图像的根本。

再举个例子,小DC的信噪是不如DSLR的,这大家都知道,但在日常拍摄中,单从画面上DSLR并不一定强过小DC,为何?因为噪声变化不是等比变化。就是说高ISO下小DC可能跟DSLR信噪比差很多,但不代表低ISO下仍然差同样多。小DC在低ISO下的信噪比有可能接近DSLR达到被人们忽略的程度。在这个时候再比噪声是不是就没有意义了呢?比什么?当然是只有比信噪之信才是有意义的,噪已经可以忽略了。

因此,俺要强调的是在目前的DSLR里,低ISO状态下相比CMOS的信是最差的。但是现在人们却不看这个,都醉心于伸手不见五指的光线下比噪点,并且认为谁在黑暗中画面最干净,到了阳光下也一定是最好,呵呵。不是ST见笑,智商真的成问题。
高ISO下噪点成了影响画面观感的第一大敌,看降噪定画质无可厚非;但明亮光线下噪声已变得很次要或着无关紧要,还要看噪声定画质?

讲究的相机降噪是有开关的,为何?就是因为不是所有时候噪声都有影响。我们也用过PS,有噪声的片子降噪有效果,没噪声的也降噪会有什么后果?

问题就在于CMOS的强降噪是生存之本,无法在不损信息的前提下把噪声降到可用水平,这也是CMOS长期不能进入主流市场的原因。换个角度说,CCD在通常条件下信噪比在根本上要强过CMOS,不但信更好,噪也更低。只是在高ISO下信噪水平有比较大的下降。CMOS经过CANON的改造,信没有加强,噪确实降了。因为低ISO下没优势,因而突出强调高ISO下的噪声表现。

俺一向不看好CMOS,还有一个原因是CMOS的成像感觉色彩深度和色阶都不够。用CANON的DSLR拍男性的图片或有沧桑感的片子,给人的感觉不够厚重。质感不强烈,色彩不厚重。只适合拍一些色彩艳丽明朗的MM片或BB片。

就目前而言,D70S和E300的片子都强过CANON的DSLR,看不出来那没办法。以前针对蜂鸟的同一对比图片C版跟俺的结论就跟蜂鸟的评测人完全相反,无忌里有个叫一面海水的影友机子出那样的片子还有人说好,俺是没办法了。

ST指的是SIGMA和TAMRON这两个镜头厂家,也包括图丽威达等独立镜头厂。

俺窝居厦门弹丸之岛,买机困难。曾和影友谈到A7D带手柄降到一本儿时俺就跑去上海或广州进,然后呆上一到两星期渡假外拍。这个价对A7D苛刻了些,主要是它的闪灯同步和像素太低,底下有个D70S衬着。D70S主要是靠国产天马手柄给站脚助了威,否则俺也是不考虑的(E300同)。天马一出来,俺马上把350D的想头打消了。350D实在没好头可配,光能拍MM也亏点儿,算了。今天下午俺还跑到海边拍片,没想到备电又忘了充,气死了。海边是个适合狙击的场所,被迫掏出5050上去摸哨法拍片。沙滩又难走,有时还没到跟前画面就没了。电TND再耐用也得支持AA才行,否则早晚有添堵添恶心的时候。

现在出来个松下,俺个人认为这不同于常见那几个厂商发新机型。松下4/3神秘色彩巨浓,不亚于03年柯美推A7D,对俺巨有吸引力。但俺买机没准儿,只是不心急而已。现在平时用不着DSLR,用时有胶片单反先顶着。(得感谢迪派,发的一个俺都忘了的陈年二手帖居然把俺最后一支NIKON头也出掉了。说起来还有点儿舍不得,NIKON当年的主力F90的28-85套头。别人都忙着找带D的,俺喜欢MF环粗的、AF不快的、转的角大的、变焦小点的、焦段没特色的,呵呵。)用啥头临时能借到。

[2005-05-20 10:39 补充如下]

现在的顶级135单反和专业头来说的确在体积和重量上并不比645系统轻和小,对于一下就能看出来。EOS1DS MARKII无论体积和重量都不比ZD小,大部分L头也比645头大和重,这主要是由于135头光圈大变焦大造成的,因为135要求镜头要快,其次才是像质好,因此虽然1.0大光圈下成像很烂,但厂家还是要做出来。但是现在APS DSLR将全幅DSLR快速轻便的优势抢走了,全幅DSLR只能跟120比画质,但象ZD那种比135全幅大得多的芯片又能够在120镜头最大光圈很小的条件下通过高ISO成像仍然获得至少不输于135的成像,而在背景虚化及移轴等大中幅强势的项目上135又无法对抗,因此,全幅DSLR使用大光圈大变焦镜头不敌APS,成像及其它特殊成像要求上又无法企及120,所以说全幅DSLR的前景是暗淡的。
目前的中高档镜头为了解决边缘色差等问题,使用了诸如非球面镜等技术,而这些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功夫基本都放在镜片的边缘,因为色散色差等基本都出在边缘,而在APS DSLR上那里恰恰是被“浪费”掉的地方,使用135高档头等于浪费了投资。其次并非所有厂家的镜头都分档明显,比如NIKKOR镜头,大小不同光圈档次的镜头在材质用料上差别不大,高档头贵只是贵在多用料难度大造价高,并非用的料等级上有大的差别。就算70---300G这种低档头,其中心部分成像也非常好,因而APS DSLR的用户使用这类镜头其实是捡了大便宜。高档头的成本主要用于镜片大了成像质量很难控制,用于提高大直径镜片边缘的成像等,而这些努力对于APS DSLR来说等于浪费。高档头引以自豪的边缘成像对APS DSLR来说如同人的盲肠。不仅如此,反过来为了提高边缘成像,中心部位却要做出一些妥协,反而受到了连累。(120都整体分辨率不敌135头,为何?但120整体出片却超过135,135机用120头成像不及135头,大家不妨想想原因)相信很多胶片数码双修的用家都会有个感觉就是同一个头用在全幅上出片不错,但在APS DSLR上却不行,俺在前面已经给出了答案。
你说的镀膜差别至少在不同价格档次的NIKKOR镜头上没有体现出来。选用NIKKOR镜头很简单,不用看什么绿色红色的线圈,都是专业头,只不过不同光圈造价不同价格不同而已。用不着大光圈的选3.5以下的镜头就好,不必担心成像质量上会有什么不同。如果说因市场原因有部分塑料头在胶片机时代差一些的话,用在APS DSLR上则完全不必不好意思。成像好便宜还不重,不耐用过些年就换好了,不必整天装着沉重的135头,累死了。
关于350D的机身把手,俺的意思无非是沿用135规格给APS DSLR小型化带来了障碍。135规格只限制了机身的小,大却没限制。下一个EOS机如果想改进握持,最大的可能又是要放大机身,不但无法跟OLYMPUS比小巧,也无法小过NIKON和PENTAX。
关于最大光圈4/3占了便宜是明摆着的。虽然4/3高ISO据称不如APS,但4/3的大光圈却能使4/3 DSLR比APS DSLR更少的用到高ISO。高ISO拍摄机会毕竟少,但大光圈带来的高速快门优势却经常起作用。在100张照片中,通常应有95张以上是在光线不错的条件下拍摄的,无论哪种机子都能使用最低ISO,而在最低ISO上APS又体现不出什么优势。反倒是4/3因能用高快门更容易抓住动体,同样指数的闪灯在4/3机上能打得更远。因此,只要快门光圈组合(曝光组合)的规律在小片幅机身上没有失效,否认大光圈作用的看法都是无力的和自欺的,想欺小片幅用户恐怕是难以如愿的。
综上,由于4/3、APS片幅和135全幅面积差别较小,而135到ZD的双135面积片幅差距却很大。(就象5到10是差一倍,但差别是5;从10到20也是差一倍,差别却有10)导致APS在成像能力上跟全幅135很接近,无法在用途上锁定不同目标群,但135却跟120的成像能力要差很多,又无法撼动上面的120用户市场,因而它的前景将完全取决于APS和120之间到底存在多大的夹缝。鉴于APS DSLR厂家跟全幅135 DSLR厂家大都是同一体,在面对4/3为代表的新兴势力挑战和120厂家背水一战的下压时,为了整和资源和力量,彻底放弃135规格将是不可避免的。
宾德和FUJI等DSLR企业都是跨幅面的生产厂家。宾德已经率先抛弃了全幅DSLR的研发,但却搞出了645DIGITAL,说明什么?说明宾德认为APS和120都能生,但135却不能。FUJI除了有APS DSLR外还有120胶片机及数码机背,说明它不是不能生产135幅面DSLR,为何不做?目前的135市场,只有CN有较大的※※包袱,其它原本就处于竞争不利地位的135单反厂家希望走回传统格局吗?象松下这类希望染指为了专业摄影系统的厂家会出手为CN力挽危局吗?说CN,其实只有C,N虽推出了F6,但那是2000年就已研发成熟的机子,不过是为了保持专业形象和地位。从N开发的一系列DSLR来看,N明显表现出不顾135而往新系统发力,力图在未来格局中争得比较重要的一张椅子(从目前看有成效)。那么请问在未来市场这张地图上,135的立足的动因和用户群何在?(不要总提老用户,90年代形成的老用户已经进入或即将渡过中年期,大部分人不熟甚至抗拒使用DSLR和电脑。他们扛着一个135大包四处跑的激情在消褪,大部分人将逐渐转向轻便器材或大中幅等慢拍用来享受和体验人生的器材,这是生理原因使然。而新的一代不但有着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出门要带笔记本,MP3,手机等90年代没有的东西,实在没地方放大机器了呵呵),而且135已经失去了接近他们的时机。
那么思考题有了:135全幅还有什么特有的优点,还有什么样的用户会选用135?他们放弃APS和120或着说在有了APS和120之后持守135的动力何在?

[2005-05-20 10:45 补充如下]

过去135单反处于绝对强势地位,CN出于135单反的绝对强势地位。现在大不一样了。
现在你午饭后在街边散步,或等红灯时都可以带着象GX那样高性能的DC,随时街拍,镜头还是大光圈大变焦,成像优异。而过去只有性能傻瓜成像不佳的机子可选,镜头要么不实用(长焦光圈经常最大只有10),要么成像不佳经不起放大,好一点儿的旁轴都巨贵。因此通常街拍对DSLR的依赖已大为降低。更多发烧友用DSLR只是心情不错阳光明魅时出门拍拍一般风景和MM,比起摄影创作来说更象散心休闲一些。
对于出远门拍风光的高级发烧友来说,原本很多就不接受135的画质,而今包里更是少不了一台旁轴的120广角机,因为DSLR广角能力和风光表现实在是弱,远远无法替代120。
现在不能象过去那样选胶卷了,但CNOMP的DSLR在成像及性能上又有一定的差别,一个系统想涵盖所有拍摄需求已不可能。再象10年前那样配一堆135头想追求大全无缝已经没什么现实意义了,更多价廉物美的好头不断出现,谁也无法知到明天又有什么毒物。因而只能是选目前最需要,用得着的。那种一买进一个品牌机子就认为进了某门的想法绝对是落后和保守的。因此,就算已定在CN间选,选什么机型和镜头也是有不小差别的。
以前常说外行选大牌,内行选品牌。大牌比较不容易买到伪劣产品,但大牌的低档货常常性能平平且不怎么经济,懂行的人一般会选业内专业品牌的高档货,价格差别不大但性能却好很多。就小幅DSLR系统来说,目前最完整最强大的是OLYMPUS,CN的APS长焦都在不敢大动声色的暗自抓紧充实中。而就未来的变数来看,4/3系统因为开放,既便OLYMPUS和松下倒了,也有可能出现接替开发者,投资安全性其实最高。因为市场并不全看专业,OLYMPUS及CN等都有可能由于其它方面经营不善而倒闭,并不一定是东西不行。但4/3的开放性最容易为后继投资者接受,(起码省了不少专利费)而且两家都倒的可能性要比CN一家倒小得多。
因此,如果看重系统完整性先进性,要选4/3系统。它的器材离我们腰包最近,既便是2.0口的长焦。而CN可选的大都是过时的135老头,价格也离得比较远。
如果经常要拍人像,选350D最好,它的色彩深度强过20D,人像竖幅较多而350D有手柄,拍人像也可以不用AF。
拍风光等光比难控制的片子时最好选S3PRO;
一般广泛性应用,需要高闪光同步补光时选D70最佳;
AA电,P头客,求小巧当然选DS;
有时要抓拍,有时求像质,对机子操控和做工比较重视,不想随大流入CN的进A7D是最佳选择;
影室应用当然选柯达和CANON的全幅,那里广角头不是很常用,用时也不太在乎片子的边角。
想足球和影室及越野同吃,当然选NIKON D2X/HS;
SIGMA,对不起俺忘了,等新机出来再看吧。

[2005-05-20 10:47 补充如下]

首先俺不认同全幅ISO400信噪跟4/3 ISO100一样好。

目前没有噪声测试支持这一看法,也许是俺没看见。
其次没有谁限定4/3一定要用什么样的芯片,4/3也完全可以采用跟全幅DSLR信噪比一样的芯片,甚至可以采用比全幅信噪比更佳的芯片,反正4/3也没有追求高像素的任务。买4/3并不是要求它以一挡百,只要日常绝大多数用途能满足,综合起来是好选择就行了。实在不行将来还可以上120。
咱也再从头复习一下吧:早说过无论4/3还是135都是机动系统,拍到是第一位的,拍好是第二位的。在拍到上,4/3完全可以采用跟全幅一样或更好信噪的芯片,这样就有可能4/3的ISO800比全幅的ISO400还好,反正4/3也不一定要高像素;在拍好上,就算全幅ISO400跟4/3ISO100一样好,但不会更好吧?它自己的100和200没有比4/3的100有质的不能接受的差别吧?那么4/3成像就不会不行,反而4/3镜头比135更强成像会更好些。信噪比只是一方面,4/3的总体素质如色差及中间到边缘的平衡方面都优于全幅大光圈。
4/3现在不只一个厂家,出的产品必定定位多种多样,全幅就是虎,也敌不过4/3群狼吧?全幅一个机身可以配备一个班的4/3机身。一套顶级全幅DSLR连镜头可能比一套4/3加按虚配置一套120还贵,这个考虑过吗?这个观点说透了就是无论APS或是4/3都不是追求成像为最终目的的系统,它们的价值在于轻便和一定水准的成像能力的综合平衡,而你反复强调全幅高ISO好一些是没有用的,因为好的差别还不够大。135要跟4/3拼的不是成像,而是机动。背着4/3你可以跑上山拍一张,背着全幅135你可能离山顶还有300米看着人家拍。真的比成像不妨看看ZD的外型尺寸和重量,拿着1DSMARKII机身跑和拿着ZD是一样累的,但IDSMARKII的成像应差不少。
说到底一句话:135跟APS和4/3比成像及用途差不多,但明显笨重昂贵;135跟120比成像差得远,但笨重程度相当(而且笨重点在要求成像的系统上也不是问题),价格差不多。谁要说他就是要选135系统,可以,但关键是大多数人选了4/3或APS及120,135成本造价会比现在更高,更难买到,少数的用家不足以维持一个系统在市场上的生存。能生存的系统都具有别的系统不可替代的优点,而135没有。

就算全幅ISO400可以比4/3ISO100,但不见得全幅ISO1600能比4/3ISO400,不见得全幅6400能比4/3ISO1600。

个人认为2.0只是目前4/3镜头在产量少产能低成本高情况下切入市场的一个选择,市场成熟后还可能有更大光圈的选择。起码非长焦头可以突破2.0,而目前看135想突破4很难。

看看4/3的300头和135的600头,就知道光讨论画质没啥用了。135的600头最大光圈原本就大不过4,再优化一下最多还保持4,但它的成像能力要比135标头差很多,这是人类的制造和设计能力使然。在使用时600头巨重,买起来巨贵。(浪费材料多啊,造起来难啊)但4/3的300头就不一样了。它的小成像圈和短小的镜身使得很容易达到很高的加工精度,成像能力远非135的600头可比(虽然视角相同)买起来比135便宜多了,用起来也比135省劲儿。因此,单看芯片的信噪比是错误的,这种看法在前提上理所当然的忽略了4/3镜头和135镜头在性能和价格等方面的巨大差别。

[2005-05-20 10:50 补充如下]

俺也认为CMOS芯片降噪重,抹杀了细节,在细节和噪声的平衡上尚无法取得CCD的水平。
但CCD就是贵,因此俺对4、5代SUPERCCD及ZD的大片CCD但相对低的价格都巨感兴趣。
因此也可以说明拿高像素的全幅芯片信噪对比低像素的4/3芯片没啥价值。全幅DSLR比4/3信噪好分辨率高是应该的,本身就像素高幅面大,分辨率当然好,只要像素没有过多,信噪当然好。但是全幅的致命软肋是好的程度不明显,不怎么影响人们通常使用,人们通常也不需要那么高像素(300万就洗5R照片了,一般人最多也就往影集里放4R片),通常也不理会那么高的价格,更不愿意拿大机器。俺领导连OLYMPUS5050都显大,非要买坤机。这就注定了135幅面的灭亡。
不要说4/3和全幅,就是用在胶片上,在每一台机子上,135和120之间,F4 ISO400和F2 ISO100都只不过曝光量相同而已,成像质量不可能是相同的。F值不是什么名份,在所有系统上,相同光圈值所代表的内容完全一样。光圈及快门和ISO三者之间的关系完全一样。
的确在快门速度都相同时,4/3如果用光圈2和ISO100,别的所有系统都可以光圈4和ISO400获得正确的曝光,但成像质量是否相同,则要看其它系统ISO400的信噪比能否达到4/3 ISO100的水平。换句话说如果4/3用ISO1600,则要看其它系统ISO6400的信噪能否同样好。
前面已经谈过,上面这种看法是完全不考虑镜头的。实际情况却不能这么看,前面帖字里俺举了4/3用300MM/2镜头与135的600MM/4镜头对比的例子,感兴趣的不妨看看。

的确120系统也做不了大光圈,同时也不容易做135那样的变焦,但120系统不象135那样看重机动快速。在选择使用120还是135时,人们不考虑光圈和变焦,或者说这两点重要性很低。大光圈和变焦主要是对机动系统的要求。
前面说了,任何一个系统想要存在,都必须要有别的系统不具备的优点。4/3和APS系统继承了135机动快速成像可以接受及廉价的优点,(同小DC一起)将原本135的用户群基本全部接收,而将135挤到了跟120拼成像和价格来求生,但120的成像远胜135,体积重量和价格跟135差距都不大,还有很多135无法具备的优点。因此,135的灭亡主要原因是APS和4/3及小DC从内部掏空了135。用户不够量,135比APS又没有什么特别的优点,135系统是必亡的。跟120的火拼,只不过是跟APS相比明显斗不过,120显得稍弱让135看到了一些突围的胜算而已。
的确这里只是在谈APS和135,连上120不过是135在向120进攻求生存。在这一回合里,135必亡是可以预见的。正如你所说,APS和4/3也不一定是必然的135接班人。APS及4/3也需要不断的和小DC互相取短补长。在小DC解决了自身存在的焦点先决等问题之后(其实现在的小DC很多拍摄已经很敏捷了),未来的机动系统不会再象胶片时代那样被幅面局限。现在人们已经开始按题材需要配置器材了。
但是要明白的是问题不会演变成你所说的“4/3画质比不过。。。轻便比不过。。。结论4/3必亡”。这不过是辨论术中的诡辩而已。因为前面已经说了很多了,系统的生存是看有没有别的系统不具备的优点,这个优点意味着用户和市场。很显然135的用户和市场已经被APS和小DC抢食殆尽,135被迫转向以前不占优势的影室,但在跟120的对比中,135明显缺乏立足能力。这看起来是系统间的对比,实则是看谁能拉到足够维持生存的客户。120的客户没有住在与世隔绝的桃花源,他们也会买4/3或APS,这是肯定的。那么它们在考虑135还是120时就会充分考虑跟4/3或APS拉开档次。如果135能立足,则APS和120就应当均无再配置的必要,这个局面显然是不可能出现的。
有句话你说的一点不错,就是“每个系统都是便携和画质的一个平衡点,它的市场需求就是它的存在价值”。正因如此,从135“脱生”的APS系统在数码时代重新找到了画质和便携的平衡点,而将135的笨重昂贵的躯壳留给了※※。135往下不可能再找到平衡点,往上亦无法跟偏重画质的120相比,无法找到偏重画质的平衡点,因此它也无法阻挡及取代120冲出胶片的※※。在APS和120之间不存在用户群,因而它的灭亡是可见的。市场说了算就是用户说了算,你我都应是比较前瞻的用户,不必一时自信一时又妄自菲薄。

别的不说,假设你的预算能够配置一套完全数码优化的135,(比如EOS和几枚万元级L头)也够配置(或着再添点儿)一套APS或4/3加一套120(120机身性能不求高求简捷实用,头如LEICA M头不求大光圈求成像),那么会做何选择呢?先花了这笔预算的一小部分上了APS,然后视需求进120吧?!
可以想见,假如4/3开发出小兔子和D2H那样的连发机身,或是NIKON不再为135所累而开发出配合D2HS的DX长焦,足球场边和野雁天鹅附近的摄影师们的身形一定会敏捷得多,难道拍的片子画质不行吗?现在的4/3俱乐部就有例子。ZD上市以后,现在配备中幅数码背拍婚纱的影楼会不买ZD改买大兔子吗?会有哪个摄影师不用APS或4/3而用135全幅跟别人在野外和球场边比笨重(假设镜头贵贱都不花自己的钱),然后又在影室里用135来跟别人的120比成像呢?
这年头无法给别人强加观点,谁强加得了?人们能有个说自己观点的机会就阿弥陀佛了。
相关标签: Canon Olympus 松下 Sigma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浏览:33708 回帖:486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版主
泡网分: 13.485
主题: 0
帖子: 42540
注册: 2005年9月
此主题由于以下原因被关闭:有明显误导作用/有基本原理性错误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9.931
主题: 153
帖子: 6764
注册: 2003年5月
如果我们把噪点比做癌细胞,那么降噪就等于化疗,是连好细胞一同杀死。什么是好细胞?

当然是细节,当然是色彩质感等的微小变化。如果彻底的杀光癌细胞的代价是人都分人了,那还有什么意义?!

很显然,只要是可以容忍的无害的不扩散的癌细胞,正常的方法当然是不妨容忍之。


这是StevenMD最擅长的辩论方法,即打比喻,比喻的结果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而不是好好从原理上说明问题,因为他不懂原理。但因为他的话浅显易懂所以很多
初学者会把他的一些原理性错误的比喻奉为圭臬。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837
主题: 9
帖子: 1691
注册: 2005年9月
原文由 cnmwjsb 发表

没问题!就是想请您证实一下。


您要证实什么?证实您所谓的所谓入门级藕粉用了入门级单反拍出了专业级效果?
看过您的大作,不知属于那种派系,可能N家的可能性大一些吧.不过您对O的根深蒂固的看法确是知道.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9.931
主题: 153
帖子: 6764
注册: 2003年5月
给有可能被StevenMD迷惑的人提个醒:他的话翻过来听就都是对的了!
这厮文科出身精于大专辩论会,擅用各种貌似合理论据来支持论点,有些基础的人会看出其发言漏洞百出,但很多初学者会觉得此人侃侃而谈很不得了很有道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2.042
主题: 23
帖子: 745
注册: 2005年5月
原文由 步步为营 发表

是啊,有什么问题吗?


没问题!就是想请您证实一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837
主题: 9
帖子: 1691
注册: 2005年9月
原文由 cnmwjsb 发表

这位老兄的意思就是说藕粉都是入门的?


是啊,有什么问题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2.042
主题: 23
帖子: 745
注册: 2005年5月
原文由 步步为营 发表
另很赞同您的观点:入门用O.专业用数码120.甚至两者合用也没问题.


这位老兄的意思就是说藕粉都是入门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1.852
主题: 11
帖子: 916
注册: 2005年7月
原文由 新疆毒贩子 发表
看完这巨长的裹脚布,我心里发堵,这感觉只有以前在电视上听说一个老农续写红楼梦时有过一回,错误百出的文章也有人一本正经的参与讨论,真是一帮搅屎棒子!!!!!


精辟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68
注册: 2006年1月
原文由 新疆毒贩子 发表
看完这巨长的裹脚布,我心里发堵,这感觉只有以前在电视上听说一个老农续写红楼梦时有过一回,错误百出的文章也有人一本正经的参与讨论,真是一帮搅屎棒子!!!!!


同意。但没敢这么说,我的头不够硬。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68
注册: 2006年1月
原文由 lc1979 发表

错在哪里?指点下


往下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0.605
主题: 2
帖子: 95
注册: 2005年4月
看完这巨长的裹脚布,我心里发堵,这感觉只有以前在电视上听说一个老农续写红楼梦时有过一回,错误百出的文章也有人一本正经的参与讨论,真是一帮搅屎棒子!!!!!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798
主题: 10
帖子: 1432
注册: 2004年6月
原文由 慑魂夺魄 发表
对一篇错误百出的文章其实没有讨论的必要。


错在哪里?指点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52.398
主题: 108
帖子: 13379
注册: 2005年3月
年内主力装备
PGEM10
OPPO Find X7 Ultra
OPPO Find X6 Pro
iPhone 14 Pro
原文由 黄黑黄 发表
一个个怎么全想着胡来阿?都什么年代了还扯大光圈定焦人像头?想害死OLYMPUS不成?



[黄黑黄 编辑于 2006-02-02 19:52]
黄兄,这是何故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68
注册: 2006年1月
对一篇错误百出的文章其实没有讨论的必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985
主题: 105
帖子: 6835
注册: 2004年4月
一个个怎么全想着胡来阿?都什么年代了还扯大光圈定焦人像头?想害死OLYMPUS不成?



[黄黑黄 编辑于 2006-02-02 19:52]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52.398
主题: 108
帖子: 13379
注册: 2005年3月
年内主力装备
PGEM10
OPPO Find X7 Ultra
OPPO Find X6 Pro
iPhone 14 Pro
支持大光圈人像头,但千万不要太贵。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1.738
主题: 42
帖子: 1130
注册: 2005年11月
原文由 步步为营 发表

赞同,最好是1.2的.
听说下阶段O家会将定焦作为镜头重点.
另如果LEICA加入的话,定焦应该不会少.强项嘛!


最好是40/f1.0,YY一下,哈哈。

我不是任何一家的fans,手里也没有单反,如果O在06年能搞出几个人像定焦头,我也会考虑投靠4/3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837
主题: 9
帖子: 1691
注册: 2005年9月
原文由 voodoor 发表
O现在应该赶快出个焦距在40mm到70mm之间,光圈1.4-1.8的定焦头


赞同,最好是1.2的.
听说下阶段O家会将定焦作为镜头重点.
另如果LEICA加入的话,定焦应该不会少.强项嘛!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1.738
主题: 42
帖子: 1130
注册: 2005年11月
原文由 koang 发表

so what?

I use 300f2.8VR to take portrait, ----shout

35-100 why keep blind? you can easily buy it online

although 50/2 cheaper but it can do the job, even sharper


so what?nothing。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就想要个专业人像头拍美眉,但O不能提供给我,所以我不能选择O,其他和我一样想用专业人像头拍美眉的也不会选择O;N和C在桌面上摊满了镜头和机身诱惑拿着票票的购机者,各种需求的人在N和C都可以得到满足,所以他们才有市场份额,才有钱继续研发,才能活得更久一点。
数字化时代就像DIABLO里的HC一样,企业只要有一个环节不小心忽略了,就立刻game over没机会再玩下去了,无数雄霸一时的IT企业都是这样瞬间挂掉的。O至少要能拿出一套数量和质量接近美能达系统的镜头群来提供给4/3用户,它才有资格继续陪CN和那个恐怖的S继续玩下去,否则,就去和P比赛谁先翘翘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
主题: 29
帖子: 1102
注册: 2006年1月
原文由 voodoor 发表

150/2不错,但我不习惯用对讲机和美眉交流,你习惯吗?

35-100/2市面上看不见,而且它只是相当于小白和竹炮,并非专业人像头。

50/2可以和85/1.2L或135/2DC相提并论吗?


so what?

I use 300f2.8VR to take portrait, ----shout

35-100 why keep blind? you can easily buy it online

although 50/2 cheaper but it can do the job, even sharper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1.738
主题: 42
帖子: 1130
注册: 2005年11月
O现在应该赶快出个焦距在40mm到70mm之间,光圈1.4-1.8的定焦头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1.738
主题: 42
帖子: 1130
注册: 2005年11月
原文由 koang 发表

50f2 macro

或者

150f2

或者

35-100f2

对于批判他家 至少也知己知彼阿


150/2不错,但我不习惯用对讲机和美眉交流,你习惯吗?

35-100/2市面上看不见,而且它只是相当于小白和竹炮,并非专业人像头。

50/2可以和85/1.2L或135/2DC相提并论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59
注册: 2006年1月
原文由 步步为营 发表
LZ分析得再有道理,CN的FANS也未必能听进去的.思路所然.我就是要用高价的,怎么样?所以我看还是省省吧.不用说了.
另很赞同您的观点:入门用O.专业用数码120.甚至两者合用也没问题.


记者那,不专业?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837
主题: 9
帖子: 1691
注册: 2005年9月
LZ分析得再有道理,CN的FANS也未必能听进去的.思路所然.我就是要用高价的,怎么样?所以我看还是省省吧.不用说了.
另很赞同您的观点:入门用O.专业用数码120.甚至两者合用也没问题.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9.453
主题: 166
帖子: 2815
注册: 2004年5月
怎么感觉有股火药味?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68
注册: 2006年1月
补充一句,我不参与品牌大战。各人都可以有自己喜欢的品牌。但是谈到技术问题,一定要严谨。不能想当然。
对艺术、文学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但技术就是技术,要的是数据,不是感觉。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5.06
主题: 39
帖子: 3737
注册: 2004年9月
争论仍在继续呀

楼主完全可以这样来说:
4/3的寒冬已经过去,春天还会远吗

我想没有人能够否认,4/3系统已经度过了最危险的时刻,现在已经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挡住它前进的步伐,至于它能够走多远。谁又能说的清楚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68
注册: 2006年1月
"。我们都知道事实不是这样的,高ISO噪声之所以高,是因为信号太弱,芯片无法正常采信,如果把微弱的信号放大,则会造成噪声问题。可见信和噪是共生而不可分的。除非芯片在结构和原理上发生变化,(比如SUPERCCD在结构上与普通CCD的不同)否则持续的永不停止前进的改进是不可信的。CANON偏重于强调高ISO的噪声表现有专移人们视线,使人们忽略对通常光线下CMOS的信的表现的嫌疑"

我不懂太高深的理论,但你上面的说法是绝对错误的。
1。所谓“信”是通过镜头采集的我们需要的信号,所谓“噪”是机器本身电器部分(镜头产生的畸变,不在这里讨论)产生的、目前不可克服的(只能通过技术手段降低)附加信号。所以,通过CMOS得到的信号是信+噪的混合信号,因此,信和噪不是共生的。
2。高ISO问题,数码的ISO和胶卷的ISO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胶卷的ISO反映的是胶卷对光反映的敏感度,ISO越高,对光的反映越敏感。而数码的ISO不是这样,其实数码只是借用了胶片的ISO的叫法,在通过镜头的光量一定的情况下,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是固定的,所谓ISO的高低就是对固定的输出信号的放大程度的不同而已,因此所谓“高ISO噪声之所以高,是因为信号太弱,芯片无法正常采信,如果把微弱的信号放大,则会造成噪声问题。”是原理性的错误,原理错了,讨论的问题就是无的放矢了。
3。至于CCD和CMOS的优劣,我不懂。不能凭你说,用科学的指标说话。而且,不能用手机的CMOS和D2H的CCD比,要用有可比性的。
4。“因此,俺要强调的是在目前的DSLR里,低ISO状态下相比CMOS的信是最差的。但是现在人们却不看这个,都醉心于伸手不见五指的光线下比噪点,并且认为谁在黑暗中画面最干净,到了阳光下也一定是最好,呵呵。不是ST见笑,智商真的成问题”
正好相反,在没有光照射到传感器的时候,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就是完全的“噪”,也就是固有噪声,固有噪声的输出水平越低,传感器的性能最好(至于对外界信号的反映,不在这里讨论,我也不懂)。
5。你的文章太长,但基于错误的理论是不会有正确的结果的。希望LZ以后最好用数据来说话,技术问题,不是报告文学,不是小说。感觉的东西,主观性太强。
今天就说到这里。
顺便说一句,买什么东西是自己的选择,没有对错之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
主题: 29
帖子: 1102
注册: 2006年1月
原文由 voodoor 发表
4/3系统如果能及时地把镜头和机身同步推出,那么后面谁胜谁负确实很难说;如果到06年结束的时候市场上还是现在那几个镜头,结局就不妙了。
如果我现在买单反,肯定不会买4/3的,因为我要拍美眉,买了4/3用什么头拍美眉呢?C有85/1.2L,N有135/2DC,已经卖身的M还有个STF135/2.8呢,O有什么?


50f2 macro

或者

150f2

或者

35-100f2

对于批判他家 至少也知己知彼阿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4/3的春天到了[转贴自STEVENMD]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