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色彩学的概念、常识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泡菜
泡网分: 28.521
主题: 12
帖子: 490
注册: 2003年12月
因为工作的需要前段时间在网上搜集了一下色彩学的资料,本来希望看到一些该学科的最新进展,可是收集的都是些入门的东西。自己用不上,不知对影友是否有用?试贴一帖。若大家喜欢我会陆续贴上来。
===================================================
色彩物理理论:色彩的种类与基本特性

色彩的种类
  丰富多样的颜色可以分成两个大类无彩色系和有彩色系:
  1.无彩色系 无彩色系是指白色、黑色和由白色黑色调合形成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无彩色按照一定的变化规律,可以排成一个系列,由白色渐变到浅灰、中灰、深灰到黑色,色度学上称此为黑白系列。黑白系列中由白到黑的变化,可以用一条垂直轴表示,一端为白,一端为黑,中间有各种过渡的灰色。纯白是理想的完全反射的物体,纯黑是理想的完全吸收的物体。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纯白与纯黑的物体,颜料中采用的锌白和铅白只能接近纯白,煤黑只能接近纯黑。无彩色系的颜色只有一种基本性质——明度。它们不具备色相和纯度的性质,也就是说它们的色相与纯度在理论上都等于零。色彩的明度可用黑白度来表示,愈接近白色,明度愈高;愈接近黑色,明度愈低。黑与白做为颜料,可以调节物体色的反射率,使物体色提高明度或降低明度。
  2.有彩色系(简称彩色系) 彩色是指红、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不同明度和纯度的红橙黄绿青蓝紫色调都属于有彩色系。有彩色是由光的波长和振幅决定的,波长决定色相,振幅决定色调。
  色彩的基本特性  
  有彩色系的颜色具有三个基本特性:色相、纯度(也称彩度、饱和度)、明度。在色彩学上也称为色彩的三大要素或色彩的三属性。
  1.色相 色相是有彩色的最大特征。所谓色相是指能够比较确切地表示某种颜色色别的名称。如玫瑰红、桔黄、柠檬黄、钴蓝、群青、翠绿……从光学物理上讲,各种色相是由射人人眼的光线的光谱成分决定的。对于单色光来说,色相的面貌完全取决于该光线的波长;对于混合色光来说,则取决于各种波长光线的相对量。物体的颜色是由光源的光谱成分和物体表面反射(或透射)的特性决定的。
  2.纯度(彩度、饱和度) 色彩的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它表示颜色中所含有色成分的比例。含有色彩成分的比例愈大,则色彩的纯度愈高,含有色成分的比例愈小,则色彩的纯度也愈低。可见光谱的各种单色光是最纯的颜色,为极限纯度。当一种颜色掺人黑、白或其他彩色时,纯度就产生变化。当掺人的色达到很大的比例时,在眼睛看来,原来的颜色将失去本来的光彩,而变成掺和的颜色了。当然这并不等于说在这种被掺和的颜色里已经不存在原来的色素,而是由于大量的掺人其他彩色而使得原来的色素被同化,人的眼睛已经无法感觉出来了。
  有色物体色彩的纯度与物体的表面结构有关。如果物体表面粗糙,其漫反射作用将使色彩的纯度降低;如果物体表面光滑,那么,全反射作用将使色彩比较鲜艳。
  3.明度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各种有色物体由于它们的反射光量的区别而产生颜色的明暗强弱。色彩的明度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如同一颜色在强光照射下显得明亮,弱光照射下显得较灰暗模糊;同一颜色加黑或加白掺和以后也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明暗层次。二是各种颜色的不同明度。每一种纯色都有与其相应的明度。黄色明度最高,蓝紫色明度最低,红、绿色为中间明度。色彩的明度变化往往会影响到纯度,如红色加入黑色以后明度降低了,同时纯度也降低了;如果红色加白则明度提高了,纯度却降低了。
  有彩色的色相、纯度和明度三特征是不可分割的,应用时必须同时考虑这三个因素。

===================================================
色彩生理理论:色彩的错视与幻觉
当外界物体的视觉刺激作用停止以后,在眼睛视网膜上的影像感觉并不会立刻消失,这种视觉现象叫做视觉后像。视觉后像的发生,是由于神经兴奋所留下的痕迹作用,也称为视觉残像。如果眼睛连续视觉两个景物,即先看一个后再看另一个时,视觉产生相继对比,因此又称为连续对比。视觉后像有两种:当视觉神经兴奋尚未达到高峰,由于视觉惯性作用残留的后像叫正后像;由于视觉神经兴奋过度而产生疲劳并诱导出相反的结果叫负后像。无论是正后像还是负后像均是发生在眼睛视觉过程中的感觉,都不是客观存在的真实景像。
  正后像
  节日之夜的烟花,常常看到条条连续不断的各种造型的亮线。其实,任意一瞬间,烟火无论在任何位置上只能是一个亮点,然而由于视觉残留的特性,前后的亮点却在视网膜上引成线状。再如你在电灯前闭眼三分钟,突然睁开注视电灯两三秒钟,然后再闭上眼睛,那么在暗的背景上将出现电灯光的影像。以上现象叫正后像。电视机、日光灯的灯光实际上都是闪动的,因为它闪动的频率很高,大约100次/秒上,由于正后像作用,我们的眼睛并没有观察到。电影技术也是利用这个原理发明的,在电影胶卷上,当一连串个别动作以16图形/秒以上的速度移动的时候,人们在银幕上感觉到的是连续的动作。现代动画片制作根据以上原理,把动作分解绘制成个别动作,再把个别动作续起来放映,即复原成连续的动作。
  负后像
  正后像是神经正在兴奋而尚未完成时引起的,负后像则是经兴奋疲劳过度所引起的,因此它的反映与正后像相反。例如:当你长时间(两分钟以上)的凝视一个红色方块后,再把目光迅速转移到一张灰白纸上时,将会出现一个青色方块。这种现象在生理学上可解释为:含红色素的视锥细胞,长时间的兴奋引起疲劳,相应的感觉灵敏度也因此而降低,当视线转移到白纸上时,就相当于白光中减去红光,出现青光,所以引起青色觉。由此推理,当你长时间凝视一个红色方块后,再将视线移向黄色背景,那么,黄色就必然带有绿味(红视觉后像为青,青+黄=绿,参见下表)。
  又例如:在一白色和灰色背景上,长时间地(两分钟以上)注视一红色方块,然后迅速抽去色块,继续注视背景的同一地方,背景上就会呈现青色方块。这一诱导出的补色时隐时现多次复现,直至视觉的疲劳恢复以后才完全消失。这种现象也是负后像。明度对比也会产生负后像。
  先看的色彩?  后看的色彩   对比后的色彩感觉
    红       橙        黄味橙
    红       黄        绿味黄
    红       绿        蓝味绿  
    红       蓝         绿味蓝
    红       紫        蓝味紫  
     橙       红        紫味红  
     橙       黄        绿味黄
     橙       绿        蓝味绿  
     橙       紫        蓝味紫  
     橙       蓝        紫味蓝
     黄       红        紫味红  
     黄       橙        红味橙  
     黄       绿        蓝味绿  
     黄       蓝        紫味蓝  
     黄       紫        蓝味紫  
    绿       红        紫味红
    绿       橙        红味橙
    绿       黄        橙味黄  
    绿       蓝        紫味蓝  
    绿       紫        红味紫  
     蓝       红        橙味红  
     蓝       橙        黄味橙  
     蓝       黄        橙味黄  
     蓝       绿        黄味绿
     蓝       紫        红味紫  
     紫       红        橙味红  
     紫       橙        黄味橙  
     紫       黄        绿味黄
     紫       绿        黄味绿  
     紫       蓝        绿味蓝
  灰色的背景上,如果注视白色(或黑色)方块,迅速抽去白色(或黑色)方块,灰底上上将呈现较暗(或较亮)的方块。
  视觉负后像的干扰常常使我们在判断颜色时发生困难。例如,初学色彩者在练习看色时,长时间的色彩刺激会引起视觉疲劳而产生后像,感受色彩的灵敏度不断降低,色彩分辨能力迅速下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注意观察与看色的节奏,避免视觉疲劳。
  同时对比
  结果使相邻之色改变原来的性质,都带有相邻色的补色光。
  例如:
  同一灰色在黑底上发亮,在白底上变深。
  同一黑色在红底上呈绿灰味,在绿底上呈红灰味,在绿底上呈红灰味,在紫底上呈黄灰味,在黄底上呈紫灰味。
  同一灰色在红、橙、黄、绿、青、紫底上都稍带有背景色的补色味红与紫并置,红倾向于橙,紫倾向于蓝。相邻之色都倾向于将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方向。
  红与绿并置,红更觉其红,绿更觉其绿。
  色彩同时对比,在交界处更为明显,这种现象又称为边缘对比。现将色彩同时对比的规律归纳如下:
  1、亮色与暗色相邻,亮者更亮,暗者更暗;灰色与艳色并置,艳者更艳,灰者更灰;冷色与暖色并置,冷者更冷、暖者更暖。
  2、不同色相相邻时,都倾向于将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
  3、补色相邻时,由于对比作用强烈,各自都增加了补色光,色彩的鲜明度也同时增加。
  4、同时对比效果,随着纯度增加而增加,同时以相邻交界之处即边缘部分最为明显。
  5、同时对比作用只有在色彩相邻时才能产生,其中以一色包围另一色时效果最为醒目。
  强化同时对比效果的方法:
  (1)提高对比色彩的纯度,强化纯度对比作用;
  (2)使对比之色建立补色关系,强化色相对比作用;
  (3)扩大面积对比关系,强化面积对比作用。
  抑制的方法:
  (1)改变纯度,提高明度,缓和纯度对比作用;
  (2)破坏互补关系,避免补色强烈对比;
  (3)采用间隔、渐变的方法,缓冲色彩对比作用;
  (4)缩小面积对比关系,建立面积平衡关系。
  例如:橙色底上配青灰能强化同时对比作用;而橙色底上配黄灰就能抑制同时对比作用。
  伊顿在《色彩艺术》中指出:“连续对比与同时对比说明了人类的眼睛只有在互补关系建立时,才会满足或处于平衡。”“视觉残像的现象和同时性的效果,两者都表明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生理上的事实,即视力需要有相应的补色来对任何特定的色彩进行平衡,如果这种补色没有出现,视力还会自动地产生这种补色。”“互补色的规则是色彩和谐布局的基础,因为遵守这种规则便会在视觉中建立精确的平衡。”伊顿提出的“补色平衡理论”揭示了一条色彩构成的基本规律,对色彩艺术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如果色彩构成过分暖昧而缺少生气时,那么互补色的选择是十分有效的配色方法,无论是舞台环境色彩对人物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还是商品广告及陈列等等,巧妙地运用互补色构成,是提高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补色平衡理论”在医疗实践中已被广泛采用。根据视觉色彩互补平衡的原理,医院手术室、手术台、外科医生护士的衣服一般都采用绿色,这不仅因为绿色是中性的温和之色,更重要的是绿色能减轻外科医生因手术中长时间受到鲜红血液的刺激引起的视觉疲劳,避免发生视觉残像而影响手术正常进行。
相关标签: 背景 层次 反射光 胶卷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浏览:26218 回帖:24
第 1 页 / 共 1 页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28.521
主题: 12
帖子: 490
注册: 2003年12月
在无忌首页看到了此帖子的静态页面,但是仅有一小部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365
主题: 4
帖子: 3153
注册: 2003年1月
支持楼主!有意思的东东,俺插杆旗子慢慢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8.521
主题: 12
帖子: 490
注册: 2003年12月
“看看这篇
http://www_dpnet_com_cn/spec_topic/color/color.htm”
这个是应用和进阶。

[雪泥飞鸿 编辑于 2004-06-08 14:54]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033
主题: 2
帖子: 101
注册: 2001年2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8.94
主题: 59
帖子: 6471
注册: 2002年10月
好贴·!!!鼓励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8.521
主题: 12
帖子: 490
注册: 2003年12月
感兴趣的人不多。哎。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02
主题: 46
帖子: 117
注册: 2003年3月
够俺研究一阵子的了。谢谢楼主!
辛苦了,擦把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8.521
主题: 12
帖子: 490
注册: 2003年12月
整理了手头的部分色彩学资料,一并帖出。
========================================
色彩理论

目录
色彩物理理论:色彩的种类与基本特性 2
关于色彩 4
色彩生理理论:三色论与四色论 5
色彩生理理论:色彩的错视与幻觉 7
色彩表示体系 10
色彩生理理论:色彩同化与色觉守恒 15
色彩生理理论:色彩的前进与后退感 16
色彩物理理论:光的知识 17
色彩物理理论:结构色彩 19
色彩心理理论:色彩与听觉、嗅觉、味觉 23
色彩物理理论:色彩混合 25
色彩物理理论:色彩调和 26
色彩的表示方法、牛顿色环与色立体 27
色彩生理理论:色彩与视觉 28
色彩生理理论:色彩的膨胀与收缩感 29
色彩生理理论:视觉适应 30
色彩生理理论:色彩的易见度 31
色彩生理理论:主观色彩(光效应)与色觉缺陷 32
色彩物理理论:光源色温 33
色彩心理理论:色彩的心理效应 35
流行色 36
色彩的物质性心理错觉 37
结 构 色 彩 38
色彩的三要素 40
色彩构成 41


色彩物理理论:色彩的种类与基本特性

色彩的种类
  丰富多样的颜色可以分成两个大类无彩色系和有彩色系:
  1.无彩色系 无彩色系是指白色、黑色和由白色黑色调合形成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无彩色按照一定的变化规律,可以排成一个系列,由白色渐变到浅灰、中灰、深灰到黑色,色度学上称此为黑白系列。黑白系列中由白到黑的变化,可以用一条垂直轴表示,一端为白,一端为黑,中间有各种过渡的灰色。纯白是理想的完全反射的物体,纯黑是理想的完全吸收的物体。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纯白与纯黑的物体,颜料中采用的锌白和铅白只能接近纯白,煤黑只能接近纯黑。无彩色系的颜色只有一种基本性质——明度。它们不具备色相和纯度的性质,也就是说它们的色相与纯度在理论上都等于零。色彩的明度可用黑白度来表示,愈接近白色,明度愈高;愈接近黑色,明度愈低。黑与白做为颜料,可以调节物体色的反射率,使物体色提高明度或降低明度。
  2.有彩色系(简称彩色系) 彩色是指红、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不同明度和纯度的红橙黄绿青蓝紫色调都属于有彩色系。有彩色是由光的波长和振幅决定的,波长决定色相,振幅决定色调。
  色彩的基本特性  
  有彩色系的颜色具有三个基本特性:色相、纯度(也称彩度、饱和度)、明度。在色彩学上也称为色彩的三大要素或色彩的三属性。
  1.色相 色相是有彩色的最大特征。所谓色相是指能够比较确切地表示某种颜色色别的名称。如玫瑰红、桔黄、柠檬黄、钴蓝、群青、翠绿……从光学物理上讲,各种色相是由射人人眼的光线的光谱成分决定的。对于单色光来说,色相的面貌完全取决于该光线的波长;对于混合色光来说,则取决于各种波长光线的相对量。物体的颜色是由光源的光谱成分和物体表面反射(或透射)的特性决定的。
  2.纯度(彩度、饱和度) 色彩的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它表示颜色中所含有色成分的比例。含有色彩成分的比例愈大,则色彩的纯度愈高,含有色成分的比例愈小,则色彩的纯度也愈低。可见光谱的各种单色光是最纯的颜色,为极限纯度。当一种颜色掺人黑、白或其他彩色时,纯度就产生变化。当掺人的色达到很大的比例时,在眼睛看来,原来的颜色将失去本来的光彩,而变成掺和的颜色了。当然这并不等于说在这种被掺和的颜色里已经不存在原来的色素,而是由于大量的掺人其他彩色而使得原来的色素被同化,人的眼睛已经无法感觉出来了。
  有色物体色彩的纯度与物体的表面结构有关。如果物体表面粗糙,其漫反射作用将使色彩的纯度降低;如果物体表面光滑,那么,全反射作用将使色彩比较鲜艳。
  3.明度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各种有色物体由于它们的反射光量的区别而产生颜色的明暗强弱。色彩的明度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如同一颜色在强光照射下显得明亮,弱光照射下显得较灰暗模糊;同一颜色加黑或加白掺和以后也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明暗层次。二是各种颜色的不同明度。每一种纯色都有与其相应的明度。黄色明度最高,蓝紫色明度最低,红、绿色为中间明度。色彩的明度变化往往会影响到纯度,如红色加入黑色以后明度降低了,同时纯度也降低了;如果红色加白则明度提高了,纯度却降低了。
  有彩色的色相、纯度和明度三特征是不可分割的,应用时必须同时考虑这三个因素。

色彩物理理论:光源显色性与光源三刺激值
光源显色性
    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习惯于在日光下辨认颜色。尽管日光的色温和光谱能量分布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有很大的差异,但人眼的辨认能力依然是准确的。这是人们在自然光下长期实践对颜色形成了记忆的结果。
  随着照明技术的发展,许多新光源的开发利用,人们经常在不同的环境下辨认颜色。有些灯光的颜色与日光很相似如荧光灯、汞灯等,但其光谱能量分布与日光却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光谱中缺少某些波长的单色光成份。人们在这些光源下观察到的颜色与日光下看到的颜色是不同的,这就涉及到光源的显色性问题。
  什么是光源的显色性?由于同一个颜色样品在不同的光源下可能使人眼产生不同的色彩感觉,而在日光下物体显现的颜色是最准确的。因此,可以用日光标准(参照光源),将白炽灯、荧光灯、钠灯等人工光源(待测光源)与其比较,显示同色能力的强弱叫做该人工光源的显色性。※※国家标准“光源显色性评价方法GB5702-85”中规定用普朗克辐射体(色温低于5000K)和组合日光(色温高于5000K)做参照光源。为了检验物体在待测光源下所显现的颜色与在参照光源下所显现的颜色相符的程度,采用“一般显色性指数”作为定量评价指针。显色性指数最高为100。显色性指数的高低,就表示物体在待测光源下“变色”和“失真”的程度。例如,在日光下观察一副画,然后拿到高压汞灯下观察,就会发现,某些颜色已变了色。如粉色变成了紫色,蓝色变成了蓝紫色。因此,在高压汞灯下,物体失去了“真实”颜色,如果在黄色光的低压钠灯底下来观察,则蓝色会变成黑色,颜色失真更厉害,显色指数更低。光源的显色性是由光源的光谱能量分布决定的。日光、白炽灯具有连续光谱,连续光谱的光源均有较好的显色性。
  通过对新光源的研究发现,除连续光谱的光源具有较好的显色性外,由几个特定波长色光组成的混合光源也有很好的显色效果。如450nm的蓝光,540nm的绿光,610nm的桔红光以适当比例混合所产生的白光,虽然为高度不连续光谱,但却具有良好的显色性。用这样的白光去照明各色物体,都能得到很好的显色效果。 
  光源的显色性以一般显色性指数Ra值区分:
  Ra值为100~75 显色优良
  75~50 显色一般
  50以下 显色性差
  光源显色性和色温是光源的两个重要的颜色指针。色温是衡量光源色的指针,而显色性是衡量光源视觉质量的指针。假若光源色处于人们所习惯的色温范围内,则显色性应是光源质量的更为重要的指针。这是因为显色性直接影响着人们所观察到的物体的颜色。
  光源三刺激值
  理想的自然白光在理论上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构成,三种色光的比例为1:1:1,人工光源所发出的光,可以通过红、绿、蓝三种单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匹配产生。这种用来匹配某一特定光源所需要的红、绿、蓝三原色的量叫做该光源三刺激值。光源的红、绿、蓝三刺激值分别用X0、Y0、Z0来表示。
  从表中色光的比例匹配可以比较清楚的看出不同光源的显色性质。之所以有些光源偏黄、偏暖,有些光源偏冷、偏青、就是因为光源的三刺激值分配不均而造成的。

关于色彩
五光十色、绚丽缤纷的大千世界里,色彩使宇宙万物充满情感显得生机勃勃。色彩作为一种最普遍的审美形式,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衣、食、住、行、用,人们几乎无所不包,无时不在地与色彩发生着密切的关系。
  人的感觉是认识的开端。客观世界的光和声作用于感觉器官,通过神经系统和大脑的活动,我们就有了感觉,就对外界事物与现象有了认识。色彩是与人的感觉(外界的刺激)和人的知觉(记忆、联想、对比…)联系在一起的。色彩感觉总是存在于色彩知觉之中,很少有孤立的色彩感觉存在。
  人的色彩感觉信息传输途径是光源、彩色物体、眼睛和大脑,也就是人们色彩感觉形成的四大要素。这四个要素不仅使人产生色彩感觉,而且也是人能正确判断色彩的条件。在这四个要素中,如果有一个不确实或者在观察中有变化,就不能正确地判断颜色及颜色产生的效果。
  光源的辐射能和物体的反射是属于物理学范畴的,而大脑和眼睛却是生理学研究的内容,但是色彩永远是以物理学为基础的,而色彩感觉总包含着色彩的心理和生理作用的反映,使人产生一系列的对比与联想。
  美国光学学会(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的色度学委员会曾经把颜色定义为:颜色是除了空间的和时间的不均匀性以外的光的一种特性,即光的辐射能刺激视网膜而引起观察者通过视觉而获得的景象。在※※国家标准GB5698-85中,颜色的定义为:色是光作用于人眼引起除形象以外的视觉特性。根据这一定义,色是一种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眼的视觉特性,而人的视觉特性是受大脑支配的,也是一种心理反映。所以,色彩感觉不仅与物体本来的颜色特性有关,而且还受时间、空间、外表状态以及该物体的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还受各人的经历、记忆力、看法和视觉灵敏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色彩是源于自然,但人类结合了大自然色彩的启示和自然或人工色料,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彩多姿。

色彩生理理论:三色论与四色论
扬·赫姆霍尔兹的三色理论 
  1807年,英国医学物理学家扬(T.Young)和德国生理物理学家赫姆霍尔兹(H.LFvonHelmholtz)根据红、绿、蓝三原色光混合可以产生各种色的色光混合规律,假设在视网膜上有三种神经纤维,每种神经纤维的兴奋都会引起一种原色的感觉。
  如当一种神经纤维处于兴奋状态,而另外两种相对处于抑制状态,那么就产生一种原色觉,如果两种或三种神经纤维都处于兴奋状态,那么就产生综合色觉。如:当“红”神经纤维受到红光刺激而兴奋时,“绿”“蓝”两种神经纤维相对处于抑制状态,则产生红色觉;当“绿”或“蓝”神经纤维受到绿光或蓝光的刺激而兴奋时,则产生绿或蓝色觉。又如:当“红” “绿”两种神经纤维同时受到红光和绿光的刺激而兴奋,而“蓝”神经纤维相对处于抑制状态时,则产生黄色觉;当“红”“蓝”两种神经纤维同时受到红光和蓝光的刺激而兴奋,而“绿”神经纤维相对处于抑制状态时,则产生晶红色觉;当“蓝”,“绿”两种神经纤维同时受到蓝光和绿光的刺激而兴奋,而“红”神经纤维相对处于抑制状态时,则产生青色觉;当“红”、“绿”、“蓝”三种神经纤维同时受到红、绿、蓝三种色光的刺激而兴奋时,则产生白色觉。如果三种神经纤维受三原色光等量刺激程度逐渐减小,又会产生不同明度的灰。如果三原色光的刺激量等于零,也就是不存在任何色光刺激,那么就产生黑色觉。以上是由三原色光等量的刺激引起的色感,如果改变三原色光的光量和混合比例,必然引起三种神经纤维兴奋与抑制程度的差别,从而产生千变万化的色彩感觉。扬·赫姆霍尔兹认为三种神经纤维受到光的刺激后而产生的兴奋与抑制是相对而言的,实际上,当每一种神经纤维受到对应的原色光刺激而处于强烈兴奋状态时,另外两种神经纤维受到此光刺激后也同时兴奋,不过兴奋的程度比较低,所以每种颜色实际上都含有一定的白光成分,即有明度的感觉。扬·赫姆霍尔兹解释色彩视觉的理论称为三色学说,它为现代色度学奠定了理论基础,至今三色学说仍具有解释各种颜色混合现象的理论价值。
  赫林的对立颜色学说 
  德国物理学家赫林(E.Herins)的对立颜色学说也叫做四色学说。1878年赫林观察到颜色现象总是以红—蓝、黄—蓝、黑—白成对关系发生的,因而假设视网膜中有三对视素:白—黑视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这三对视素的代谢作用包括建设(同化)和破坏(异化)两种对立的过程,光刺激破坏白—黑视素,引起神经冲动产生白色感觉。无光刺激时白—黑视素便重新建设起来,所引起的神经冲动产生黑色感觉。对红—绿视素,红光起破坏作用,绿光起建设作用。对黄—蓝视素,黄光起破坏作用,蓝光起建设作用。因为各种颜色都有一定的明度,即含有色成分,所以每一颜色不仅影响其本身素的活动,而且也影响白一黑视素的活动。

  根据赫林学说,三种视素对立过程的组合产生各种颜色感受和各种颜色混合现象:
  感光化学视素?视网膜过程?感  觉
  白—黑?       破坏建设?   白黑
  红—绿?       破坏建设?   红绿
  黄—蓝?       破坏建设?   黄绿
  扬·赫姆霍尔兹的三色学说和赫林的四色学说自19世纪以来一直处于对立的地位。事实上,这两种学说都只是对问题的一个方面获得了正确的认识,只有通过二者的相互补充才能对颜色视觉获得较为全面的认识。
  三色论与四色论的统一 
  颜色视觉过程假设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视网膜有三种独立的锥体感觉物质,它们有选择地吸收光谱不同波长的辐射,同时每一物质又可单独产生白和黑的反应,在强光作用下产生白的反应,无光刺激时是黑的反应;第二阶段,在神经兴奋由锥体感受器向视觉中枢的传导过程中,这种反应又重新组合;最后阶段形成三对对立性的神经反应。
  总之,颜色视觉的机制很可能在视网膜感受器水平是三色的,这种解释符合扬·赫姆霍尔兹的学说;而在视网膜感受器以上的视觉传导通路水平则是四色的,这种解释又符合赫林的学说。颜色视觉机制的最后阶段发生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在这里才产生各种颜色感觉。颜色视觉过程的这种设想常叫做“阶段”学说,两个似乎完全对立的古老颜色视觉学说,现在终于由颜色视觉的阶段学说统一在一起了。

色彩生理理论:色彩的错视与幻觉
当外界物体的视觉刺激作用停止以后,在眼睛视网膜上的影像感觉并不会立刻消失,这种视觉现象叫做视觉后像。视觉后像的发生,是由于神经兴奋所留下的痕迹作用,也称为视觉残像。如果眼睛连续视觉两个景物,即先看一个后再看另一个时,视觉产生相继对比,因此又称为连续对比。视觉后像有两种:当视觉神经兴奋尚未达到高峰,由于视觉惯性作用残留的后像叫正后像;由于视觉神经兴奋过度而产生疲劳并诱导出相反的结果叫负后像。无论是正后像还是负后像均是发生在眼睛视觉过程中的感觉,都不是客观存在的真实景像。
  正后像
  节日之夜的烟花,常常看到条条连续不断的各种造型的亮线。其实,任意一瞬间,烟火无论在任何位置上只能是一个亮点,然而由于视觉残留的特性,前后的亮点却在视网膜上引成线状。再如你在电灯前闭眼三分钟,突然睁开注视电灯两三秒钟,然后再闭上眼睛,那么在暗的背景上将出现电灯光的影像。以上现象叫正后像。电视机、日光灯的灯光实际上都是闪动的,因为它闪动的频率很高,大约100次/秒上,由于正后像作用,我们的眼睛并没有观察到。电影技术也是利用这个原理发明的,在电影胶卷上,当一连串个别动作以16图形/秒以上的速度移动的时候,人们在银幕上感觉到的是连续的动作。现代动画片制作根据以上原理,把动作分解绘制成个别动作,再把个别动作续起来放映,即复原成连续的动作。
  负后像
  正后像是神经正在兴奋而尚未完成时引起的,负后像则是经兴奋疲劳过度所引起的,因此它的反映与正后像相反。例如:当你长时间(两分钟以上)的凝视一个红色方块后,再把目光迅速转移到一张灰白纸上时,将会出现一个青色方块。这种现象在生理学上可解释为:含红色素的视锥细胞,长时间的兴奋引起疲劳,相应的感觉灵敏度也因此而降低,当视线转移到白纸上时,就相当于白光中减去红光,出现青光,所以引起青色觉。由此推理,当你长时间凝视一个红色方块后,再将视线移向黄色背景,那么,黄色就必然带有绿味(红视觉后像为青,青+黄=绿,参见下表)。
  又例如:在一白色和灰色背景上,长时间地(两分钟以上)注视一红色方块,然后迅速抽去色块,继续注视背景的同一地方,背景上就会呈现青色方块。这一诱导出的补色时隐时现多次复现,直至视觉的疲劳恢复以后才完全消失。这种现象也是负后像。明度对比也会产生负后像。
  先看的色彩?  后看的色彩   对比后的色彩感觉
    红       橙        黄味橙
    红       黄        绿味黄
    红       绿        蓝味绿  
    红       蓝         绿味蓝
    红       紫        蓝味紫  
     橙       红        紫味红  
     橙       黄        绿味黄
     橙       绿        蓝味绿  
     橙       紫        蓝味紫  
     橙       蓝        紫味蓝
     黄       红        紫味红  
     黄       橙        红味橙  
     黄       绿        蓝味绿  
     黄       蓝        紫味蓝  
     黄       紫        蓝味紫  
    绿       红        紫味红
    绿       橙        红味橙
    绿       黄        橙味黄  
    绿       蓝        紫味蓝  
    绿       紫        红味紫  
     蓝       红        橙味红  
     蓝       橙        黄味橙  
     蓝       黄        橙味黄  
     蓝       绿        黄味绿
     蓝       紫        红味紫  
     紫       红        橙味红  
     紫       橙        黄味橙  
     紫       黄        绿味黄
     紫       绿        黄味绿  
     紫       蓝        绿味蓝
  灰色的背景上,如果注视白色(或黑色)方块,迅速抽去白色(或黑色)方块,灰底上上将呈现较暗(或较亮)的方块。
  视觉负后像的干扰常常使我们在判断颜色时发生困难。例如,初学色彩者在练习看色时,长时间的色彩刺激会引起视觉疲劳而产生后像,感受色彩的灵敏度不断降低,色彩分辨能力迅速下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注意观察与看色的节奏,避免视觉疲劳。
  同时对比
  结果使相邻之色改变原来的性质,都带有相邻色的补色光。
  例如:
  同一灰色在黑底上发亮,在白底上变深。
  同一黑色在红底上呈绿灰味,在绿底上呈红灰味,在绿底上呈红灰味,在紫底上呈黄灰味,在黄底上呈紫灰味。
  同一灰色在红、橙、黄、绿、青、紫底上都稍带有背景色的补色味红与紫并置,红倾向于橙,紫倾向于蓝。相邻之色都倾向于将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方向。
  红与绿并置,红更觉其红,绿更觉其绿。
  色彩同时对比,在交界处更为明显,这种现象又称为边缘对比。现将色彩同时对比的规律归纳如下:
  1、亮色与暗色相邻,亮者更亮,暗者更暗;灰色与艳色并置,艳者更艳,灰者更灰;冷色与暖色并置,冷者更冷、暖者更暖。
  2、不同色相相邻时,都倾向于将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
  3、补色相邻时,由于对比作用强烈,各自都增加了补色光,色彩的鲜明度也同时增加。
  4、同时对比效果,随着纯度增加而增加,同时以相邻交界之处即边缘部分最为明显。
  5、同时对比作用只有在色彩相邻时才能产生,其中以一色包围另一色时效果最为醒目。
  强化同时对比效果的方法:
  (1)提高对比色彩的纯度,强化纯度对比作用;
  (2)使对比之色建立补色关系,强化色相对比作用;
  (3)扩大面积对比关系,强化面积对比作用。
  抑制的方法:
  (1)改变纯度,提高明度,缓和纯度对比作用;
  (2)破坏互补关系,避免补色强烈对比;
  (3)采用间隔、渐变的方法,缓冲色彩对比作用;
  (4)缩小面积对比关系,建立面积平衡关系。
  例如:橙色底上配青灰能强化同时对比作用;而橙色底上配黄灰就能抑制同时对比作用。
  伊顿在《色彩艺术》中指出:“连续对比与同时对比说明了人类的眼睛只有在互补关系建立时,才会满足或处于平衡。”“视觉残像的现象和同时性的效果,两者都表明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生理上的事实,即视力需要有相应的补色来对任何特定的色彩进行平衡,如果这种补色没有出现,视力还会自动地产生这种补色。”“互补色的规则是色彩和谐布局的基础,因为遵守这种规则便会在视觉中建立精确的平衡。”伊顿提出的“补色平衡理论”揭示了一条色彩构成的基本规律,对色彩艺术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如果色彩构成过分暖昧而缺少生气时,那么互补色的选择是十分有效的配色方法,无论是舞台环境色彩对人物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还是商品广告及陈列等等,巧妙地运用互补色构成,是提高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补色平衡理论”在医疗实践中已被广泛采用。根据视觉色彩互补平衡的原理,医院手术室、手术台、外科医生护士的衣服一般都采用绿色,这不仅因为绿色是中性的温和之色,更重要的是绿色能减轻外科医生因手术中长时间受到鲜红血液的刺激引起的视觉疲劳,避免发生视觉残像而影响手术正常进行。

色彩表示体系
色彩表示体系有Ostwald、Munsell和CIE、日本色彩研究所等四种,皆是以三个数字或记号来表色。这三种方式,适用于染色物、涂装物、陶磁物等类均一表面色的物品,但不能表现透明、半透明的颜色。
  奥斯特瓦尔德体系
  奥斯特瓦尔德(Ostwald)体系:奥斯华德色相以8色相为基础,每一色相再分3色,共24色相,明度阶段由白到黑,以a、c、e、g、i、l、n、p记号表示,所有色彩均为C纯色量+W白色量+B黑色量=100。并以无彩色阶段为一边,纯色在另一顶点,每边长依黑白量渐变化排成8色,形成等色相的正三角形。由于奥斯华德表色系的秩序严密,是配色时极方便的表色系统。
  奥斯特瓦尔德(1853-1952),是德国的物理化学家,因创立了以其本人为名字的表色空间,而获得诺贝尔奖金。该颜色体系包括颜色立体模型(如图3-1所示)和颜色图册及说明书。

图3-1奥斯特瓦尔德色系的颜色立体
  奥斯特瓦尔德颜色体系的基本色相为黄、橙、红、紫、蓝、蓝绿、绿、黄绿8个主要色相,每个基本色相又分为3个部分,组成24个分割的色相环,从1号排列到24号。

图3-2奥斯特瓦尔德色相环
  奥斯瓦尔德的全部色块都是由纯色与适量的白黑混合而成,其关系为“白量W + 黑量B +纯色量C=100”。消色系统的明度分为8个梯级,附以a、c、e、g、i、l、n、p的记号。a表示最明亮的色标白,p表示最暗的色标黑,其间有6个阶段的灰色。这些消色色调所包含的白和黑的量是根据光的等比级数增减的,明度是以眼睛可以感到的等差级数增减决定的。
  记号?a?c?e?g?i?l?n?p
  白量?89?56?35?22?14?8.9?5.6?3.5
  黑量?11?44?65?78?86?91.9?94.4?96.5
  表:奥斯瓦尔德的白黑量
  从表中可以看出,作为色标的白(a)比理想的白色含有11%的黑量;而作为色标的黑(p)则比理想的黑含有3.5%的白。并且还有如下关系:

  将分级的数字代入则得:

  从这种明度分级的方法即可看出并不是按照视觉特征来分级的,这是该系统的一大缺点。
  把这个明度阶梯作为垂直轴,并作成以此为边长的正三角形,在其顶点配以各色的纯色色标,这个三角形就是等色相三角形。

图3-3奥斯特瓦尔德等色相三角形
  奥斯瓦尔德颜色系统共包括24个等色相三角形。每个三角形共分为28个菱形,每个菱形都附以记号,用来表示该色标所含白与黑的量。
  例如某纯色色标为nc,n是含白量5.6%,c是含黑量44%,则其中所包含的纯色量为:100-(5.6+44)=50.4%
  再如纯色色标为pa,p含白量为3.5%,a含黑量11%,所以含纯色量为:100-(3.5+11)=85.5%
  这样作成的24个等色相三色形,以消色轴为中心,回转三角形时成为一复圆锥体,也就是奥斯瓦尔德颜色立体。
  奥斯特瓦尔德色系通俗易懂,它给调配使用色彩的人提供了有益的指示。在做色彩构成练习中的纯度推移时,奥斯特瓦尔德色系的色相三角形不啻可以视为一种配方的指导,此外,色相三角形的统一性也为色彩搭配特性显示了清晰的规律性变化。
  奥斯特瓦尔德色系的缺陷在于等色相三角形的建立限制了颜色的数量,如果又发现了新的、更饱和的颜色,则在图上就难以表现出来。另外,等色相三角形上的颜色都是某一饱和色与黑和白的混合色,黑和白的色度坐标在理论上应该是不变的。则同一等色相三角形上的颜色都有相同的主波长,而只是饱和度不同而已,这与心理颜色是不符的。目前采用混色盘来配制同色相三角形,以弥补这一缺陷。
  蒙赛尔色彩体
  蒙塞尔的色相分为10个,每色相再细分为10,共有100个色相,并以5为代表色相,色相之多几乎是人类分辨色相的极限。蒙塞尔的明度共分为11阶段,N1、N2、N3……N10,而彩度也因各纯色而长短不同,例如5R纯红有14阶段,而5BG只有6阶段,其表色树状体也因而呈不规则状。
  蒙塞尔所创建的颜色系统是用颜色立体模型表示颜色的方法。它是一个三维类似球体的空间模型,把物体各种表面色的三种基本属性色相、明度、饱和度全部表示出来。以颜色的视觉特性来制定颜色分类和标定系统,以按目视色彩感觉等间隔的方式,把各种表面色的特征表示出来。目前国际上已广泛采用蒙塞尔颜色系统作为分类和标定表面色的方法。
  蒙塞尔颜色立体如图3-4所示,※※轴代表无彩色黑白系列中性色的明度等级,黑色在底部,白色在顶部,称为蒙塞尔明度值。它将理想白色定为10,将理想黑色定为0。蒙塞尔明度值由0-10,共分为11个在视觉上等距离的等级。 

图3-4蒙塞尔颜色立体示意图
  在蒙塞尔系统中,颜色样品离开※※轴的水平距离代表饱和度的变化,称之为蒙塞尔彩度。彩度也是分成许多视觉上相等的等级。※※轴上的中性色彩度为0,离开※※轴愈远,彩度数值愈大。该系统通常以每两个彩度等级为间隔制作一颜色样品。各种颜色的最大彩度是不相同的,个别颜色彩度可达到20。
  蒙塞尔颜色立体水平剖面上表示10种基本色。如图3-5所示,它含有5种原色:红(R)、黄(Y)、绿(G)、蓝(B)、紫(P)和5种间色:黄红(YR)、绿黄(GY)、蓝绿(BG)、紫蓝(PB)、红紫(RP)。在上述10种主要色的基础上再细分为40种颜色,全图册包括40种色相样品。

图3-5蒙塞尔色相的标定系统
  任何颜色都可以用颜色立体上的色相、明度值和彩度这三项坐标来标定,并给一标号。标定的方法是先写出色相H,再写明度值V,在斜线后写彩度C。
  HV/C=色相明度值/彩度
  例如标号为10Y8/12的颜色:它的色相是黄(Y)与绿黄(GY)的中间色,明度值是8,彩度是12。这个标号还说明,该颜色比较明亮,具有较高的彩度。3YR6/5标号表示:色相在红(R)与黄红(YR)之间,偏黄红,明度是6,彩度是5。
  对于非彩色的黑白系列(中性色)用N表示,在N后标明度值V,斜线后面不写彩度。
  NV/=中性色明度值/
  例如标号N5/的意义:明度值是5的灰色。
  另外对于彩度低于0.3的中性色,如果需要做精确标定时,可采用下式:
  NV/(H,C)=中性色明度值/(色相,彩度)
  例如标号为N8/(Y,0.2)的颜色,该色是略带黄色明度为8的浅灰色。
  《蒙塞尔颜色图册》是以颜色立体的垂直剖面为一页依次列入。整个立体划分成40个垂直剖面,图册共40页,在一页里面包括同一色相的不同明度值、不同彩度的样品。如图3-6所示,是颜色立体5Y和5PB两种色相的垂直剖面。※※轴表示明度值等级1-9,右侧的色相是黄(5Y)。当明度值为9时,黄色的彩度最大,该色的标号为5Y9/14,其它明度值的黄色都达不到这一彩度。※※轴左侧的色相是紫蓝(5PB),当明度值为3时,紫蓝色的彩度最大。该色的标号:5PB3/12。

图3-6蒙塞尔颜色立体的Y-PB垂直剖面
  又如图3-7所示,是明度值为5的水平剖面,在明度值为5的条件下,红色(R)的彩度最大,黄色(Y)的彩度最小。

图3-7蒙塞尔颜色立体的明度值5水平剖面
  CIE表色体系
  CIE(国际照明委员会,法文全称为“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d'Eclairage ”)体系是1931年建立的一种色彩测量国际标准,1976年修正为CIE L*a*b*。此体系用三个 参数,一个是亮度L(luminance),另两个是颜色分量,分别为a,代表从绿(green)到红(red) ,另一个是b,代表从蓝(blue)到黄(yellow)。在电视工业中,为了配色方便,CIE制定了 XYZ计色制。
   PCCS色彩体系
  日本色彩研究所即p,c,c,s表色系,其色相分为24个,明度则以垂直阶段为九个,由黑(1,0)到……8.5,白(9.5)。彩度阶段由无彩色到纯色共10个阶段0s,1s……9s。日本色研把明度和彩度的变化综合起来成为色调的变化,无彩色有5个色调:白、浅灰、中灰、暗灰、黑,有彩色则分为鲜色调、和加白的明色调、浅色调、淡色调、以及加黑的深色调、暗色调、加灰的纯色调、浅灰调、灰色调、暗灰色调,其色票并以色调分类,很容易依色彩感觉来使用色彩。

色彩生理理论:色彩同化与色觉守恒
色彩同化
  当某一色被其他色所包围时,如果被包围的色在色相、明度方面与包围色非常接近,或者两者面积对比十分悬殊,被包围之色面积很小,那么,被包围之色就会被包围之色“吃掉”,这种色彩现象称之为色彩同化。其原因是色彩对比的视觉刺激值小于视觉的可见值。例如,在大面积浅黄色背景上配以与此色明度非常接近的浅橙色,橙色在视觉上不起作用。再如,在大面积绿色背景上,配以针尖般大小的红色,虽然红绿互补,对比强烈,但是由于面积过分细小,使眼睛难以发现红色的存在。因此,色彩构成时应恰当地调节各色之间在色相、明度、纯度以及面积比例的对比度,充分发挥各色的视觉作用,避免发生色彩同化效应。
  色觉守恒 
  大脑对来自眼睛的视觉信息作出的色觉反映,有时并不完全是客观的,总或多或少地带有主观色彩成分。同一物体在不同光源的照射下,由于光谱成分的变化,客观上应该改变其物理色彩效应,但是人们仍会以生活经验中听积累的色彩记忆来判断它。人们长期以来把阳光照射作为确定物体色彩标准的所谓“固有色”的印象是不可忽视的。色彩学上称这种主观色彩现象为色觉守恒。例如,强光照射下的煤炭和晚间微弱光线照射下的棉花,从光学物理角度上讲,在明度上强光照射下的煤炭的“黑”比弱光照射厂的棉花的“白”要亮的多,然而人们仍会固执地认为煤炭是“黑”的,棉花是“白”的,因为色彩感觉觉常常受到黑色煤炭和白色棉花的生活色彩记忆和联想的支配。由于人们看到的外部世界总是经过主观补正的世界,因此在色彩感知过程中,要把视觉以外的知觉心理因素全部排除,只是看到纯粹色是很困难的。显然,主观色觉守恒对强光照射下的炭黑变成灰色的变化总是“视而不见”。
  物体的色觉恒常与光源光谱的成分有关,在太阳光、日光灯照射下,色觉守恒性明显;在霓虹灯、水银灯、钠灯的照射下,由于其光谱成分单纯,故物体色觉恒常性就低一些。其次,色觉恒常性与物体所处的明暗环境有关,明亮环境中色觉恒常性高,黑暗环境中色觉恒常性低。
  色觉守恒性虽然具有人类适应自然生存环境的生物意义,但是它不能准确地感觉色彩的物理特征。色彩顾问为看到受测对象色彩变化效果,在分析认识色彩过程中应尽量排除色觉守恒现象的干扰。因此,色彩顾问必须经过严格的色彩训练,不断提高认识色彩和分析色彩的能力,才能把握色彩变化的规律,准确的判断出属于受测者的色彩。

色彩生理理论:色彩的前进与后退感
色彩具有前进、后退感是色彩设计者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从生理学上讲,人眼晶状体的调节,对于距离的变化是非常精密和灵敏的,但是它总是有一定的限度,对于波长微小的差异就无法正确调节。眼睛在同一距离观察不同波长的色彩时,波长长的暖色如红、橙等色,在视网膜上形成内侧映像;波长短的冷色如蓝、紫等色,则在视网膜上形成外侧映像。因此暖色好像在前进,冷色好像在后退。 
  色彩的前进、后退感除与波长有关,还与色彩对比的知觉度有关,凡对比度强的色彩具有前进感,对比度弱的色彩具有后退感;膨胀的色彩具有前进感,收缩的色彩具有后退感;明快的色彩具有前进感,暧昧的色彩具有后退感;高纯度之色具有前进感,低纯度之色具有后退感。色彩的前进、后退感形成的距离错视原理,在绘画中常被用来加强画面空间层次,如画面背景或天空退远可选择冷色,色彩对比度也应减弱;为了使前景或主体突出应选择暖色,色彩对比度也应加强。

色彩物理理论:光的知识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彩的世界里。白天,在阳光的照耀下,各种色彩争奇斗艳,并随着照射光的改变而变化无穷。但是,每当黄昏,大地上的景物,无论多么鲜艳,都将被夜幕缓缓吞没。在漆黑的夜晚,我们不但看不见物体的颜色,甚至连物体的外形也分辨不清。同样,在暗室里,我们什么色彩也感觉不到。这些事实告诉我们:没有光就没有色,光是人们感知色彩的必要条件,色来源于光。所以说:光是色的源泉,色是光的表现。为了了解色彩产生的原因,必须对光作进一步的了解。
  人们对光的本质的认识,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从牛顿的微粒说到惠更斯的弹性波动说,从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到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学说,以至现代的波粒二象性理论。
  光按其传播方式和具有反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性质来看,有波的特征;但许多现象又表明它是有能量的光量子组成的,如放射、吸收等。在这两点的基础上,发展了现代的波粒二象性理论。
  光的物理性质由它的波长和能量来决定。波长决定了光的颜色,能量决定了光的强度。光映像到我们的眼睛时,波长不同决定了光的色相不同。波长相同能量不同,则决定了色彩明暗的不同。
  在电磁波辐射范围内,只有波长380nm到780nm(1nm=10-6mm)的辐射能引起人们的视感觉,这段光波叫做可见光。如图13-1所示。

图13-1 电磁波及可见光波长范围
  在这段可见光谱内,不同波长的辐射引起人们的不同色彩感觉。英国科学家牛顿在1666年发现,把太阳光经过※※镜折射,然后投射到白色屏幕上,会显出一条象彩虹一样美丽的色光带谱,从红开始,依次接临的是橙、黄、绿、青、蓝、紫七色。

图13-2色散现象
  这条依次排列的彩色光带称为光谱。这种被分解过的色光,即使再一次通过※※镜也不会再分解为其它的色光。我们把光谱中不能再分解的色光叫做单色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做复色光,自然界的太阳光,白炽灯和日光灯发出的光都是复色光。色散所产生的各种色光的波长如下表所示。
  光色              波长λ(nm)        代表波长
  红(Red)          780~630            700
  橙(Orange)       630~600            620
  黄(Yellow)       600~570            580
  绿(Green)        570~500            550
  青(Cyan)         500~470            500
  蓝(Blue)         470~420            470
  紫(Violet)       420~380            420
  物体呈现色彩分为:一是本身会发光的色彩,即光源色,如霓虹灯。另一种为物体本身的固有色彩,不透明物体是表面色,如绿色的柠檬。而透明的物体像彩色玻璃,则是透过色。


色彩物理理论:结构色彩
无论是画家,造型师、还是色彩顾问,在掌握了色彩知识以后,最终要完成的工作,是进行色彩的创造。从实质上说,一切以色彩作为表现手段的创造,都是一种色彩的结构,也就是色彩构成。
  调子
  调子,是对一种色彩结构的整体印象。色彩的调子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
  1、明度基调:
  色彩的明暗基调是指一个色彩结构的明暗及其明度对比关系的特征。整体的色彩是暗的,还是亮的;是明度对比强烈的,还是对比柔和的,这种明暗关系的特征,将为这个设计的色彩效果的基础。
  按照孟谢尔色立的明度色阶表(略),将色彩的明度划成十个等级,即存在10种明暗基调。即:
  低长调:暗色调含强明度对比。色彩效果清晰、激烈、不安、有冲击力。
  低中调:暗色调含中明度对比。色彩效果沉着、稳重、雄厚、迟钝、深沉。
  低短调:暗色调含弱明度对比。色彩效果模糊、沉闷、消极、阴暗、神秘。
  中长调:中灰色调含强明度对比。色彩效果力度感强、充实、深刻、敏锐、坚硬。
  中间中调:中间灰调含中明度对比。色彩效果饱满、丰富、较含蓄有力。
  中短调:中间灰调含弱明度对比。色彩效果有梦一般的朦胧感、模糊、混沌、深奥。
  高长调:亮色调含强明度对比。色彩效果亮、清晰、光感强、活泼而具有快速跳动的感觉。
  高中调:亮色调含中明度对比。色彩效果柔和、欢快、明朗而又安稳、
  高短调:亮色调含弱明度对比。色彩效果极其明亮、辉煌、轻柔而又有不足感。
  全长调:暗色和亮色面积相等的强明度对比。色彩效果极其矛盾、生硬、明朗、具有单纯感。
  在高调中(亮色调),为了避免色弱感,可以在色彩排列上加强色相的对比节奏,这样可以增强高调色的色彩力度。
  低调色(暗色调),有一种重量感和物质感,在处理低色调时,加强冷暖对比可以增强低色调的生动感。
  2、颜色基调:
  主要体现色彩结构在色相纯度上的整体印象,一个整体色彩。它是倾向暖色还是冷色,是偏橙红还是偏粉红,是鲜艳的饱和色还是含灰的色,这个基本的印象无疑是对整个色彩所要表现的情绪和美感有极大的影响。
  在许多情况下,颜色基调又是以强调对比关系结构而成的。不同的效果,如强冷暖对比和弱冷暖对比,前者表达的是强烈的冲动、热情欢快、极其悦目的效果;后者很可能是情感内向、柔和适目的效果。一般说来,强对比的基调总是比较激烈的,弱对比总是含蓄、柔和的。因此,都要根据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首先应对颜色的整体基调予以考虑。
  3、色彩的节奏:
  节奏所产生的调性同样可以表达各种美感及情感。它可以是动的,也可以是静的;可以是严肃的,也可以是生动的;它既能倾诉悲伤,也可以歌颂欢乐。
  (1)渐变节奏:
  渐变的节奏能够产生由弱到强、由强到弱的缓慢、平滑的变化,容易产生统一的动势和起伏柔和的优美姿态,无疑能够在色彩结构中产生调和性特征。
  (2)反复节奏:
  用色彩结构中同一种要素或同几种要素的变化与对比组成一种变化形式,将这一变化形式在画面上反复出现,就能构成丰富而有秩序的视觉效果,形成此起彼伏的优美节奏。
  (3)无调性节奏:
  自由变化的节奏往往动感强,富有表情、激动、丰富、有生气,但组织不当容易杂乱无章。

色彩心理理论:色彩的表情
无论是有彩色还是无彩色,都有自己的表情特征,每一种色相当它的纯度和明度发生变化,或者处于不同的颜色搭配关系时,颜色的表情也就随之改变了。因此 要想说出各种颜色的表情特征,就像要说出世界上每个人的性格特征一样困难,然而对于典型的性格,我们还是可以作出一些描述。
  红色
  红色是热烈、冲动、强有力的色彩,它能使肌肉的机能和血液循环加快。由于红色容易引起注意,所以在各种媒体中也被广泛的利用,除了具有较佳的明视效果之外,更被用来传达有活力,积极,热诚,温暖,前进等涵义的企业形象与精神,另外红色也常用来作为警告,危险,禁止,防火等标示用色,人们在一些场合或物品上,看到红色标示时,常不必仔细看内容,及能了解警告危险之意,在工业安全用色中,红色即是警告,危险,禁止,防火的指定色。
  大红色一般用来醒目,如红旗、万绿丛中一点红;浅红色一般较为温柔、幼嫩,如:新房的布置、孩童的衣饰等;深红色一般可以作衬托,有比较深沉热烈的感觉。
  红色与浅黄色最为匹配,大红色与绿色、橙色、蓝色(尤其是深一点的蓝色)相斥,与奶黄色、灰色为中性搭配。
  橙色
  橙色是欢快活泼的光辉色彩,是暖色系中最温暖的色,它使人联想到金色的秋天,丰硕的果实,是一种富足、快乐而幸福的颜色。橙色稍稍混入黑色或白色,会变成一种稳重、含蓄又明快的暖色,但混入较多的黑色,就成为一种烧焦的色;橙色中加入较多的白色会带来一种甜腻的感觉。
  橙色明视度高,在工业安全用色中,橙色即是警戒色,如火车头,登山服装,背包,救生衣等,橙色一般可作为喜庆的颜色,同时也可作富贵色,如皇宫里的许多装饰。橙色可作餐厅的布置色,据说在餐厅里多用橙色可以增加食欲。
  橙色与浅绿色和浅蓝色相配,可以构成最响亮、最欢乐的色彩。橙色与淡黄色相配有一种很舒服的过渡感。橙色一般不能与紫色或深蓝色相配,这将给人一种不干净、晦涩的感觉。由于橙色非常明亮刺眼,有时会使人有负面低俗的意象,这种状况尤其容易发生在服饰的运用上,所以在运用橙色时,要注意选择搭配的色彩和表现方式,才能把橙色明亮活泼具有口感的特性发挥出来。
  黄色
  黄色的灿烂、辉煌,有着太阳般的光辉,象征着照亮黑暗的智慧之光。黄色有着金色的光芒,有象征着财富和权利,它是骄傲的色彩。在工业用色上,黄色常用来警告危险或提醒注意,如交通标志上的黄灯,工程用的大型机器,学生用雨衣,雨鞋等,都使用黄色。黄色在黑色和紫色的衬托下可以达到力量的无限扩大,淡淡的粉红色也可以像少女一样将黄色这骄傲的王子征服。黄色与绿色相配,显得很有朝气,有活力;黄色与蓝色相配,显得美丽、清新;淡黄色与深黄色相配显得最为高雅。
  淡黄色几乎能与所有的颜色相配,但如果要醒目,不能放在其它的浅色上,尤其是白色,因为它将是你什么也看不见。深黄色一般不能与深红色及深紫色相配,也不适合与黑色相配,因为它会使人感到晦涩和垃圾箱的感觉。  
  绿色
  在商业设计中,绿色所传达的清爽,理想,希望,生长的意象,符合了服务业,卫生保健业的诉求,在工厂中为了避免操作时眼睛疲劳,许多工作的机械也是采用绿色,一般的医疗机构场所,也常采用绿色来作空间色彩规划即标示医疗用品。
  鲜艳的绿色是一种非常美丽、优雅的颜色,它生机勃勃,象征着生命。绿色宽容、大度,几乎能容纳所有的颜色。绿色的用途极为广阔,无论是童年、青年、中年、还是老年,使用绿色决不失其活泼、大方。在各种绘画、装饰中都离不开绿色,绿色还可以作为一种休闲的颜色。
  绿色中渗入黄色为黄绿色,它单纯、年轻;绿色中渗入蓝色为蓝绿色,它清秀、豁达。含灰的绿色,仍是一种宁静、平和的色彩,就像暮色中的森林或晨雾中的田野。深绿色和浅绿色相配有一种和谐、安宁的感觉;绿色与白色相配,显得很年轻;浅绿色与黑色相配,显得美丽、大方。绿色与浅红色相配,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但深绿色一般不与深红色及紫红色相配,那样会有杂乱、不洁之感。
  蓝色
  蓝色是博大的色彩,天空和大海这辽阔的景色都呈蔚蓝色。蓝色是永恒的象征,它是最冷的色彩。纯净的蓝色表现出一种美丽、文静、 理智、安祥与洁净。 
  由于蓝色沉稳的特性,具有理智,准确的意象,在商业设计中,强调科技,效率的商品或企业形象,大多选用蓝色当标准色,企业色,如电脑,汽车,影印机,摄影器材等等,另外蓝色也代表忧郁,这是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这个意象也运用在文学作品或感性诉求的商业设计中。
  蓝色的用途很广,蓝色可以安定情绪,天蓝色可用作医院、卫生设备的装饰,或者夏日的衣饰、窗帘等。在一般的绘画及各类饰品也决离不开蓝色。
  不同的蓝色与白色相配,表现出明朗、清爽与洁净;蓝色与黄色相配,对比度大,较为明快;大块的蓝色一般不与绿色相配,它们只能互相渗入,变成蓝绿色、湖蓝色或青色,这也是令人陶醉的颜色;浅绿色与黑色相配,显得庄重、老成、有修养。深蓝色不能与深红色、紫红色、深棕色与黑色相配,因为这样既无对比度,也无明快度,只有一种赃兮兮、乱糟糟的感觉。
  紫色
  由于具有强烈的女性化性格,在商业设计用色中,紫色也受到相当的限制,除了和女性有关的商品或企业形象之外,其他类的设计不常采用为主色。
  紫色是波长最短的可见光波。紫色是非知觉的色,它美丽而又神秘,给人深刻的印象,它既富有威胁性,又富有鼓舞性。紫色是象征虔诚的色相,当光明与理解照亮了蒙昧的虔诚之色时,优美可爱的晕色就会使人心醉!
  用紫色表现孤独与献身,用紫红色表现神圣的爱与精神的统辖领域,这就是紫色带来的表现价值。
  紫色处于冷暖之间游离不定的状态,加上它的低明度性质,构成了这一色彩心理上的消极感。与黄色不同,紫色不能容纳许多色彩,但它可以容纳许多淡化的层次,一个暗的纯紫色只要加入少量的白色,就会成为一种十分优美、柔和的色彩。随着白色的不断加入,产生出许多层次的淡紫色,而每一层次的淡紫色,都显得那样柔美、动人。
  褐色

  褐色通常用来表现原始材料的质感,如麻,木材,竹片,软木等,或用来传达某些饮品原料的色泽即味感,如咖啡,茶,麦类等,或强调格调古典优雅的企业或商品形象。
   白色

  白色具有高级,科技的意象,通常需和其他色彩搭配使用,纯白色会带给别人寒冷,严峻的感觉,所以在使用白色时,都会掺一些其他的色彩,如象牙白,米白,乳白,苹果白,在生活用品,服饰用色上,白色是永远流行的主要色,可以和任何颜色作搭配。
  黑色
  黑色具有高贵,稳重,科技的意象,许多科技产品的用色,如电视,跑车,摄影机,音响,仪器的色彩,大多采用黑色,在其他方面,黑色的庄严的意象,也常用在一些特殊场合的空间设计,生活用品和服饰设计大多利用黑色来塑造高贵的形象,也是一种永远流行的主要颜色,适合和许多色彩作搭配。
  灰色
 
  灰色具有柔和,高雅的意象,而且属于中间性格,男女皆能接受,所以灰色也是永远流行的主要颜色,在许多的高科技产品,尤其是和金属材料有关的,几乎都采用灰色来传达高级,科技的形象,使用灰色时,大多利用不同的层次变化组合或他配其他色彩,才不会过单一,沉闷,而有呆板,僵硬的感觉。
  黑色与白色是对色彩的最后抽象,代表色彩世界的阴极和阳极。太极图案就是以黑、白两色的循环形式来表现宇宙永恒的运动的。黑色意味着空无,像太阳的毁灭,像永恒的沉默,没有未来,失去希望。而白色的沉默是有无穷的可能。黑白两色是极端对立的色,它们又总是以对方的存在显示自身的力量。它们似乎是整个色彩世界的主宰。
  在色彩体系中灰色恐怕是最被动的色彩了,它是彻底的中性色,依靠邻近的色彩获得生命。灰色意味着一切色彩对比的消失,是视觉最安稳的休息点。然而,人眼不能长久地、无限地注视着灰色,因为无休止的休息意味着死亡。
  黑、白、灰在色彩配色中占有相当主要的地位,它们活跃在各种配色中,最大限度地改变对方的明度、亮度与色相,产生出多层次、多品种的优美色彩,因此它们是决不可忽视的无彩色。

色彩心理理论:色彩与听觉、嗅觉、味觉
人的感觉器官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整体,任何一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以后,都会诱发其他感觉系统的反应,这种伴随性感觉在心理学上又称为“共感觉”或“通感”。
  听觉:
  神经医学家萨克斯曾描述过一个完全色盲的病例,这个罕见的病却不幸地降临在一位抽象画家艾先生身上。他于一次车祸意外之后完全丧失辨识色彩的能力,从此陷入一个灰色的铅铸的世界:他那只棕色的狗变成暗灰色,蕃茄汁是黑色,彩色电视机成了一堆乱糟糟的东西。然而更奇怪的是,在丧失感受色彩的能力的同时,他也丧失感受音乐的能力。他原本是一位对色彩与音乐有极强连带感觉(伴生现象)的画家,他可以将“不同的音调立刻转换成不同的色彩,在听到音乐的同时,似乎也同时看到内心各种翻腾的色彩;如今他已没有音乐-视觉影像……音乐不再完整,因为可以与它互补的色调已经不见了,音乐变得贫乏至极。”
  艾先生的眼睛不仅丧失了看的能力,也丧失了听的能力。艾先生的例子反向地证实了视觉与听觉的强烈紧密联系的存在,它也说明了眼睛不仅仅具有观看的能力,也具有倾听的能力。艾先生并不是具有视觉与听觉的“共感觉”(synesthesia)的唯一一人,许多艺术家(波特莱尔、乔艾斯、吴尔芙)都具有这个被俄国小说家纳博可夫称之为“彩色听觉”的能力。在音乐领域里,最知名的就是俄国作曲家,史克里雅宾(A。Scriabin,1872-1915)。他试图将这些色彩与音调的共生感觉谱进他的第五交响曲,一个“音乐与色彩水乳交融的构想”。他并精确地罗列了曲调、每秒震动次数和色彩的对应表:
  C调    256次      红色
  升C调    277次      紫色
  D调    298次       黄色
  升D调    319次      森林的钢铁之光
  E调    341次       珍珠白和月光的闪烁
  F调    362次       暗红色
  升F调   383次       水蓝色
  G调    405次      偏玫瑰红的橙色
  A调    447次      绿色
  B调    490次       珍珠蓝
  这首交响曲在演出时,“除了安排完整的交响乐团之外,还需要用到一架钢琴、合唱团,和一部能将色彩投射到布幕的色光风琴。”可惜首演时,这部色光风琴的装置被人以“不切实际”的理由删除了。
  然而这个对应表后来得到抽象绘画的创始人——康丁斯基(W。Kandiski,1866-1944)的青睐,并引为其绘画理论的根据,还指出我们不仅能从音乐中“听见”颜色,并且也能从色彩中“看到”声音:黄色具有一种特殊能力,可以愈“升”愈高,达到眼睛和精神所无法忍受的高度,如同愈吹愈高的小喇叭会变得愈来愈“尖锐”,刺痛耳朵和精神。蓝色具有完全相反的能力,会“降到”无限深,以其雄伟的低音而发出横笛(浅蓝色时)、大提琴(降得更低时)、低音提琴的音色;而在手风琴的深度里,你会“看到”蓝色的深度。绿色非常平衡,相对于小提琴中段和渐细的音色。而红色(朱砂色)运用技巧时,可以给予强烈鼓声的印象。通感并不只发生于视觉与听觉之间,还发生于嗅觉、触觉甚至味觉之间。
  味觉:
  饮食文化讲究色香味俱全,其中色彩排在首位,色彩可以促进人们的食欲,有色彩变化搭配的食物容易增进食欲,而单调或者杂乱无章的色彩搭配则使人倒足了胃口。不同彩色光源的照射也会对食品色彩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引起人们不同的食欲反映,农贸市场中许多出售肉食的摊位用红色玻璃纸包裹灯泡用红色灯光照射食物,就是为了使肉食看上去更加新鲜,引起人的食欲。
  嗅觉:
  色彩与嗅觉的关系大致与味觉相同,也是由生活联想而得。从花色联想到花香,根据试验心理学的报告:通常红、黄、橙等的暖色系容易使人感到有香味,偏冷的浊色系容易使人感到有腐败的臭味。深褐色容易联想到烧焦了的食物,感到有蛋白质烤焦的臭味。

色彩物理理论:色彩混合
原色理论
  三原色,所谓三原色,就是指这三种色中的任意一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而其他色可由这三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出来,色彩学上将这三个独立的色称为三原色。
  混色理论
  色彩的混合分为加法混合和减法混合,色彩还可以在进入视觉之后才发生混合,称为中性混合。
  (一)加法混合
  加法混合是指色光的混合,两种以上的光混合在一起,光亮度会提高,混合色的光的总亮度等于相混各色光亮度之和。色光混合中,三原色是朱红、翠绿、蓝紫。这三色光是不能用其它别的色光相混而产生的。而:
  朱红光+翠绿光=黄色光
  翠绿光+蓝紫光=蓝色光
  蓝紫光+朱红光=紫红色光
  黄色光、蓝色光、紫色光为间色光。
  如果只通过两种色光混合就能产生白色光,那么这两种光就是互为补色。例如:朱红色光与蓝色光;翠绿色光与紫色光;蓝紫色光与黄色光。
  (二)减法混合
  减法混合主要是指的色料的混合。
  白色光线透过有色滤光片之后,一部分光线被反射而吸收其余的光线,减少掉一部分辐射功率,最后透过的光是两次减光的结果,这样的色彩混合称为减法混合。一般说来,透明性强的染料,混合后具有明显的减光作用。
  减法混合的三原色是加法混合的三原色的补色,即:翠绿的补色红(品红)、蓝紫的补色黄(淡黄)、朱红的补色蓝(天蓝)。用两种原色相混,产生的颜色为间色:
  红色+蓝色=紫色
  黄色+红色=橙色
  黄色+蓝色=绿色
  如果两种颜色能产生灰色或黑色,这两种色就是互补色。三原色按一定的比例相混,所得的色可以是黑色或黑灰色。在减法混合中,混合的色越多,明度越低,纯度也会有所下降。
  (三)中性混合
  中性混合是基于人的视觉生理特征所产生的视觉色彩混合,而并不变化色光或发光材料本身,混色效果的亮度既不增加也不减低,所以称为中性混合。
  有两种视觉混合方式:
  1、颜色旋转混合:把两种或多种色并置于一个圆盘上,通过动力令其快速旋转,而看到的新的色彩。颜色旋转混合效果在色相方面与加法混合的规律相似,但在明度上却是相混各色的平均值。
  2、空间混合:将不同的颜色并置在一起,当它们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小到一定程度时,这些不同的颜色刺激就会同时作用到视网膜上非常邻近的部位的感光细胞,以致眼睛很难将它们独立地分辨出来,就会在视觉中产生色彩的混合,这种混合称空间混合。

色彩物理理论:色彩调和
色彩的调和在理论上是件很困难的工作,因为对色彩审美的要求往往同时表现在视知觉的满足与心理需求两个方面,而色彩心理本身又包含极其复杂的因素,因此很难对色彩调和的原则作出定论。然而在现实中,人们又承认色彩有调和与不调和的感觉,并且经常用“调和”这样的字眼来评价色彩,因此色彩的调和问题又的确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通常从色彩的秩序与量这两条思路去寻找色彩调和的规律。所谓调和,是偏重于满足视觉生理的需求,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看了觉得舒服”。
  色彩调和的基本原理分为两个方面:类似调和与对比调和。
  1、类似调和
    强调色彩要素中的一致性关系,追求色彩关系的统一感。类似调和包括同一调和与近似调和两种形式。
  (1)同一调和
  在色相、明度、纯度中有某种要素完全相同,变化其它的要素,称为同一调和。当三种要素有一种要素相同时,称为单性同一调和,有两种要素相同时称双性同一调和。
  单性同一调和包括:
   同一明度调和(变化色相与纯度)
  同一色度调和(变化明度与纯度)
  同一纯度调和(变化明度与色相)
  双性同一调和包括: 
    同色相又同纯度调和(变化明度)
  同色相又同明度调和(变化纯度)
  同明度又同纯度调和(变化色相)
  显然,双性同一调和比单性同一调和更具一致性,同一感极强。
  (2)近似调和
  在色相、明度、纯度三要素中,有某种因素近似,变化其它的要素。近似调和比同一调和的色彩关系有更多的变化因素。如:
  近似色相调和(主要变化明度、纯度)
  近似明度调和(主要变化色相、纯度)
  近似纯度调和(主要变化明度、色相)
  近似明度、色相调和(主要变化纯度)
  近似色相、纯度调和(主要变化明度)
  近似明度、纯度调和(主要变化色相)
  2、对比调和
  对比调和是以强调变化而组合的和谐色彩,达到某种既变化又统一的和谐美。它是靠某种组合秩序来实现的,也称秩序调和。下面介绍几种秩序调和的形式。
  (1)在对比强烈的两色中,置入相应的色彩等差、等比的渐变系列,以使对比变得柔和。
  (2)通过面积的变化统一色彩。
  (3)在对比各色中混入同一色,使各色具有和谐感。
  (4)在对比各色的面积中,互相置放小面积的对比色。

色彩的表示方法、牛顿色环与色立体

一、色彩的表示方法
  色彩的种类繁多,正常人眼可分辨的颜色种类可达几十万种以上,而用测色器则可以分辨出一百万种以上的颜色。为了正确的表达和应用色彩,每种色彩都用一个名称来表示,这种方法叫色名法,色名法有自然色名法和系统化色名法两种:
  自然色名法:
  用自然界景物色彩的方法为自然色名法,使用自然景色、植物、动物、矿物色彩,例如:海蓝色,宝石蓝,栗色,桔黄色,象牙白、蛋青色等等。
  系统色名法:
  系统化色名法是在色相加修饰语的基础上,再加上明度和纯度的修饰语。通过色调的倾向以及明度和纯度的修饰就比较精确了。国际颜色协会(ISCC)和美国国家标准局共同确定并颁布了267个适用于非发光物质的标准颜色名称(简称ISCC-NBS色名)。
  二、牛顿色环与色立体
  牛顿色环
  英国科学家牛顿在1666年发现,把太阳光经过※※镜折射,然后投射到白色屏幕上,会显出一条象彩虹一样美丽的色光带谱,从红开始,依次接临的是橙、黄、绿、青、蓝、紫七色。
  在牛顿色相环上,表示着色相的序列以及色相间的相互关系。如果将圆环进行六等分,每一份里分别填入红、橙、黄、绿、青、紫六个色相,那么他们之间表示着三原色、三间色、邻近色、对比色、互补色等相互关系。牛顿色环为后来的表色体系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又发展成10色相环、12色相环、24色相环、100色相等。
  牛顿色环的发明虽然建立了色彩的色相关系上的表示方法,但是色彩的基本属性还有明度与纯度。显然,二维的平面是无法表达三个因素的,所谓色立体,就是借助于三维空间的模式来表示色相、明度、纯度关系的一些表色方法。
  色立体
  所谓色立体,即是把色彩的三属性,有系统的排列组合成一个立体形状的色彩结构。色立体对于整体色彩的整理、分类、表示、记述以及色彩的观察、表达及有效应用,都有很大的帮助。
  色立体的基本结构,即以明度阶段为中心垂直轴,往上明度渐高,以白色为顶点,往下明度渐低,直到黑色为止。其次由明度轴向外做出水平方向的彩度阶段,愈接近明度轴,彩度愈低;愈远离明度轴,彩度愈高。

  各明度阶段都有同明度的彩度阶段向外延伸,因此,构成某一种色相的(等色相面)。以明度阶段为中心轴,将各色相的(等色相面),依红、橙、黄、绿……等顺序排列成一放射状的结构,便形成所谓的色立体。

色彩生理理论:色彩与视觉
一、了解眼睛
  眼睛的生理构造:

  眼睛是一种视觉装置,它不但能对物体感应,也能对某些波长作迅速的响应,眼球内主要含有锥状及杆状二类感光细胞。其中锥状细胞是感觉动作并对明暗之间的差别特别敏感,当亮度减弱时,杆状细胞便会发挥功能,但看不见色彩。而在较亮的情况下,视网膜中的三种锥状细胞始对长、中,短三种光域产生不同的视觉反应,便能让我们看见光谱中的红、绿、蓝三个主要色域来形成色彩。
  眼睛看见物体上的色彩取决于有多少份量的红、绿或蓝光射入眼睛,若无任何光线射入眼睛时则感觉为黑色,当红、绿和蓝光以等量射入眼睛时则感觉为白色。
  眼睛所感觉的色一般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无彩色,其包含白、灰、黑。第二类为彩色,其包含纯色和其它一般色彩。
  二、色彩与视觉:
  当眼睛受到380-780nm范围内可见光谱的刺激以后,除了有亮度的反应外,同时产生色彩的感觉。眼睛对可见光谱的光十分敏感,波长不同所产生的色觉有别,因此,能辨别五彩缤纷的世界万物。
  物体色彩的显示方式多种多样。一类物体的色彩是由其本身辐射的光波形成的,我们把这类物体称为发光体,如太阳、火焰、电灯等等,发光体的颜色决定于所发色光的光谱成分。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的物体并不发光,它们的颜色是通过对照射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来显示的,我们把这类物体称为非发光体,非发光体的色彩由反射或透射的光谱成分决定。由于非发光体对照射光线完全反射或完全透射是不可能的,因此无论其反光率和透光率有多大,都会吸收一部分光。如目前生产的氧化镁和硫酸钡等白色颜料,其反光率只能达到95%左右,最黑的天鹅绒,也并非完全吸收投射光,仍然有0.2%-2%的反光率,因此,没有绝对的白,也没有绝对的黑。还有一类物体的颜色是通过折射、衍射和干涉现象形成的,比如:白光透过※※镜,因折射可以分解成各种色彩;鸟类的羽毛、蝴蝶的翅膀是因白光产生衍射而呈现光彩;水面的汽油和肥皂泡的五彩缤纷的颜色是由光的干涉现象形成的。

色彩生理理论:色彩的膨胀与收缩感
据说法兰西国旗一开始是由面积完全相等的红、白、蓝三色制成的,但是旗帜升到空中后在感觉是三色的面积并不相等,于是召集了有关色彩专家进行专门研究,最后把三色的比例调整到红35%、白33%、蓝37%的比例时才感觉到面积相等。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当各种不同波长的光同时通过水晶体时,聚集点并不完全在视网膜的一个平面上,因此在视网膜上的影像的清晰度就有一定差别。长波长的暖色影像似焦距不准确,因此在视网膜上所形成的影像模糊不清,似乎具有一种扩散性;短波长的冷色影像就比较清晰,似乎具有某种收缩性。所以,我们平时在凝视红色的时候,时间长了会产生眩晕现象,景物形象模糊不清似有扩张运动的感觉。如果我们改看青色,就没有这种现象了。如果我们将红色与蓝色对照着看,由于色彩同时对比的作用,其面积错视现象就会更加明显。
  色彩的膨胀、收缩感不仅与波长有关,而且还与明度有关。由于“球面像差”物理原理,光亮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影像的轮廓外似乎有一圈光圈围绕着,使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影像轮廓扩大了,看起来就觉得比实物大一些,如通电发亮的电灯钨丝比通电前的钨丝似乎要粗得多,生理物理学上称这种现象为“光渗”现象。歌德在《论颜色的科学》一文中指出: “两个圆点同样面积大小,在白色背景上的黑圆点比黑色背景上的白圆点要小1/5。”同一个人。日出和日落时,地平线上仿佛出现一个凹陷似的,这也是光渗作用而引起的视觉现象。
  宽度相同的印花黑白条纹布,感觉上白条子总比黑条子宽;同样大小的黑白方格子布,白方格子要比黑方格略大一些。超市中,小商品、小包装若要使它显眼一些,宜采用鲜艳的浅色;如果要它显得高贵精致,宜采用沉着的深色或黑色。为了扩大建筑或交通工具的室内空间感,色彩设计宜采用乳白、浅米、象牙等淡雅明快的色调,像卫生间等特别狭小的空间还可以利用镜子作墙面,利用镜子的反射来增加面积的宽畅度和明亮度。

色彩生理理论:视觉适应
生物在自然生存竞争中的进化具有了适应环境变化的本能。人类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也逐步形成了许多适应自然环境的本能。如炎热的夏天,人体通过发汗降低体温;严寒的冬天,人体皮肤和毛孔收缩,防止热量的耗散;强烈光线的刺激下,眼睛会自动调节瞳孔,减少进入光量,保证视敏度和减轻视觉疲劳。人的感觉器官适应能力在视觉生理上的反应叫做视觉适应。视觉适应有三种情况:
  明暗适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碰到这样的现象。当你从亮处走进暗室时(如迟到闯入电影院),开始什么也看不清,经过相当长时间后,又逐步开始恢复清晰的视觉,这种现象叫做暗适应;反之,当我们从暗处走向亮处时(如电影院散场以后走出门外),在最初的一瞬间也会感到耀眼发眩,什么都看不清,但经过几秒钟后,视觉又恢复正常,这种现象叫明适应。
  眼睛在暗适应过程中,瞳孔直径扩大,使进眼球的光线增加10-20倍,视网膜上的视杆细胞的感受性迅速兴奋,视敏度不断提高,从而获得清晰的视觉,完成视觉暗适应的过程大约需要20分钟。明适应是视网膜在光刺激由弱到强的过程中,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的功能需要迅速转换,适应时间比暗适应短得多,大约只需要1秒钟。
  远近适应  
  人眼相当于一架精密度很高的照相机(事实上,照相机是眼睛的仿生科技产品),它具有自动调节焦距的功能。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透镜,而且比透镜具有更大的优点,照相机必须依靠镜头的伸缩采调节焦距,而晶状体可以通过眼部肌肉自由改变厚度来调节焦距,使物像在视网膜上始终保持清晰的影像。因此在一定的视觉范围内,不同距离的物体眼睛都能看得比较清楚,相隔不到10m的不同建筑物和同一静物台上的物体几乎都一样清晰可见。
  颜色适应  
  关于颜色适应我们可以用这样的一个实验来说明。当你戴上有色眼镜观察外界景物时,开始一切景物似乎都带有镜片的颜色。经过相当一段时间后,镜片的颜色在感觉中会自然消失,外界的景物会受色彩经验的影响又恢复成近似原来生活中的颜色。但是当你突然摘下有色眼镜,景物的颜色又会感觉失真。这种视觉现象叫做颜色适应。
  视觉适应对认识色彩的影响
  颜色视觉适应现象,在画家作画时也常常遇到的。例如:画家在观察有色光源照射下的静物时,一开始从物体受光源色影响的感觉十分明显,但是随着作画时间的延长,光源色的第一印象将逐步消逝。过去的生活经验形成的色彩记忆会代替当前的感觉,因此容易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人眼睛的视觉适应能力对于人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因为人周围环境的色彩及明暗变化很大,例如在星光之夜和太阳光之下亮度相差达数百万倍,如果人眼睛不具备视觉适应机制,那么就不可能辨别物体的形状、空间及明暗色彩。人眼睛的视觉适应能力是人类在漫长的生活环境中进化而来的,它在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视觉适应对于画家来说,有时却带来消极的作用,因为它影响人们客观真实地反映世界的真实面貌。特别是初学者在进行色彩写生时,一开始很难正确地把握客观景物的色调和空间关系,他们往往不加区别地把晴天、阴天的景色画成一个色调,冷暖不同的光源下的静物画色彩表现缺少个性,把远处和近处的景物画得一样清楚,这些常见的弊病都是由于缺少对光色变化的理性分析而产生的。   
  最重要的是,人眼认识色彩的准确性并非与时间成正比。颜色的引激在我们眼睛上作用只需几秒钟,就足以使眼睛对某一颜色的敏感性降低而使眼睛的色彩感觉由此改变。如果长时间注视某种颜色,则它的纯度感觉会显著地减弱,深色会变亮,浅色会变暗。色彩视觉的最佳时间域,大约在5-10秒之间,所以从事色彩顾问这一职业必须强调整体地观察、整体地比较、整体地考虑的方法,并注意始终保持对对象色彩的新鲜感觉和第一印象,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色彩认识方法。

色彩生理理论:色彩的易见度

在白纸上书写黄字或黑字,哪个看起来清楚呢?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当然是白底黑字清楚。如前所述,这是因为人眼辨别色彩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色与色过分接近,由于色的同化作用眼睛无法辨别。色彩学上把容易看清楚的程度称为易见度。色彩的易见度和光的明度与色彩面积大小有密切关系。光线太弱,人们易见度差;光线太强时,由于眩目感,易见度也差。色彩面积大易见度大,色彩面积小易见度则小。如果光源与形的条件相同时,形是否看得清楚,则取决于形色与背景色在明度、色相、纯度上的对比关系,其中尤以明度作用影响最大。对比强者清楚,弱者模糊。
  易见度高的配色实例:黄/黑、白/黑、黄/紫、蓝/白、绿/白、黄/蓝。易见度低的配色实例有:黄/白、绿/青、黑/紫、灰/绿等。
  色彩的易见度和对比度与前进后退感有关。
  基本规律如下:
      强 易见度高 具有前进感
  明度对比
      弱 易见度低 具有后退感
      强 易见度高 具有前进感
 
  纯度对比
      弱 易见度低 具有后退感
      强 易见度高 具有前进感
  色相对比
      弱 易见度低 具有后退感
  色彩的易见度又称知觉度,即给人的强弱感觉。配色中常常运用色彩易见度原理来处理色彩的宾主和层次关系。如在绘画艺术中为了加强画面的色彩透视效果,主体和前景常常配以易见度高的醒目之色;装饰色彩构成时,为了突出装饰主体,引人注目,一般应采用易见度高的色彩配合。

色彩生理理论:主观色彩(光效应)与色觉缺陷
主观色彩(光效应) 
  人眼睛在无彩色黑白条纹的同时刺激下能产生色幻觉,我们把这种视觉现象称为“主观色彩”。例如完全为黑白条纹构成的图形,如果我们经长时间注视后,在密集的弧形黑白条纹部分会出现闪烁的彩虹般的色彩奇观。这种现象的最先发现者是弗契那(C.T.Fechner),因此也称之为弗契那色彩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至今还是一个谜,因为运用现有的色彩理论无法解释种视幻现象的发现被20世纪50年代现代派画家所应用,他们创造了各种“光效应艺术”(OPART)。画家们研究运用图和底不停相互交替的方法,使观者产生一种视觉运动的错视,从而诱发出彩虹般的色感。代表画家有比·赖里(B.Biley)和阿·奈尔(R.Neal)。光效应艺术曾经对纺织品图案设计产生一定影响。
  色觉缺陷 
  一个颜色视觉正常的人应具有三色视觉,能准确地分辨各种颜色。如果三种视觉细胞的功能失常,那么就会产生色弱或色盲的色觉缺陷。三色觉异常患者,即色弱者,对光谱中的红色和绿色区域的颜色分辨能力较差,在照明较暗的环境下,他们可能将红色和绿色相互混淆,如果对红色的辨别能力差,就属于红色弱;如果对绿色的辨别能力差,就属于绿色弱。红-绿色盲者对整个可见光谱只能看到蓝和黄两种颜色,红色和绿色都被看成是饱和度较低的黄色。全色盲者只能根据明暗辨别物体。色弱和色盲大多发生于男性,红一绿色盲为隔代遗传,红色弱者约占男性人口的1%,绿色弱者约占男性人口的5%,全色盲者为罕见,只占人口的0.002%-0.003%。

色彩物理理论:光源色温
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的种类繁多,形状千差万别,但大体上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自然光源受自然气候条件的限制,光色瞬息万变,不易稳定,如最大的自然光源太阳。人造光源有各种电光源和热辐射光源,如电灯光源等。
  不同的光源,由于发光物质不同,其光谱能量分布也不相同。一定的光谱能量分布表现为一定的光色,对光源的光色变化,我们用色温来描述。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物体吸收的能量越多,加热时它辐射的本领愈大。黑色物体对光能具有较大的吸收能力。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在任何温度下全部吸收任何波长的辐射,那么这个物体称为绝对黑体。绝对黑体的吸收本领是一切物体中最大的,加热时它辐射本领也最大。天然的、理想的绝对黑体是不存在的。人造黑体是用耐火金属制成的具有小孔的空心容器,如图14-1所示,进入小孔的光,将在空腔内发生多次反射,每次反射都被容器的内表面吸收一部分能量,直到全部能量被吸收为止,这种容器的小孔就是绝对黑体。

图14-1绝对黑体示意图
  黑体辐射的发射本领只与温度有关。严格地说,一个黑体若被加热,其表面按单位面积辐射光谱能量的大小及其分布完全决定于它的温度。因此我们把任一光源发出的光的颜色与黑体加热到一定温度下发出的光的颜色相比较,来描述光源的光色。所以色温可以定义为:“当某一种光源的色度与某一温度下的绝对黑体的色度相同时绝对黑体的温度。”因此,色温是以温度的数值来表示光源颜色的特征。在人工光源中,只有白炽灯灯丝通电加热与黑体加热的情况相似。对白炽灯以外的其它人工光源的光色,其色度不一定准确地与黑体加热时的色度相同。所以只能用光源的色度与最相接近的黑体的色度的色温来确定光源的色温,这样确定的色温叫相对色温。
  色温用绝对温度“K”表示,绝对温度等于摄氏温度加273。如正午的日光具有色温为6500K,就是说黑体加热到6500K时发出的光的颜色与正午的颜色相同。其它如白炽灯色温约为2600K。下表列出了一些常见的光源色温。
  色温是光源的重要指针,一定的色光具有一定的相对能量分布:当黑体连续加热,温度不断升高时,其相对光谱能量分布的峰值部位将向短波方向变化,所发的光带有一定的颜色,其变化顺序是红-黄-白-蓝。
    常见光源色温表
  光源?          色温(K)
  晴天室外光?     13000 
  全阴天室外光?   6500
  白天直射日光?   5550
  45°斜射日光?   4800
  昼光色、荧光灯? 6500
  氙灯?           5600
  炭精灯?         5500~6500

色彩心理理论:色彩的心理效应
色彩的直接性心理效应来自色彩的物理刺激对人的生理发生的直接影响。心理学家对此曾经作过许多实验。他们发现,在红色的环境中,人的脉搏会加快,血压有所升高,情绪兴奋冲动。而在蓝色环境中,脉搏会减缓,情绪也较沉静。冷色与暖色是依据心理错觉对色彩的物理分类,对于颜色的物质性印象,大致有冷暖两个色系产生。波长长的红光和橙光、黄色光,本身有暖和感;相反,波长短的紫色光、蓝色光、绿色有寒冷的感觉。冷色与暖色除去给我们以温度上的不同感觉外,还会带来其它一些感受。比方说,暖色偏重,冷色偏轻;暖色有密度强的感觉,冷色有稀薄的感觉;冷色有退却的感觉,暖色有逼近感。这些感觉都是偏向于对物理方面的印象,而不是物理的真实,它属于一种心理错觉。
  颜色引起的物质性的心理错觉,是艺术家或设计家最可利用的手段之一。有一个生动的例子:1940年,纽约的码头工人因搬运的弹药箱太重而举行※※,一位颜色专家出了个主意,把弹药箱的颜色改漆为浅绿色,弹药箱的重量并未改变,但颜色使工人觉得它变轻了,※※终于停止了!颜色提高了劳动效率。一般来说,在狭窄的空间中,若想使它变得宽敞,应该使用明亮的冷调。由于暖色有前进感,冷色有后退感,可在细长的空间中远处两壁涂以暖色,近处两壁涂以冷色,空间就会从心理感到更接近方形。

流行色
一、流行色概念
  流行色的英文名称是FASHION COLOUR,意为时髦的、时尚的色彩。
  二、流行色研究机构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成立了权威性的研究机构,来担任流行色科学的研究工作。如:伦敦的英国色彩评议会(BRITISH COLOUR COUNCIL), 纽约的美国纺织品色彩协会(AMERICAN TEXTILE ASSOCIATION)及美国色彩研究所(AMERICAN COLOUR AUTHORITY),巴黎的法国色彩协会(L'OFFICIEL DELACOURLEUR),东京的日本流行色协会等。1963年,英国、奥地利、匈牙利、荷兰、西班牙、联邦德国、比利时、保加利亚、日本等十多个国家联合成立了国际流行色协会(INTER COLOUR)。中国于1982年加入。国际流行色的预测是由总部设在法国巴黎的“国际流行色协会”完成。国际流行色协会各成员国专家每年召开两次会议,讨论未来十八个月的春夏或秋冬流行色定案。协会从各成员国提案中讨论、表决、选定一致公认的三组色彩为这一季的流行色,分别为男装、女装和休闲装。国际流行色协会发布的流行色定案是凭专家的直觉判断来选择的,西欧国家的一些专家是直觉预测的主要代表,特别是法国和德国专家,他们一直是国际流行色界的先驱,他们对西欧的市场和艺术有着丰富的感受,以个人的才华、经验与创造力就能设计出代表国际潮流的色彩构图,他们的直觉和灵感非常容易得到其它代表和世界的认同。
  三、流行色预测理论
  流行色的预测涉及到自然科学的各个方面,是一门预测未来的综合性学科,人们经过不断的摸索,分析,总结出了一套从科学的角度来预测分析的理论系统。
  时代论:当一些色彩结合了某些时代的特有特征,符合大众的认识、理想、兴趣、欲望时,这些具有特殊感情力量的颜色就会流行开来。如:70年代由于尼克松访华引起的中国热,带领了中国及东方特色的传统色彩风靡于世;由于近些年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海洋色,水果色、森林色成为大众所热衷的喜好。
 
  自然环境论:随着季节的变化,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的影响,不同季节的人们喜爱的颜色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国际流行色协会每年发布的流行色也分为春夏季和秋冬季两大部分,春夏的比较明快,具有生气,而秋冬的则比较深沉、含蓄。
  生理心理论:对于流行色的研究必须要考虑人们的审美心理,人们反复受到一种颜色的视觉刺激一定会感到厌倦,从色彩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当一些与以往的颜色有区别的颜色出现,一定会吸引人们的注意,引起新的兴趣。
  民族地区论: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科学、艺术、教育、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传统风俗等的因素不同,所喜爱的色彩也是千差万别的。中东的沙漠国家,因为很少看见绿色,几乎所有的国旗上都有绿色的标记。法国人对草绿色有很强的偏见,因为这能让他们想起※※※※※军服。
  优选论:优选论的观点是从前一年的消费市场中找出主色构成下一年的流行色谱,这是因为色彩的流行常带有惯性的作用,建立在市场统计的理论基础之上。

色彩的物质性心理错觉
色彩的直接性心理效应来自色彩的物理刺激对人的生理发生直接影响。心理学家对此曾经作过许多实验。他们发现,在红色的环境中,人的脉搏会加快,血压有所升高,情绪兴奋冲动。而在蓝色环境中,脉搏会减缓,情绪也较沉静。冷色与暖色是依据心理错觉对色彩的物理分类,对于颜色的物质性印象,大致有冷暖两个色系产生。波长长的红光和橙光、黄色光,本身有暖和感;相反,波长短的紫色光、蓝色光、绿有寒冷的感觉。冷色与暖色除去给我们以温度上的不同感觉外,还会带来其它一些感受,例如:重量感、湿度感等。比方说,暖色偏重,冷色偏轻;暖色有密度强的感觉,冷色有稀薄的感觉;冷色显得湿润,暖色显得干燥;冷色有退却的感觉,暖色有逼近感。这些感觉都是偏向于对物理方面的印象,而不是物理的真实,它属于一种心理错觉。颜色引起的物质性的心理错觉,是艺术家或设计家最可利用的手段之一。有一个生动的例子:1940年,纽约的码头工人因搬运的弹药箱太重而举行※※,一位颜色专家出了个主意,把弹药箱的颜色改漆为浅绿色,弹药箱的重量并未改变,但颜色使工人觉得它变轻了,※※终于停止了!颜色提高了劳动效率。一般来说,在狭窄的空间中,若想使它变得宽敞,应该使用明亮的冷调。由于暖色有前进感,冷色有后退感,可在细长的空间中远处两壁涂以暖色,近处两壁涂以冷色,空间就会从心理感到更接近方形。

结 构 色 彩
    无论是画家还是设计师,在掌握了色彩知识以后,最终要完成的工作,是进行色彩的创造。从实质上说,一切以色彩作为表现手段的创造,都是一种色彩的结构,也就是色彩构成。下面将对结构色彩的一些主要规律进行讨论。

(一) 调   子
    调子,是对一种色彩结构的整体印象。色彩的调子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
1、明度基调:
    色彩的明暗基调是指一个色彩结构的明暗及其明度对比关系的特征。整体的色彩是暗的,还是亮的;是明度对比强烈的,还是对比柔和的,这种明暗关系的特征,将为这个设计的色彩效果的基础。
    按照孟谢尔色立的明度色阶表(略),将色彩的明度划成十个等级,即存在10种明暗基调。即:
低长调:暗色调含强明度对比。色彩效果清晰、激烈、不安、有冲击力。
低中调:暗色调含中明度对比。色彩效果沉着、稳重、雄厚、迟钝、深沉。
低短调:暗色调含弱明度对比。色彩效果模糊、沉闷、消极、阴暗、神秘。
中长调:中灰色调含强明度对比。色彩效果力度感强、充实、深刻、敏锐、坚硬。
中间中调:中间灰调含中明度对比。色彩效果饱满、丰富、较含蓄有力。
中短调:中间灰调含弱明度对比。色彩效果有梦一般的朦胧感、模糊、混沌、深奥。
高长调:亮色调含强明度对比。色彩效果亮、清晰、光感强、活泼而具有快速跳动的感觉。
高中调:亮色调含中明度对比。色彩效果柔和、欢快、明朗而又安稳、
高短调:亮色调含弱明度对比。色彩效果极其明亮、辉煌、轻柔而又有不足感。
全长调:暗色和亮色面积相等的强明度对比。色彩效果极其矛盾、生硬、明朗、具有单纯感。
    在高调中(亮色调),为了避免色弱感,可以在色彩排列上加强色相的对比节奏,这样可以增强高调色的色彩力度。
    低调色(暗色调),有一种重量感和物质感,在处理低色调时,加强冷暖对比可以增强低色调的生动感
2、颜色基调:
   主要体现色彩结构在色相纯度上的整体印象,一个整体色彩。它是倾向暖色还是冷色,是偏橙红还是偏粉红,是鲜艳的饱和色还是含灰的色,这个基本的印象无疑是对整个色彩所要表现的情绪和美感有极大的影响。
  在许多情况下,颜色基调又是以强调对比关系结构而成的。不同的效果,如强冷暖对比和弱冷暖对比,前者表达的是强烈的冲动、热情欢快、极其悦目的效果;后者很可能是情感内向、柔和适目的效果。一般说来,强对比的基调总是比较激烈的,弱对比总是含蓄、柔和的。因此,都要根据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首先应对颜色的整体基调予以考虑。
3、色彩的节奏:
   节奏所产生的调性同样可以表达各种美感及情感。它可以是动的,也可以是静的;可以是严肃的,也可以是生动的;它既能倾诉悲伤,也可以歌颂欢乐。
(1)渐变节奏:
   渐变的节奏能够产生由弱到强、由强到弱的缓慢、平滑的变化,容易产生统一的动势和起伏柔和的优美姿态,无疑能够在色彩结构中产生调和性特征。
(2)反复节奏:
    用色彩结构中同一种要素或同几种要素的变化与对比组成一种变化形式,将这一变化形式在画面上反复出现,就能构成丰富而有秩序的视觉效果,形成此起彼伏的优美节奏。
(3)无调性节奏:
    自由变化的节奏往往动感强,富有表情、激动、丰富、有生气,但组织不当容易杂乱无章。

(二)构    图
    1、颜色的位置:
(1)上方与下方:
    同一种颜色,在构图中的位置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蓝色在视觉的顶部是轻的;在底部是重的。顶部的深红色表现为深重紧急的重量;在底部却表现为稳重的实体。黄色在顶部时产生一种毫无重量的效果;在底部时就象受控制的浮动物。
(2)左侧与右侧:
    人的视线习惯于从左下角向右上升,终止于右下角。在阅读时,也习惯从左至右的方向。因此,画面的焦点或者画面的重心,大部分都倾向右上角位置,在系列上获得安稳感。
(3)平衡布局:
    使色彩分布平衡,是构图过程中追求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一幅画面里,垂直的平衡轴线是必须的,色域和重量在轴线的两边起作用。
    若垂直平衡轴线位于画面的※※,平衡轴两边的色彩、形状、方向、位置都相同,称平衡构图,十分稳定,但缺乏变化,使用多了会显得古板、单调。
    更多采用的是不对称平衡,垂直平衡轴偏离构图※※,为了心理上保持平衡,可以通过变化平衡轴两侧的形、色、位置、方向的关系,产生一个平衡力场。不对称平衡结构可以有多种组合方式,富于动感和变化且不失稳定感。
2、颜色的动势:
   在色彩结构中,色的安排有多种可能的方向,例如:水平、垂直、倾斜、圆形等等,不同的方向具有不同的效果。“横向方向”意味着重量、距离、和宽度。“垂直方向”是横向方向最有力的对偶,它意味着轻度、高度和深度。这两种方向放在一起就产生面积效果,一种对称的、坚固的物质硬度感觉。横向和垂直相交叉的地方会发生一种很大的强调作用。
  

色彩的三要素


     视觉所感知的一切色彩现象,都具有明度、色相和纯度三种性质,即色彩的三要素。
(一) 明度
    明度即明亮的程度。明度最高的是白色,最低的是黑色。一个彩色物体表面的光反射率越大,对视觉的刺激的程度越大,看上去就越亮,那么这一要素的明度就越高。在有彩色中,黄色为明度最高的色,紫色是明度最低的色。
       明度在三要素中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它可以不带任何色相的特征而通过黑白灰的关系单独呈现出来。色相与纯度则必须依赖一定的明暗才能显现,色彩一旦发生,明暗关系就会同时出现。
(二) 色相
     色相指的是色彩的相貌。如果说明度是色彩隐秘的骨骼,色相就是色彩外表华丽的肌肤。色相体现着色彩外向的性格,是色彩的灵魂。
    光谱中各色相发射着色彩的原始光辉,它们构成了色彩体系中的基本色相。在可见光谱中,红、橙、黄、绿、蓝、紫每一种色相都有自己的波长和频率,人们在给这些可以相互区别的色定出名称,当我们称呼到其中某一色的名称时,就会有一个特定的色彩印象,这就是色相的概念。
(三) 纯度
    纯度是指色彩的鲜浊程度,它取决于一种颜色的波长单一程度。纯度体现了色彩的内在品格。
    在人的视觉中所能感受的色彩范围内,绝大部分是非高纯度的色,也就是说,大量都是含灰的色,有了纯度的变化,才使色彩显得极其丰富。在实际的设计工作及日常生活中,对色彩纯度的选择往往是决定颜色的关键,只有对色彩纯度的控制到达精微的程度,才可以算是一个严格的经验丰富的色彩设计家。

色彩构成
教师姓名:马丽霞   唐小恒。
课程名称:色彩构成
授课班级:02219
E-mail:z-jn@sohu.com
4月23日——4月30日答疑辅导时间:
4月28日专业教室3-5节课
指导内容:
3.1 色彩现象及其本质
3.1.1 色彩现象
    不同的传统与民族风俗习惯产生了不同的民族色彩。
    色彩的作用:红橙使人兴奋,蓝色使人安静。红橙处有苍蝇,而蓝色处却没有。
    色彩三要素为:色相、明度、纯度(颜色的名称、色彩的明暗程度、色彩的含灰量的多少)。
    如果说,理论上色彩的变化是无穷多的,那么,人的肉眼却只能从中辨别有数的几百种。这个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就纯单色光谱辐射而言,肉眼可以辨别约210种不同的光谱色彩,其中150种在日光光谱中可见,另60种是混合两种相互对立的色彩(互补色)的光谱辐射后形成的绛红类色彩。
3.1.2 色彩的本质
一、色彩的来源
    色彩现象是一种视觉的现象,产生视觉的主要条件是光线,物体是受到光线的照射,才产生出形与色彩。眼睛所以能看见色彩,是因为有光线的作用,才得以看清四周的景物。所以,色彩是光线产生的现象,没有光,眼睛无法产生视觉,没有光线,也就没有色彩。
    太阳光通过※※透镜,折射分离出七种不同色彩的光线: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彩。如再一次把七色光线透过棱镜进行分化,却不能使其扩散,于是将这一系列的单色光称为光谱。
    红色光的波长最长,紫色光的波长最短。红色光外的肉眼看不见的光线,称为红外线;紫色光以外,肉眼看不见的光线,称为紫外线。
    光谱:七种可见光波长范围:
      赤760~620nm
      橙620~585nm
      黄585~555nm
      绿555~510nm
      青510~480nm
      蓝480~450nm
      紫450~380nm
         760nm               600nm             500nm     380nm
─────┬───────┬─┬─┬─────┬──┬──┬─────
    红外线│      红     │橙│黄│    绿    │青蓝│ 紫 │紫外光
─────┼───────┴─┴─┴─────┴──┴──┼─────
不可见光谱┤←─────────可见光谱────────→├不可见光谱

    再进一步讲,光线是电磁波的一种。光线的色彩性质,与光线的振幅与波长两个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振幅大小会产生明暗的区别,波长的长短产生色相的区别。波长越长,越偏向红色;波长越短,越偏向紫色。
二、光线和色彩的关系
    从色彩的现象,我们可以知道,任何物体都有其自身的色彩,这些色彩看来好像是附着于物体的表面,然而一旦光线减弱或消失,任何物体上的色彩也都会失去。甚至,有时一个有某种固定色彩的物体,转瞬间却变成了别的颜色。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外界看到的色彩是以光线为媒体,照射到物体上,经由物体的反射或透射之后,刺激我们的眼睛所产生的现象,所以光线和物体反射的变化,必然在色彩上产生变化,其变化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下面的论述中找到结论。
    1. 光源色
    光源是指包括太阳、电灯等凡是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光源所产生的光色,就称为光源色。从太阳、日光灯、蜡烛、霓虹灯等所发出来的色光,其中太阳光呈白色的混色光,日光灯的光有偏兰绿之感,蜡烛光则偏红橙色,霓虹灯则依其本身的颜色而变化。
    2. 物体色
    物体在接受光线的照射后,吸收部分光线的颜色,反射其余部分光线的颜色。我们眼睛所感受到的物体的颜色正好是反射出来的光线的颜色。例如红苹果表皮,在日光下只反射红色的光线而吸收其它的色光,因此产生红色的感觉。青椒表皮只反射绿色光而吸收其它色光,因此产生绿色的感觉,这种色彩现象称为表面色。然而,当用绿色光线照射红苹果时,由于光源色中没有红色的因素,也就是说苹果没有红色光可反射,而成为灰黑色,这就是前面提到的物体色瞬间改变的原园。一般对于物体色的确定,是以日光的照射为基本条件的,所以苹果不是黑色,而青椒还是绿色的。
    3. 透明色
    这是一种较复杂的色彩现象。当某种物体呈现透明的晶体状态,如玻璃、水晶。有机玻璃等,经过光线的照射后,本身可以透过光线的色彩而呈现出透射光色来,这种现象产生的色彩称为透过色。当透明物体含有一定的杂质或色素时,由于杂质或色素对于光线的反射作用,对照射的光线便有一定的过滤作用,而形成透明色。所以透明色是透明物体滤掉光源色中的部分光色后,呈现的其余部分光色。
    4. 复合光
    事实上一件物体并非只反射或透过光谱中的一种或两种色光,只是我们所感受到的是色彩的反射或透过出来的某种较多的色光,而其他的色光也会有微量的反射,因此各种物体所产生的颜色,是非单纯颜色的光,它是以“复合”的方式反射或透过的,故而叫做“复合光”。
其实,色彩的客观呈现,其决定性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①物体的分子结构;
     ②物体的性质;
     ③光线的性质;
     ④物体表面现象,如光滑、粗糙等影响光的折射、反射、透射程度;
     ⑤观看时的心理因素等。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色光关系的如下结论。
    所有物体的颜色会依光源色的不同而产生变化,而且多数时候呈现出来的颜色并非只是单纯的单色反射光,而是混合了数种单色光而形成的复合光色。把这一理论运用于设计中,尤其是舞台设计、橱窗设计、展示设计、室内设计等,利用各种不同色彩效应的光线,来营造设计不同的色彩气氛及效果。现以一个日常生活中大家都常见的例子便能说明,卖水果的小商贩用红灯来照射红苹果,使水果显得既鲜又成熟;卖烧鹅的小贩,用偏橙色的白炽灯来照射烤鹅,使其油水欲滴,令人垂涎,这都是生活中对光色原理的利用。
    另外,在光色关系中,物体色与受光量也是有着密切关系的。一般而言,一件物体表面接受光线照射时,光线越强,它所反射出来的颜色就越饱和、鲜艳,刺激度也越高。相反,光线越弱、颜色就越暗淡、越模糊,刺激度也越低。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是,当投射到眼睛的光线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变成白茫茫的一片,这种现象称为眩光,这是设计中对光的利用非常忌讳的。如橱窗、展示设计等,增加受光量的目的是提高视觉程度,而受光量过度,则适得其反。
三、色彩与视觉的关系
    人之所以能够感知到光线并产生形状与色彩的反应,是因为眼睛的视觉作用,才产生的。要了解视觉规律,必须了解眼睛的构造。人眼睛的构造和照相机的构造一样,分为眼帘(镜头盖)、虹膜、瞳孔(光圈)、角膜、晶状体(透镜)、网膜(底片)、视觉神经细胞底层(包括锥状、柱状细胞,即等于底片上的感光药膜)等,只要具有正常视觉功能的眼睛,跟完好的照相机一样,光线一旦进入后,瞳孔就发挥对光量的控制作用,使形象经过角膜的水晶体和玻璃体到达网膜上,便产生形状和色彩。网膜的锥状细胞是感应红、绿、蓝原色光的细胞,可以感知色彩;柱状细胞对光线的明暗度有感知作用。锥状细胞和柱状细胞吸收光线后,将感觉刺激转换成信号,沿着视神经传达到大脑的视觉中枢,而产生色彩的感觉。当一个人的锥状细胞产生病变或先天性功能不全时、便产生感色力不足,称为色盲。锥状细胞对光线的感觉较迟钝,在较弱的光线下不起作用。柱状细胞对光线明暗的感应较敏锐,因此在弱光下依然还可以接受刺激,辨别明暗。这就是光线越弱颜色会越不饱和的原因。
    视觉与色彩的关系中,还存在一种视觉现象,当眼睛注视一个物体一段时间,然后突然闭上,而物体的形状依然会在脑海中留下印象来,过几秒钟后才会消失,这种现象称为视觉残象。电影及动画的成相原理便是依此现象完成的。
四、色彩与颜料
    人类运用颜料来记录他们的文化传统,从远古以来便一直持续不断地努力,并且应用于生活与宗教活动中。一方面用于对生活的记录;另一方面用于庆祝仪式,部族标识与图腾崇拜等。对于美的追求是一种与生具来的天性,宗教与生活给予人类求美、爱美的原动力,使人类在※※中的美术活动,占有重要地位。从许多自然界中拾得的色料物质被用作染料、涂料、颜料,成为装点社会、美化生活、传播文化的重要材料。
    从颜料的来源来看,在化学合成技术尚未出现的时代,所有颜料均来自天然的物质,分为无机颜料和有机颜料两种。无机颜料来自天然的泥土、矿石、金属等原料,耐热、耐光、耐氧化、耐化学侵蚀,坚实而不容易变化,但是其附着物体的能力以及鲜明度较差,必须依赖溶剂来调配,才能达到较好的使用效果。有机颜料取自于动物及植物,如毛、发、分泌物、根、茎、叶、骨、排泄物、肢体、皮肤、皮脂、腺体、牙齿等物,经过各种提炼方法取得,由于其本身兼具有化学合成基础,发色效果好,鲜艳度高,着色力强,但是易与环境因素发生化学变化,色性不稳定,变色、褪色较明显。
    有余科学的进步,人工化学合称颜料的运用,使颜料制作简便,成本较低,价格便宜,耐久性及抗褪色性很强,且颜色种类多达3万种以上,并有9千种以上在市上使用。
3.2  色彩的表现
3.2.1 色彩的分类
    大千世界的色彩,种类纷繁复杂,为了便于表现和应用,不得不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类,现代色彩学按全面、系统的观点,将色彩分为以下两类。
一、无彩色
    无彩色的颜色是指黑色、白色和各种纯灰色。纯灰色可理解为由黑与白混合的各种明暗层次的灰色。值得注意的是,色彩学的划分,无彩色也是一种色彩,就象数学中“0”也是一个有理数一样。
    无彩色的颜色,只有明度的变化,把所有无彩色的颜色概括起来,可得到按比例变化明度层次的颜色,从明度最亮的白色开始,依次为:白、亮灰、浅灰、亮中灰、中灰、灰、暗灰、黑灰、黑等。
二、有彩色
    如果我们把光谱分解的七个颜色,按顺序围成一个圆环,可得到一个供色彩研究及运用的色相环。由于青色和蓝色都属蓝色系,因有时为了研究和运用的方便,常把青色和蓝色合成一个蓝色,可得最基本的六色相环:红、橙、黄、绿、蓝、紫,以及由它们混合所得的所有的色彩。
    色彩不仅有不同色相的变化,而且还有不同明度和纯度的变化,色彩的明度、纯度和色相是研究色彩最基本的方向,也是色彩运用的三个最基本的属性。
    明度色相环的外圈为深色相环,内圈混入了白色为浅色相环。如果混人黑、白色的份量不同,其明度还可作更多层次的变化。
    低纯度色相环,其分别加上了相同明度的纯灰色。如混入灰色的份量不同,其纯度还可产生更多层次的变化。
三、特别色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有一类不属于上述两类之一的色彩种类,称为特别色。特别色在使用时的视觉效果与上述两类不同,具有特殊性,如金色,银色和萤光色等,印刷上称为特别色。特别色除了有不同的色相外,通过技术上的处理,可产生出不同的光泽效果。此类色彩的提出,是为了适应现代设计和现代印刷的需要,以丰富设计师的表现方法和设计物的视觉效果为目的的。
3.2.2 色彩的属性
    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因为人的视觉只能辨别出色彩的这三种变化。
    色相是颜色的名称。明度是色彩的明暗程度。暗处加黑,明度低;亮处加白,明度高。纯度是色彩的含灰量的多少,含灰量多,纯度低;含灰量少,纯度高。
    色饱和度实际上就是色的纯度。在自然界中,所有的色彩都或多或少地混入了白色光线。如果我们观察一组投射到黑暗中的日光光谱,我们所得到的色彩是真正“纯”的,百分之百饱和的。彩虹是日光光谱在自然中的再现,但它是“褪了色”的,因为其中掺杂了大量的白色光线。
    明度的概念是相当主观的东西,它取决于众多的因素,传统上我们称一种色彩“鲜艳”,即这一色彩具有高的饱和度和明度。“苍白”的色彩是指混有白色、色饱和低而明度较高的色彩。当色彩中混有灰色时,我们说这种色彩“脏”了。这些说法已为画家们广泛应用,我们也可用这些习惯的说法来表达。
    色相和色饱和度是色彩的色度指标,或称为色彩的彩度。
    天然的和人造的各类物体中的大部分色彩都是或多或少混有白色或灰色的、按不同比例组成的各种光波。色彩的感觉,主要取决于占主导地位的光谱色彩。比如一种色彩由80%的红色、10%的绿色和10%的蓝色构成,就是非饱和红色。摄影术语中的“偏色”就用于表示这种比例,并大略地描述所得到的感觉。
一、色相(颜色的名称)
    所谓色相是指不同色彩的相貌或区别不同色彩的名称。
      三原色或三基色──属于没有配色的原来的颜色:红黄蓝RGB,黄品青CMYK。
      间色──两种原色相配。如橙、绿、紫。
      复色──两种以上的色相配。如绿橙、绿紫等。
    色相的范围相当广泛,光谱色中就有红、橙、黄、绿、育、蓝、紫七个基本色相,而不同的基本色相,按其色彩倾向的不同又可区分出不同的色相,如红色可进一步分为紫红、大红、朱红、橘红等色相。
    1. 色相环
     3色相:RGB、CMYK
     6色相:红橙黄绿青紫
    12色相:1888~1967,约翰内斯.伊顿Johannes Itten《色彩论》、伊顿“色相环”(瑞士)
    24色相:1853~1932,奥斯特瓦德Wilhelm.Ostwald“色相环”(德国)
            红、黄、绿、青混合成8组,每组再分3色,得到24色,分三圈放置
   100色相:1858~1918,蒙赛尔Albert H.Munsell修正的蒙赛尔“色相环”(美国)
            红、红黄、黄、黄蓝、蓝、蓝绿、绿、绿紫、紫 × 10白…...1黑
    2. 色立体
    立体色谱,是用三维空间的关系,将色彩的三要素(H色相、V明度、C彩度)表现出来的一种色彩图谱。它形成了色彩的立体构成推移,称为色立体。
    色立体则是通过色彩三要素,有规律地排列似球体,产生幻觉空间的韵律感。
    中心地轴:无彩色中轴
    圆周方向:H不同的纬度是不同的色相
    竖轴方向:V上白、中灰、下黑,上明度强、下明度弱。
              从上至下明度值V10,V9,...V0(10表示绝对白,0表示绝对黑)
              (北极:白,明度高;南极:黑,明度低)
    半径方向:C彩度外高
               外层彩度高、色饱和度高、外纯度高、内纯度低(灰)
               纯红色5R4/14   VH/C
二、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
    顾名思义,明度是色彩的明暗程度。是由色光或颜色反射光的振幅强度所决定的。暗处加黑,明度低;亮处加白,明度高。
    色彩的明度代表某种色彩的亮度,也称做“强度”,这就是在去除了彩色之后还给人以色彩感觉的东西!
    在分析色彩的明度时,可从两个方面理解:
    一方面是同一色相可以有不同的明度。由于不同强度的光线照射,相同色相产生不同的明度变化,这是一种情况;还有就是在相同强度的光线照射下,如果在同一色相中加入一定程度的白或黑,就会增强或降低其反射度,从而产生不同的明度。加深绿、粉绿等就有不同的明度。
    另一方面是不同色相的色彩,其自身反射光线的强弱也不同,具有不同的明度。色相环就有明显的明度变化,从黄到紫呈现出由高到低逐渐的明度变化,黄色最亮,紫色最深,红、绿为中明度色。
    总结出色彩明度变化的具体方法。要提高或降低色彩的明度,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加白或加黑,但有时为了不使色彩变粉或变灰暗,便可以加上黄或紫,或者加上一些除白、黑以外的浅色或深色,以达到明度变化的目的,同时也具有微妙的色彩变化。
三、纯度
    纯度表示色彩含灰量的多少,含灰量多,纯度低;含灰量少,纯度高。
色彩的纯度也叫鲜艳度、饱和度或彩度。顾名思义,即是色彩的纯净程度。是指某一色彩中所含该种色素成分的多少。一般所含色素成份越多,其纯度就越高,相反则纯度就越低。当某色彩所含该色素的成分为100%时,就称为该色相的纯色。
    降低纯度的方法:
     ①纯色+白色,明度提高,纯度降低。
     ②纯色+黑色,明度降低,纯度降低。
     ③纯色+同明度的补色,明度基本不变,纯度降低。
     ④纯色+同明度的对比色,明度基本不变,纯度降低。
     ⑤纯色+另一色,明度不变,纯度降低。
     ⑥纯色+纯度明度相同的灰色,明度不变,纯度降低。
3.3 色彩的体系
    色彩的体系是为了系统、全面地研究。利用和管理色彩而对色彩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和归纳。由于各家的整理方法有所不同,现把最典型、实用的蒙塞尔色立体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蒙塞尔色立体是由美国画家兼色彩学家的蒙塞尔(A.H.Munsell 1858~1918)于1905年创立,1940年由美国光学会测色学会修定,用于工业规定的测色标准。
    蒙塞尔色立体以五个基本色:红R、黄Y、绿G、蓝B、紫P、加上五个中间色:橙YR、黄绿YG、蓝绿BG、蓝紫BP作为十个以黑、白元色中轴放射出来的色相为色立体的基准。每个色相再分成十等份,总计有100等份,分布于360度圆周中。各色相的180度相对方位是该色的补色。
    蒙塞尔色立体的色彩标示符号,可按照H(色相)、V(明度)、C(彩度)连结成的记号标示,形成HV/C,无彩色以NV表示,如红色为5R4/14,黄色为5Y8/12,绿色为5G5/8,蓝色为5B4/8,紫色为5P4/12,由其代表数字则可知其明度,彩度的高低,如5R3/7和5BG8/4两色相比,前者明度低,但彩度较高。
另外,在国际上使用的还有伊登色系表、奥斯华德色系表,日本色彩研究所PCCS色系表,都以类似的方法把色彩进行了系统化的归纳。
电脑中用RGB、MCYK色系。
3.4 色彩表现的规律
    色彩是一种既浪漫而又复杂的语言,要对色彩之表现有所了解,必须对色彩表现的规律有所研究。
一、色彩的混合
    光学上把太阳光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谱,这七个单色光已不可能再行分解。后来,色彩学家通过反复的研究、试验才发现,用其中的红、绿、蓝三色光进行混合,便可产生出七色光谱中的其它四色,及更多的色光。也就是说在七色光谱中的橙、黄、紫三色光虽不能分解,但可以合成,而红、绿、蓝三色光则是不能合成的单色光,色彩学上把这三个不能合成的色光(红、绿、蓝)称为三原色光。
    颜料是人们用来改变物体表面色彩,美化生活及环境的材料,颜料的色彩属人工色彩,其之所以能够改变物体颜色,是通过改变物体表面的反射光线来完成的。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颜料的色彩已占具了社会色彩的大部分,成为研究色彩不得不涉及的主要问题。
    色彩学家经过研究证明,运用于表现的所有色彩,都能通过三个颜色混合出来,这三个颜色就是红、黄、蓝,而红、绿、蓝三色是无法用其它颜色混合的,所以色彩学上把红、黄、蓝三色称为颜料的三原色。
    色光的三原色光和颜料的三原色有所不同,那么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又有些什么不同的规律,互相间又有没有什么联系呢?下面我们作进一步的分析。
    三原光:红(略带橙)、绿、蓝(略带紫味)
    三原色:红(带紫味)、绿、蓝(带绿味)
    色彩混合有光混合、颜料混合、颜色并置混合。
    光混合(加光混合、加法混合):明度、纯度都增高。
    颜料混合(减法混合):明度、纯度都降低。
    颜色并置混合(中性混合、空间混合):明度不变、纯度都增高。
    ①纯度、明度高的色:可用两个颜色并置,不比加法混合纯、明度低,比减法混合纯、明度高;
    ②艳色:可用类似色相来获得(色相环中色彩距离近的色);
    ③暗灰色:可用两个互补色来获得(色相环中直接对应的颜色)。
    1. 色光的混合
    三原色光又称为第一次色光,它是用来混合产生其它色光的。由于光色的混合,混合次数越多,其色光的明度越亮,所以色彩学上把光色混合称为加法混合。
    2. 颜色的混合
    颜色的三原色,也叫第一次色,它同样是用来混合产生其它丰富多彩的颜色。颜色混合的次数越多,其明度越深,所以在色彩学上有把颜色的混合称为减法混合的说法。
    3. 无色的混合
    有彩色与无彩色的混合,包括第一次色和第二次色与黑、白、灰的混合,此混合可产生大量的具有不同色彩倾向及明度变化的灰色。
    4. 特别色的混合
    有彩色与特别色的混合,即有彩色与金、银、萤光色等的混合,可产生具有特别效果的色彩。
二、色彩对比的规律
    色彩的对比则正好相反,它是把相互对立的色调或色度并列放置的结果。因此,色调的对比是同一色相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调差别很大的色彩的配合。比如,深暗的红色与掺杂于大量白色的浅红并列的效果就是这样。
    我们最常遇到的是,相对比的色彩在色调和色度上都有差异,比如:深绿与淡红的对比;被绿叶包围着的红花。
    在主观感觉方面,人们常常把色彩分为冷色和暖色。我们的眼睛,或者说大脑,更喜欢较暖的色彩。以暖色为主的构图象音乐一样被称为“大调的”,以冷色为主的构图称为“小调的”。
    通过色盘,我们可以方便地了解色彩和它们的补色。在色盘上,相互谐和的色彩相邻近,而相互对立的色彩正好相对,形成互补色。一种色彩越向暖方靠近。它的补色就越向冷方移动。
    所谓色彩的对比,是指色彩间的矛盾、对立的关系。色彩的对比要素包括色相、明度、纯度等。在应用设计中,色彩诱人的魅力,常常在于色彩对比因素的妙用,特别是视觉传达设计,更是应注意通过强调色彩对比来提高设计物的注目程度。
    黑色和白色是对比色,而它们的混合色是灰色。
    1. 色相的对比
    色相对比是两个以上的不同色相的色彩并置在一起,所产生的色相差别的对比。在作色相对比的实验时,为了避免明度和彩度的干扰,最好用色彩纯度较高的色相并置,才能达到较戏剧性的对比效果。
    邻近色、类似色、对比色、互补色。色相偏移、无彩色的衬托。
    色相对比:
     ①同类色15°
     ②类似色45°
     ③中差色90°
     ④对比色130°
     ⑤互补色180°
    2. 明度的对比
    色彩的明度对比,是将两个以上的不同明度的色彩并置在一起所产生的色彩明暗程度的对比。色彩的层次和空间关系主要是依靠明度对比来体现。有数据显示,明度对比的效果要比色相和纯度对比的效果强3倍以上,所以,一个画面上如果只有色相对比和纯度对比,而没有明度对比,画面内容就难以辨别。
     0至10分11色阶
     0~3色阶为低明度,颜色深
     4~6色阶为中明度,颜色灰
     7~10色阶为高明度,颜色浅
     占<3个色阶为短调
     占3~5个色阶为中调
     占>5个色阶为长调
    3. 纯度的对比
    色彩的纯度对比,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纯度的色彩并置在一起所产生的色彩的鲜艳或灰浊感的对比。由纯度对比所产生的结果必然呈现出鲜明的色彩更鲜明,灰浊的色彩更灰浊。
    纯度对比
      纯色加黑、加白
      纯色加补色
      纯色加同纯度明度的灰色
      鲜调(纯)
      中调
      灰调
    4. 冷暖的对比
    色彩有心理温度。
    红、橙、黄系颜色,会刺激副交感神经使血液循环加速,身体不由自主地热起来,给人温暖之感,称为暖色系。
    绿、蓝色系颜色,会使血液循环降低,身体产生凉爽、寒冷的感觉,称为冷色系。
    紫色系统的颜色属于中性色。其冷暖感要视其所处的色彩环境,当它们与暖色搭配时有冷感,相反有暖感。
    利用冷暖这两种属性的色彩并置,产生冷暖对比的感觉作用,也是活用色彩规律的一项重要技术。由于冷暖色系统本身的对立性区分很明显,因此在作冷暖对比时,最好使一方为主,另一方为副,互相陪衬,方可得到协调。冷暖对比容易因纯度及明度的对比而扰乱分析,有时冷暖对比与补色对比很相像,因此为求统一,主从及轻重的安置便很重要,整个设计的性格才能明确,如果遇上冷暖对比而兼具补色或对比色对比时,可以将其中的一色降低纯度或改变明度,成为有差距的弱色,才能达到真正的理想效果。
    5. 面积的对比
    色彩对比是一项错综复杂的视觉现象,色彩所占面积的大小,给人心理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因此研究颜色所占面积的大小变化是十分必要的。
    面积的对比结果,是使面积愈大的色彩,愈能充分地表现色彩的明度和纯度的真实面貌,而面积愈小,愈容易形成视觉上的辨别异常。
    6. 对比的效应
    由颜色与颜色的并置所产生的对比强弱变化称为对比的效应。
    两色并置,愈接近邻接线,彼此的影响愈大,甚至会引起互相干扰,为了防止干扰可以在两色交界处加一道隔离线,若两色对比明亮时,隔离线用暗色,若两色对比阴暗时,隔离线用白、金、银等色都可以。对比效应在两色分离时也会产生,但随着间距的增大而减弱。
    在明度对比小或明度相同时,色相的对比会加强。但由于两色会产生光晕作用,所以有时反而难以看出上面究竟是什么。当然,若能增强明度的变化,在色相和明度上都加强对比,就会提高视觉效果。
三、色彩调和的规律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组合,为了达成一项共同的表现目的;互相间产生一种秩序、统一与和谐的现象,称为色彩调和。
    了解色彩调和的理论,可以建立色彩设计的用色技巧和配色的原则。
    色彩与色彩之间的相异关系,是一种对比关系,色彩与色彩之间的相似关系,则成为一种调和关系。事实上,色彩的调和具有双层含义,一方面色彩调和是一种配色美的现象,一般认为能使人愉悦、舒适的色彩关系则是调和的关系。从此观点来看,具有对比效果的色彩关系,只要处理得当,也可能是调和的配色,同样,完全缺乏变化的颜色,也不能算是调和的。另一方面如果把色彩的调和作为一种处理色彩关系的手段,这时强调的则是一种完全和谐的关系,此意义的调和与对比是完全对立的,这在理解色彩时特别重要。
    和谐的色彩则比较柔和,观众眼睛不易疲劳,有时还能唤起诗意。
    和谐的感觉靠同一色相区域或色环中的相互靠近的色彩搭配产生,比如黄与绿之间的色彩相配合。具有同一特点的色彩集合也是和谐的,橙调的红棕与黄的温暖感觉相同,因此相互谐调。我们在大自然中常常遇到这类组合:秋景的红与棕;春天的黄与嫩绿等等。同一色相不同色调的色彩放在一起也是和谐的,雾中的田园风光或是蓝色的海洋船队就是例子。
    当色彩的和谐十分重要,而在画面中却含有互不调和的对立色彩的时候,用人工的方法削弱强烈的色彩对比而使之和谐是可以做到的。过度曝光能使鲜烈的色彩变淡变柔,而曝光不足能使色彩变暗。
    色彩的对比让我们了解色彩与色彩本身的个别性,而色彩的调和才是让我们学习驾御色彩的真正技巧,才是画家、设计师、视觉艺术工作者使用色彩技能的最高理想。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谈论色彩的调和。
    1. 单色在明度和纯度上的调和
    2. 同色系的调和
    3. 类似色的调和
    4. 对比色的调和
    纯度造成一强一弱,或使用面积一大一小,形成虚实、宾主关系为宜。
    相对立的两原色的并置技巧,因此运用得当,会产生明显、辉煌、华丽的效果。
    5. 补色的调和
    补色的配置尤需注意如何减低彼此争艳的牵制情形,区分宾主、虚实、强弱,强调一色为主,加强主色的强势,将另一色以弱色姿态作为补充色,才可能产生美丽而又和谐的感觉。
    6. 复色群的调和
    两个颜色以上的调和,就成为复色群的调和。彩色作品绝大多数要接触到多色相调和的技术,将多色相有规律组合成调和的复色群,是研究色彩学的重要课题。两项公式为:
    ①三色调和:主色+副色+衬色
    ②三色以上调和:主色+副色+衬色群
    主色是整个配色的重点或主题颜色,在位置安排上必须在最显眼处;在颜色的选择上必须是鲜明的颜色;在意义的表达上,必须切合题旨;在面积上则视其搭配而定,不可过大而分散注意,也不可过小而不够显著。主色通常在复色群调和中只有一色或一个色系。
    副色是作为陪衬主色或与主色互相呼应而产生的,通常安排于主色的旁边或相关位置上,颜色不可比主色显眼,相关位置的重要性不可强于主色,在色相上可与主色对立或相衬,以突显主色。副色可以由单色或两色或色群组合而成。
    衬色又称为底色,是主色及副色之外的颜色。其作用在于衬显出主色,因此衬色的选用应是最不显目、能突出主色的相关色或色系,衬色的数量可以是一个颜色或一个色系统或一套复色群,颜色最好用弱色、灰暗色或淡色,甚至是无彩色,这些颜色在衬显功能上比较见效果。
    三角形配色,四方形配色,五角形配色试验。
    7. 渐层调和
    所谓渐层调和,是指一组色彩依明暗、鲜艳度、混色度等原理分成明暗色阶,多色阶组合成依顺序变化的调和方式。
    8. 晕色调和
    此法与渐层调和有极其相似之处。晕色是中国画常用的一种表现技法,现代描绘工具喷笔是用来晕色的最简单而又细腻的描绘工具。
    9. 无彩色与有彩色的调和
    无彩色没有彩度,最适合作副色或衬色,无彩色跟任何一种或一组色彩组合,都能产生调和的效果。
    另外,无彩色还有缓和作用,可用来作为色彩与色彩之间的缓冲色,解决色彩(特别是对比色和补色)的不协调的现象。
    10. 纯度的调和
    11. 明度的调和
    12. 面积的调和
    面积的调和与色彩的三属性无关,它不包含色彩本身色素的变化,而是通过面积的增大或减小,来达到视觉感觉上的色素的加强或减弱的作用。
    面积的调和是任何色彩构成都必须考虑的问题,如同色彩的三属性一样重要。
    面积的调和与纯度的调和有相似之处。面积对比的加强,实际上是在增加一个色素的份量的同时而减少了另一个色素的份量,所以起到了对色彩的调和作用。也就是说面积对比与色彩对比成反比例关系。
四、色彩间的相互影响
    我们在强调物体的洁白时,最好运用深暗的背景。色彩的强度在白色背景中得到加强。色彩在深暗背景前显得强度减弱。色彩在灰色的背景前面显得更为明亮。
3.5 色彩的知觉
色彩只有靠知觉才能传达情感,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感觉效应。
    色彩比形体和线条更能立即在观众中引起反响。它能直接用于刺激观众,造成强烈的效果,也可潜移默化地影响观看的人。
    色彩传达感情的能力是很强的,并且各自具有一定的象征性。
    随地域与种族的不同,含义也有所区别:绿色在北欧象征宁静,而在巴西却象征着疾病,在丹麦象征着健康,在意大利却象征着贫穷,在※※※国家中,绿色是神圣的虔诚和永恒的生命的象征。
    为了传达某种情感,不仅要学会利用色彩;而且要学会利用各种色彩的细微变化,学会创造不同色彩的对比与谐调。为了让所追求的效果更明确;最好使用尽量少的不同色彩,过多的色彩会分散注意力。
3.5.1 色彩的感觉
    人类对色彩的感觉,是一种客观而又复杂的现象,同样的一个色彩,经由视觉传到人脑,会因人的个性、接受的时间、生理状况、情绪反差而产生不同的差异,更会因性别、年龄、生活、种族、风俗习惯而有个体或群体的差异。
一、色彩的温暖与寒冷感
    由于人的心理因素和人的联想思维,当人看到红色时,必然与火、太阳等高热度的事物产生联系,而形成心理上的温暖感;当人们看到蓝色时,便会与水、冰等产生关联,从而产生出寒冷的心理反应,这种对色彩的心理上的冷暖反应,就是色彩的温暖与寒冷感。
    暖色的特性是波长较长、强度大,具有奋发、膨胀,兴奋、温馨、外向、积极、重量感、前进感、刺激性、活跃、努力、主动等特性。
    寒色的特性是波长较短、弱度、消极、安静、松弛、幽深、沉着、内向、轻、后退、收缩感、思慕情调、冷漠、不安、沮丧、忧郁、平衡、庄严等。
二、色彩的前进与后退感
    橙色和紫色的并置,具有明显的橙色前进而紫色后退的感觉。
    色彩的前进与后退的感觉还与眼睛在接受光线刺激时,受光量的大小有很大关系,受光量大对眼睛刺激强,便有耀眼、膨胀、前进的感觉。相反受光量小,便有灰暗、模糊、收缩、后退的感觉。色彩的光量是由反射光决定的,明亮的颜色,反射光线强,使眼睛受光量大,就有前进的感觉,如白、黄等色。而暗色,反射光线弱,使眼睛受光量小,就有后退的感觉,如黑、紫等色。
    不同明度的色块构成,可明显感觉出亮色前进而暗色后退。
三、色彩的兴奋与冷静感
    一般说来,暖色较易引起心理的亢奋和积极性,属于兴奋色,其中以朱红色最具兴奋作用,其它明度较高、纯度较高的颜色如黄色、橙黄色等也都具有扇动性,倾向于兴奋色。T454
    寒色较具压抑心理亢奋的作用,令人消极、沉静,属于冷静色,其中以蓝色最具清凉、沉静的作用。另外明度、纯度较低的颜色,也都偏向消极、镇静的作用,倾向于冷静色。
四、色彩的轻与重感
    色彩的轻重感与明度、纯度、寒暖等特性相关联。
    明度较高的色彩,纯度居中的色彩和色性偏冷的色彩,给人的感觉是较轻的。
    相反,明度低的色彩,纯度极高或极低的色彩和色性偏暖的色彩,给人以重的感觉。
五、色彩的强与弱感
    所谓色彩的强与弱,是指色彩给人心理的刺激所造成的震撼力的强和弱。
    纯色是色彩饱和度最高的颜色,给视网膜的刺激最强烈,感觉鲜艳而醒目,震撼力大,属于强色。当色彩经过混色之后,饱和度降低,纯度下降,而趋于柔和。纯度愈低,色彩强度愈弱,直到接近无彩色时,刺激性最弱,属于弱色。
    在色彩的明度上,一般明亮的颜色属于强色而深暗的颜色属于弱色,而当其并置关系时,明暗对比强的颜色属于强色,而明暗对比弱的颜色属于弱色。
    纯度对比强烈,为色相的补色对比,明度对比也极强,属于强色感觉,具有明快、强烈、兴奋、紧张不安等心理反应。
    纯度极低、明度对比极弱,是属于弱色感觉。弱色给人以松弛、柔和、亲切等心理反应。
六、色彩的柔软与坚硬感
    在色彩的感觉中,也有柔软和坚硬两种不同的质地的感觉。色彩的柔软与坚硬主要与色彩的明度、纯度和色性有关。
    明度不高不低,且对比较弱的色彩,纯度较低的色彩和色性偏暖的颜色,具有皮毛、绵线感,属于柔软色。
    明度极高和极低,且对比强烈的色彩,纯度极高的色彩和色性偏冷的色彩,具有金属感,属于感觉坚硬的色彩。
七、色彩的华丽与朴素感
    在色彩感觉中,也有华丽与朴素的两种感觉。这种感觉以纯度因素为主,也与明度和色性有密切的关系。
    华丽的颜色,主要是纯度高、鲜艳、亮丽、色调活泼、强烈的颜色;明度较高且强烈对比的颜色;色性偏暖且强烈对比的颜色。
    朴素的颜色,必然是朴实无华、色彩较灰浊的低彩度颜色,以纯灰色最为典型,其明度较灰暗,色性偏冷又对比较弱。
八、色彩的明朗与阴郁感
    色彩与人类的个性一样,具有明朗与阴郁的分别,可以用来表达人的感情,其主要以明度作用为主,同时也与纯度因素有关。
    明朗的色彩必然是明度高,明度对比较强的色彩,以及纯度偏纯且色性偏暖的色彩。
    阴郁的色彩则是明度低,明度对比较弱的色彩,以及纯度偏低且色性偏冷的色彩。
3.5.2 色彩的易视性
    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时(如各种交通标志和招贴广告等的设计),设计师为达到信息传达的目的,必须在色彩选择上下一番功夫,必须选择那些醒目的,以便让人容易看见的色彩。这种色彩是否容易看见的特性,就称为色彩的易视性。
    一般纯度高的色彩都具有较高的易视性。但有时由于色彩过于耀眼,反而会给人留下不愉快的印象,因此,必须懂得分寸,小心行事。
    色彩的易视性与色彩的搭配很有关系,如红色与绿色都是纯色,都有比较高的易见性,但当他们搭配在一起时,由于色彩的相互作用,以及明度相似的关系,使其易视性减弱。
    1. 易视性高的色彩搭配
                    易视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底  色 黑 黄 黑 紫 紫 蓝 绿 白 黄 黄
                    图形色 黄 黑 白 黄 白 白 白 黑 绿 蓝
    2. 易视性差的色彩搭配
                    易视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底  色 黄 白 红 红 黑 紫 灰 红 绿 黑
                    图形色 白 黄 绿 蓝 紫 黑 绿 紫 红 兰
3.5.3 色彩的心理联觉
    常用的形容色彩印象的语言,都直接来源于色彩所引起的心理反应,本节将对心理效果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作一讨论。生理因素包括色彩与音乐,色彩与味觉,色彩与形状。心理因素包括色彩与嗜好、色彩与联想和色彩的象征等。
    色彩心理学
      色彩的温度感(冷暖)
      色彩的重量感(轻重)
      色彩的软硬感
      色彩的强弱感
      色彩的情绪感
      色彩的形貌感(红正方形重、黄倒三角形轻、蓝圆形透明、橙为矩形、绿为六角形、紫为椭圆形)
      色彩的华贵与朴素感
      色彩的收缩与膨胀感(青色有收缩感、黄色有膨胀感)
      色彩的听觉心理联想
      色彩的嗅觉与味觉联想
      色彩的感觉与联想(好恶、象征)
色相的属性          色彩属性的心理联想       
色相、明度(轻微)  好、恶
纯色相、纯度        兴奋、激动、沉着、稳定
色相                寒、暖
明度                轻、沉
明度、纯度          软、明快、硬、强烈
纯度               华丽、刺激
         色彩调子的心理联想             
色调                心理联想
亮色调    鲜明、欢快、爽朗、透明、新鲜
浅色调    简洁、甜蜜、妩媚、温柔
淡色调    欢快、雅丽、浪漫、柔美、洁净
鲜色调    艳丽、活泼、兴奋、亮丽、刺激
灰色调    朴素、含蓄、内向、稳定、成熟
浊色调    沉稳、朴素、朦胧、含糊
暗色调    沉着、稳定、刚毅、朴实、坚强
深色调    神秘、稳定、沉着、庄重
一、色彩与音乐
    最早提出色彩音阶理论的是牛顿,他认为以Do到So的音阶和红到紫的光谱色顺序相同。俗话说:“绘画是无声的诗,音乐是有声的画”,这句话把色彩与音乐的关系形容得淋漓尽致。一般色彩和音阶的关系如下:
    红—Do:红色是一种热,情澎湃的声音,具有强烈、充实、浑厚、不安定感。
    橙—Re:橙个性较温和,带有浑厚、安定的特质。属于音阶中带过音的角色。
    黄一Me:黄色具有清雅、单纯、愉快的感觉,是三原色中明度最高的颜色,活泼。积极、敦厚、轻盈。中性。
    灰一Fa:灰色浓滞,表情与其他色彩格格不入,却能与任何颜色产生一种特殊的对比性调和,苦涩、厚而不重、硬而不坚。
    绿一So:绿色清闲、空旷、生意盎然、冷静、有锐利感,与红色有一种互为补色的关系。
    蓝一La:蓝色普遍承认是个忧郁、清冷、寂寞、伤感的颜色,独立、孤寂、自成一格,与音阶中被称为忧郁的蓝色的La音属性一样。
    紫—Ti:尴尬、孤僻、虚幻、迷离、茫然。阴性,令人猜不透的颜色,在音阶中也有一个音永远听起来虚无、轻飘飘、不能独立,必然扮演过饰音的角色的乃音。
二、色彩与味觉
    色彩与味觉的关系,是以人类口腹之欲的经验法则作为理论基础的,体现为:
    绿色是果实未成熟的颜色,人口即产生酸涩难咽之感,因此,绿色系予人酸涩的感觉。
    朱红色是果实成熟的颜色,通常是黄橙、朱红、红色相间,予人甜蜜爽口之感。
    黑褐色是一种低彩度、低明度、无表情、灰浊、暗无生机,予人苦闷、苦涩腐烂的感觉。
    红、绿色是呈现互补关系的原色,会予人产生鲜艳、割舌的辛辣之感。
    灰色及带浊色的灰绿、灰蓝、灰红、灰黄,是泥土的颜色,予人涩味之感。

视觉色彩                      味觉      味觉联想                    
乳黄、黄、白、橙红、粉红      甜        奶油、甜点、冰激凌
浅红、闪光的黑色              甜        奶油、甜点、蛋糕
绿、黄绿、橙                  酸        橙子、水果、未成熟的橘子
红、蓝绿、褐                  酸        橙子、水果、未成熟的橘子
灰、黑、蓝紫、褐赭            苦        咖啡、茶叶、巧克力
红、暗黄                      辣        辣椒、咖喱、芥末
茶褐                          涩        柿子
白、蓝、青、浅灰              咸        盐
蓝、结晶感的白色              咸        盐
三、色彩与形状
    色彩与形状是绘画与设计中满足视觉需要的两个重要因素,它们互相补充,色彩赋予感情,形状赋予精神表现,使我们获得整体的信息。
    综合归纳色彩间关系性的各家见解:
    红色:稳定、厚实、强烈、重叠不透明、安定、具有90°直角和正方形的特征。
    橙色:安稳、敦厚、温和、不透明、具有60°角和长方形的特征。
    黄色:明朗、积极、敏锐、活跃、爽快、利落,具有小于60°锐角和等腰三角形的特征。
    绿色:冷静、清凉。自然、宽坦,具有80°锐角和六角形的特征。
    紫色:柔和、虚无、变幻、尴尬、独立,具有120°角和椭圆形的特征。
    蓝色:轻盈、虚寂、柔和、寒冷、通透、飘渺,具有180°角和圆形的特征。
四、色彩与个性
    O 型血型:其个性特色是火爆、刚直、热烈、直爽、明朗、果断、勇敢、有始有终,与红色系统的色彩相同。
    A 型血型:个性特色是压抑、沉默、优柔寡断、内向、思想矛盾、感情阴郁、裹足不前、个性不明朗、羞涩、保守,与蓝色、偏蓝紫色系统的色彩相同。
    B 型血型:开朗、外向、活泼、明亮、爽快,有好奇心、多变、不安定、有多面性、艺术天分高,与黄绿色系统的色彩相同。
    AB型血型:个性极端、忽明忽暗、兼有明朗和阴郁的交叉情绪、倔强、孤僻、动静皆宜,与紫色系统相类似。
五、色彩与爱好
    色彩是美丽的,对色彩的爱好人皆有之,而爱好,经常会因人的个性、时代差异、民族传统、生活习惯、社会形态、风土人情、环境情况、教育形式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很难确立特定的公式或定律,根据美国色彩学家恰斯金的表述,影响色彩爱好的重要因素有三项:①个人嗜好占20%,②自我环境的调和占40%,③追求流行风尚占40%,这是比较数据性的成果。一般而言有许多统计性的资料仅供参考,列举如下。
    1. 对色彩的爱好倾向和属性的分类
    ①喜欢明色、讨厌暗色
    ②喜欢暗色、讨厌明色
    ③喜欢较不刺激的颜色,讨厌紫、橙、黄等纯色
    ④喜欢具有刺激性的颜色,讨厌中间色的明淡色
    ⑤讨厌紫色系统的颜色
    ⑥喜欢紫色系统的颜色
    2. 各民族的传统色彩
     中华民族的传统色彩是红、黄、青、白;
     印度民族的传统色彩是红、黑、黄;
     斯拉夫民族的传统色彩是红和蓝;
     拉丁民族的传统色彩是橙、黄、红、黑、灰;
     日耳曼民族的传统色彩是蓝、绿、红、白;
     非洲民族的传统色彩是红、黄、蓝。
    3. 不同年龄和性别对色彩的爱好程度
    幼儿男性:蓝、黄、橙、粉红、暗灰、黑、极淡绿色、黄绿、绿蓝;
    幼儿女性:黄、橙、红、紫、黄绿、粉红、金丝雀蓝、极淡蓝绿色;
    小学男性:橙、黄、极淡蓝绿色、黄绿、白、金丝雀蓝、绿、蓝绿、浅蓝色;
    小学女性:极淡绿、橙、黄、金丝雀蓝、白、黄绿、绿、浅蓝、奶油色、极淡蓝绿色;
    中学男性:黄、极淡绿、橙、黄绿、白、浅蓝、奶油色、极淡蓝绿、绿、金丝雀蓝;
    中学女性:黄绿、金丝雀色、极淡的绿、白、淡蓝、橙、黄、绿、蓝绿、奶油色;
    20岁男性:橙、浅蓝、黄绿、黄、极淡的绿、黑、蓝绿、蓝黑;
    20岁女性:黄、白、橙、红、黑、浅蓝、奶油色、金丝雀色、黄绿、暗褐;
    30岁男性:橙、浅蓝、绿、淡绿、黄、白、金丝雀色、红、极淡色;
    30岁女性:白、黄、浅蓝、绿、奶油色、黑、粉红、红、橙;
    40岁男性:黄绿、蓝、橙、黄、浅蓝、绿、白、奶油色、极淡绿、粉红;
    40岁女性:白、橙、红、黄、奶油色、浅蓝、黄绿、粉红、极淡绿、黑;
    50岁男性:浅蓝、极淡绿、橙、黄绿、绒红、红、绿、蓝、黄;
    50岁女性:自、黄、极淡绿、奶油色、粉红、极淡蓝绿、浅蓝、黄绿。
    4. 色彩的象征性
色   具象象征                       抽象象征                     
红   血液、夕阳、心脏;             热情、危险、反抗、喜庆、爆发;
橙   橘子、橙子、晚霞、秋叶;       快乐、温情、炽热、明朗、积极;
黄   香蕉、黄金、黄菊、注意信号;   明快、光明、注意、不安、野心;
绿   树叶、公园、草木、安全信号;   和平、理想、希望、成长、安全;
蓝   海洋、蓝天、湖海、远山;       沉静、凉爽、忧郁、理性、自由;
紫   葡萄、茄子、紫罗兰;           高贵、神秘、优雅、嫉妒、病态;
白   白云、白雪、白纸、护士;       纯洁对卜实、虔诚、神圣、虚元;
黑   夜晚、头发、木炭、墨;         死亡、恐怖、邪恶、严肃、孤独。

色   联想与象征意味                                
红   激情、激动、兴奋、欢乐         革命、热情、危险
橙   热情、活泼、亲切、安定         明朗、焦躁、温情
黄   明快、高贵、愉悦               希望、光明
绿   青春、和平、稳定、平安         跳动、希望
蓝   深远、沉着、含蓄               理智、悠久、无限
紫   富贵、神秘、悲哀               高贵、消极
白   洁净、透明、内向               神圣、纯洁
灰   沉着、朴素、内向               平凡、绝望
黑   深沉、庄重、成熟、消极         死亡、严肃、冷淡
    5. 色彩联想与性别差异
色  男性联想                       女性联想                           
红  血、口红、红衣服、唇、红窗帘、恋情、   危险、交通信号、热情、玩具、童装、
    国旗、夕阳、命运、夏日、原始、跳动、   唇、太阳、恋爱、喜悦、火、苹果;
    热情、革命、罪人;       
橙  柿子、橘子、少女、砖瓦、党派;         柿子、玩具、秋、幼儿园、晚霞、果园;
黄  城市、奶油、蛋黄、光、金发、香蕉;     菊花、春天的阳光、黄金、月亮、黄花;
蓝  夏天的海洋、秋天空、清爽、理智;     秋空、海洋、潮、水、冷静;
紫  牵牛花、教会、桔梗花、中国葡萄;     紫色花、茄子、紫菜汤;
白  云、护士、正义、白纸、虚无;         雪、白兔、纯洁、白云、白纱、白衬
灰  冬天空、病人、噩梦、忧郁、砂石、烟;   阴天、老屋、影子、老鼠、水泥、空罐;
黑  冬衣、黑板、绝望、墨、头发、悲辰;   丧服、失恋、夜晚、煤炭、不吉、恐怖。
    春夏秋冬;喜怒哀乐;男女老幼;轻重软硬的表现。
3.6 色彩的搭配(色彩设计)
    前面我们已经将色彩的对比和调和规律作了说明,当我们正式对一件艺术品或设计作品,进行色彩的计划时,必然要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组织在一起,这种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色彩组织就是色彩的搭配。
    在视觉艺术的领域,色彩搭配的问题一直是理论家及大师们苦心思考、努力研究的重点,他们一方面利用其敏锐、主观的感觉去创造,另一方面也试图在习惯上形成一套公式化、法则化的原理,将其组成简单的色彩应用系统,供后人运用。
    单独一种颜色谈不上美与丑的区别,只有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配置在一起时,才有美与不美的问题产生。本章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将色彩美的搭配效果及方法作系统的整理和分析,以供设计或艺术创作参考。
色彩的艺术学
     色彩的秩序产生美,色彩的统一产生美,色彩的视觉平衡产生美。
色彩设计
    确立色调
    色彩观察
        整体分析(三大块:冷暖冷或暖冷暖)
        整体与局部的色彩关系(固有色、光源色、受光、背光)
        实物与景物的色彩表现(器具、织物、水果、花草、树木、建筑、山、水)
        自然环境的色彩表现
          天空(清晨、晚霞、晴天、阴天)
          云彩(春多浮云、夏凝聚稳定的层积云、秋鱼鳞云重叠交错、冬条状云)
          风雨、太阳、月亮、人物,…
          雪景(初冬与秋末的色彩交融、初春与嫩芽的色彩连接)
    大自然憎恶“纯粹”的颜色,他们总是遵循色彩的逻辑用色。色彩搭配手法有:统调、均衡、秩序、环复
    越是杰出的大师,它使用的色彩就越少。
    伦勃朗:爱用黄褐色、银灰色、黑色、偶尔用暗绿色
    莫奈:黑色、白色、蓝色、黄赭色
    凡高:尽可能用苹果绿色
3.6.1 以色相为依据的色彩搭配方案
    这个配色的方法是以色相环为基础,把色相环划分成几个区域,再按区域性的不同色相的色彩进行配色。在利用此方案进行配色时,有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①当一件作品的画面构成已经形成,在色彩的搭配上,须先依照主题的思想、内容的特点、构想的效果,特别是表现因素等,来决定主色或重点色。是寒色还是暖色、是华丽色还是朴素色、是柔和色还是强烈色、是坚硬色还是柔软色等。
    ②主色决定之后,再带入色环中配色,根据需要便可以按照同一色相配色、类似色相配色、对比色相配色、补色配色以及多色相的配色等方案进行,分别产生不同的配色效果。
    ③配色所成的角度愈小、距离愈短,色彩的共同性愈大,冲突愈小,对比性则愈弱,所产生的效果愈和谐。
    ④两色所成的角度愈大、距离愈长,色彩愈没有共通性,冲突性加大,对比性愈强,所以产生的效果愈活泼、愈强烈。
    ⑤对角线180°角相对的补色配色,是效果最强烈、最具刺激性的配色。
    下面分别对每个配色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同色相的配色
    相同色相的颜色,主要靠明度的深浅变化来构成色彩搭配,称为同色相配色。由于用色的范围只有单色的明暗、深浅变化,使人感觉到稳定、柔和、统一、幽雅、朴素。在同色相配色中,如色彩明度差太小,会使色彩效果显得单调、呆滞,并产生阴沉、不调和的感觉。为了避免这种失误,宜在明度、纯度变化上作长距离配置,才会有活泼的感觉,保证应有的情趣。T486
二、类似色相的配色
    类似色相配色包括范围较广,当其配色的角度愈大时,愈显得活泼而富朝气,角度愈小,却愈具有稳定感和统一性,但是如果差异太小,近于同色相,则必须在彩度或明度上拉长距离,否则会产生阴沉、灰暗、呆滞的毛病。相反,当搭配的颜色与主色成接近90°角时,颜色的配置效果就会接近对比色的配色效果,其色彩与色彩之间会响有互相排斥的现象,有可能产生不调和的感觉,必须考虑如何使配色谐调的因素。
    一般情况,大部分类似色的配色效果,都予人以甘美、清雅、和谐的享受,很容易产生浪漫、柔和、唯美、共鸣和文质彬彬的视觉感受。
三、对比色相的配色
    对比色相配色,其配色角度大、距离远,颜色差异大,其效果活泼、跳跃、华丽、明朗、爽快。如果两色都同属于高纯度的颜色,对比会非常强烈,显得刺眼、眩目,使人有不舒适的感觉,可以用明度和纯度加以调和,缓解其强烈的冲突性。
    当距离主色接近90°角时的搭配,有些近似强烈类似色效果,视觉舒适度比较适中,可参照类似色的方法配色。
四、互补色相的配色
    互补色的配色是色相对比最强烈的配色,如果纯度太高,会产生刺眼、辛辣、心跳加速、冲击性强烈、喧闹不调和的感觉,必须用明度、纯度变化的方式加以缓冲,才可避免激烈的冲突。
    补色的配色,具有完整的色彩领域性,占有三原色的所有色素,所以其特色是清晰、明亮、灿烂、戏剧性强。
五、多色相的配色
    多色相配色在设计中用得比较广泛,
其色彩调和的法则,大家可以用以下方法
进行试验。
    ①钝角等腰三角形的三色配色
    效果与类似色配色相似,具有稳定感。
    ②正三角形的三色配色
    效果与对比色配色相似,具有华丽、活泼感。
    ③锐角等腰三角形的配色
    效果与补色配色相似,具有活泼,耀眼、眩目感。
    ④正直形的四色配色
    具有两组类似色的对比配色,效果生动。
    ⑤长方形的四色配色
    同样有两组类似色的对比配色,但效果在动中具有和谐、稳定感。
    ③梯形的四色配色
    一组类似色和一组对比色配色,效果华丽、生动而谐调。
3.6.2 以明度为依据的色彩搭配方案
    每一个色相均有不同的明暗度,从色相的配色中已看得出其对色彩搭配所起的作用。所有的色彩学家都阐明,色彩的明度对色彩的协调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无论是色彩间的搭配显得单调或是产生不协调的眩目现象时,只要降低或提高某一方的明度,便可立刻得到协调的效果。
    当然,色彩的明度变化,还可控制色彩的表情。色彩明朗,予人和蔼可亲的感觉;色彩阴暗,予人沉重的感觉;均衡的明度比,可使色彩活泼而稳重。运用色彩明度的配色,可从高低不同调子和明度差两个方面来进行。
一、不同明度调子的配色
    所谓明度调子,是指一组色彩配置在一起后,在明暗程度上所呈现出的一种整体倾向。当一个画面的所有色彩都倾向高明度的配置,我们称之为高调子。而当整个画面的所有色彩都倾向于低明度的配色,我们就称为之低调子。如当整个画面的所有色彩都倾向于不亮不暗的中明度配色,我们就称之为中间调子。
    1. 高调子配色
    高调子配色,具体讲就是在明度色环中,最亮三个色阶范围的色彩搭配。如果把明度层次发展起来,绝不限于三个色彩的搭配,同样可以在高调子中产生出丰富的层次变化。高调子的配色,可以赋予色彩以积极、快活、愉悦、爽快、开朗、亲切、华美、甘美等色彩表情,使画面呈现出华丽、高档、年轻、明亮、洁净、醒目、柔美、抒情、细致、自由、通畅、亮丽的视觉效果。
    2. 中间调子配色
    中间调子配色,具体讲就是在明度色环中,亮度在中间三个色阶范围的色彩搭配。它可以赋与色彩柔和、幻想、甜蜜、高雅、端庄、古典、豪华、辉煌、艳丽的特质,让画面表现出高贵、雄伟、缤纷、耀眼的效果。
    3. 低调子配色
    低调子配色,具体讲就是在明度色环中,亮度在最低三个色阶范围的色彩搭配,它可以赋予色彩严肃、谨慎、稳定、神秘、苦闷、丰富、温暖、钝重的特质,让画面展现出深沉、厚实、庄重、安定、幽雅、苦涩、阴森、苦难、怨恨、嫉妒、失望的效果。T494
二、不同明度差的配色
    以前面三种不同的明度调子进行配色,虽然分别都可以体现出不同的表情和视觉效果,但由于调式的限制,用得不好,往往使画面缺乏色彩的层次。通常,在保持了基本调式的基础上,还可以适当地打破调式色阶的限制,而考虑加入少量的跨色阶的明度对比,这实际上已经在配色中加入了色彩明度差的配色因素。这是在配色中必须考虑的。而且,明度差的利用可以产生出不同的配色方案。
    具体讲色彩的明度差,是指一组色彩搭配中,最亮的色彩和最暗的色彩间的一种级差关系。
    按明度差来进行的配色有四种。
    1. 等明度差的配色
    等明度差是明度差在九个明度色阶中只占一个色阶的配色。等明度差具有比较含蓄的特点,同时也可能出现灰暗、模糊的不调和结果。
    2. 低明度差的配色
    低明度差是明度差在九个明度色阶中占一个色阶以上,三个阶以内的配色。由于色阶距离比较短,低明度差的配色又叫短调。具有比较柔和、谐调的配色效果。
    3. 中明度差的配色
    中明度差是明度差在九个明度色阶中占三个色阶以上,六个色阶以内的配色。由于所占色阶距离不长不短,具有活泼、生动、色彩层次丰富的效果。中明度差的配色又叫中调。
    4. 高明度差的配色
    高明度差是明度差在九个色阶中占六个色阶以上,九个色阶以内的配色。由于所占色阶距离最长,高明度差的配色又叫长调。长调配色具有极强的对比,色彩效果特别醒目,如果处理不好,容易产生不协调的眩目现象,必须以面积的变化来达到调和。T497
三、明度调子与明度差的综合配色方案
    前面所讲的不同明度调子的配色是明度色阶限制在三个色阶以内,如果要从明度差来说,它只能是低明度差的短调配色或者是等明度差的配色。明度色彩的搭配如果被限制在这样三种搭配方式中,未免会缺乏色彩的明暗层次的变化。因此,我们的配色可以以这三种不同的明度调子为基调,再适当加入短调、中调或长调的不同明度差的变化,使色彩搭配既具有高、中、低三种不同总体感觉的明度基调,同时又有微妙的、少量的明度层次的对比与变化。
    另外,以明度差为依据来进行的色彩搭配,特别是中明度差的中调和高明度差的长调,由于明度差对比强烈必须使色彩面积的不同,让某一色彩,无论是亮色、灰色或暗色来统制整个配色,这样才能形成不同的明度基调。
    由此看来,以明度为基调的配色与不同明度差的配色,完全可以综合产生出更为详尽的配色方案来。
    ①高长调  高调和长调的结合。明度高、明度对比强烈,具有明朗、鲜明、活泼的色彩效果。
    ②高中调  高调和中调的结合。明度高、明度对比居中,具有优雅、跳跃、愉悦的色彩效果。
    ③高短调  高调和短调的结合。明度高、明度对比弱,具有柔和、明媚、浪漫的色彩效果。
    ④中长调  中间调和长调的结合。中明度、明度对比强烈,具有稳健的色彩感觉。
    ⑤中中调  中间调和中调的结合。中明度、明度对比居中,具有浑厚的色彩效果。
    ⑥中短调  中间调和短调的结合。中明度、明度对比弱,具有梦幻对卜实、含蓄的色彩效果。
    ⑦低长调  低调和长调的结合。低明度、明度对比强,具有爆发、疑惑、希望的色彩效果。
    ⑧低中调  低调和中调的结合。低明度、明度对比中,具有苦闷、思虑、沉思的色彩效果。
    ⑨低短调  低调和短调的结合。低明度、明度对比弱,具有混饨、沉闷、忧郁的色彩效果。
3.6.3 以纯度为依据的色彩搭配方案
    一般设计作品的配色原则,纯度变化的功能,在于决定画面吸引力大小,以及主题色彩的强调,衬景色彩的微弱变化等配色因素。纯度愈高,色彩愈显鲜艳、活泼、引人注意、独立性与冲突性愈强;纯度愈低,色彩愈感朴素、典雅、安静、温和,独立性及冲突性愈弱。因此常以高纯度配色来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陪衬及背景色,通常以低纯度配色,达到衬托主题的目的,达成统一协调的色彩构成。
    纯度变化本身的刺激作用不如明度变化大,往往纯度对比愈强,而色彩感觉越和谐。因此,纯度变化应配合明度变化及色相变化,才能达成较活泼的配色效果。
    纯度变化是指纯度色环上某一纯色与灰色间的纯度色阶变化,愈接近灰色的一边纯度愈低,愈远离灰色的一边纯度愈高。纯度在离灰色五阶以内,色性都较弱,较难显现色彩的个性,五阶以外的色彩纯度,才能发挥色彩的纯度刺激效果。由于纯度配色不如明度色阶那么易于分辨,因此,只能分为弱纯度对比配色和强纯度对比配色两种类型。
一、弱纯度对比配色
    弱纯度对比配色是指在纯度色环上五个色阶以内的色彩配色,纯度差异不大。高纯度的弱对比配色,具有华丽的色彩效果,低纯度的弱对比配色,具有柔和、稳重、典雅的色彩效果,若加入色相或明度的变化,可使画面显得更加活泼、生动。T507
二、强纯度对比配色
    强纯度对比配色是指在纯度色环上,五个色阶以上到九个色阶的配色,纯度差异较大,具有鲜明、突出的色彩效果,若再加上明度或色相的变化,更能使色彩增加华丽、鲜艳、辉煌的效果。
    由于色相、明度和纯度是色彩中存在的三个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因素,所以在运用以上配色方案时,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①色相差与纯度差在配色时宜成正比关系。当色相差大时,纯度差也宜大,当色相差小时,纯度差也宜小。而且以纯度偏高为好。
    ②明度差与色相差在配色时宜成反比关系。当明度差小时,色相差宜大。相反,当色相差小时,明度差宜大。
    ③明度差与纯度差在配色时,也宜成反比关系。当明度差小时,安排色彩的纯度差宜大;当纯度差小时,安排色彩的明度差宜大。
    ④明度差与面积差在配色时成正比关系。当明度差大时,安排面积差也宜大;当明度差小时,安排面积差也宜小。
    ⑤纯度差在配色中宜与面积差成正比关系。当纯度差大时,面积差也宜大,当纯度差小时面积差也宜小。另外纯度弱时,面积宜大些,纯度高时,面积宜小些。
    ⑥色相差与面积差在配色时宜成正比关系。当色相差大时,面积差也宜大,当色相差小时面积差也宜小。
3.6.4 以色调为依据的配色方案
    所谓色调,指配色时在画面上形成的总的色彩倾向或一种总体的色彩气氛。如以色相、明度、纯度三个因素来考虑而进行的配色,如搭配得当,自然会形成一定的色调。当然这里所讲的色调配色,指强调某一方面色彩因素的作用,以形成极强的某一方面的色彩映象。下面就常用到的色调作归纳,以供设计时选用。
    ①以色相来分,我们可以用十二色相环上的任一色相为主色,形成具有不同色相表情的红色调、黄色调、橙色调、蓝色调……等等。其整个画面的色彩特征及表情即以该色相的特征及表情为主。
    ②以明度来分,我们可以分出明色调、暗色调和中明色调。
    ③以纯度来分,我们可以分出纯色调和灰色调。
    ④以色彩的对比来分,我们可分出强烈对比色调和调和色调。
    ⑤以无彩色来分,我们可以分出黑色调、白色调和纯灰色调。
    不同的色调,按其所包含的色彩特征,便可形成不同的色彩气氛及色彩效果。
3.6.5 简单介绍十种配色法
    ①同种:一种颜色的深浅搭配。
    ②类似:两种相似的颜色搭配,它们都有共同的色。
    ③对比:两种完全不同的颜色搭配。
    ④明度推移:一种色渐渐亮,加等量的白;色渐渐暗,则加等量的黑,产生色彩渐变的明度变化。
    ⑤纯度推移:一种色渐渐灰暗,应加等量的灰(各种灰色均可)。
    ⑥色相推移:有同种色推移、有对比色推移、色谱推移等。
    ⑦暖色:给人温暖的感觉,如:红、橙、黄、紫红等。
    ⑧冷色:给人清凉的感觉,如:绿、青、蓝、紫蓝等。
    ⑨叠透法:同种色叠透、类似色叠透,对比色叠透。
⑩有主色的混合法。

[雪泥飞鸿 编辑于 2004-06-06 09:27]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8.521
主题: 12
帖子: 490
注册: 2003年12月
莫戈德
同学,握手!
========================
超级安格龙、xiazhn、茶水博士、supereyes、青汗、LLLozt
谢谢关注。
=========================
LostDay
是我综合网上信息整理的,无法一次性下载。
=========================
板儿砖㊣
名字怪怕人的(:
=========================
niwo
现在手头没有。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02
主题: 46
帖子: 117
注册: 2003年3月
对于色彩,总是很会感动,总想用语言来形容或者描述给别人听,可是,可是语言却那么匮乏,特别是在说明一个色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时候,比如与赭、褐等颜色类似的颜色,发现自己实在是说不出来。
有没有什么色彩和名称对照的那种画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7.313
主题: 19
帖子: 2813
注册: 2003年6月
满有用的,顶一下!请楼主继续发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79
主题: 3
帖子: 241
注册: 2004年5月
彩色照片构图的基本原理很重要啊!学习中!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4.947
主题: 21
帖子: 611
注册: 2002年9月
建议你联络当值斑竹,确实有实用价值的话,有可能收入资料库...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4.965
主题: 47
帖子: 551
注册: 2001年4月
感兴趣!知识更上一层楼!
用F5的朋友可能不需要看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6.044
主题: 28
帖子: 1017
注册: 2001年5月
感兴趣阿,有没有一次性可以下载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5.188
主题: 94
帖子: 3159
注册: 2002年11月
对第一部分很感兴趣,至少在使用ps的方面,不会那么盲目,在调整色彩方面有针对性。不管怎么样,理论是实践的基础。
多谢转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8.521
主题: 12
帖子: 490
注册: 2003年12月
感兴趣的吱一声,我是怕浪费了网站资源。全文60000字500K。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4.826
主题: 12
帖子: 456
注册: 2004年6月
希望楼主都贴出来,俺一定载下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9.548
主题: 29
帖子: 3243
注册: 2001年4月
打个记号,好好学习!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6
帖子: 241
注册: 2003年5月
知道原理也就行了,这些东西对平面设计的实用性更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4.204
主题: 1
帖子: 179
注册: 2004年4月
关心这贴人的不多唉........
其实摄影与绘画是很相通的。镜头的透视与素描中的透视道理是一样的,色彩也是如此。有良好绘画基础的人学摄影是很快的、学好摄影也是比较容易的。
帮楼主顶一下~~~~~~
最后建议楼主最好能贴上色卡,以便他人比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6.012
主题: 3
帖子: 818
注册: 2003年12月
还是很有用的,建议都贴出来,要专门去照还不是很容易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8.521
主题: 12
帖子: 490
注册: 2003年12月
大家兴趣不大,打住。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4.204
主题: 1
帖子: 179
注册: 2004年4月
虽然以前老师教过,今天又仔细的看了一遍,很多搞不清的地方又记起来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色彩学的概念、常识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